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韓國電影有車。

韓國電影有車。

昨天的奧斯卡金像獎出人意料,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在《神仙打架》的最佳影片候選中,《飛車之王》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壹部,但在我眼裏,它是電影史上最好的賽車電影,或許沒有之壹。

回到20世紀60年代。那時,二戰的陰雲早已散去,過著和平富足生活的“嬰兒潮”們不再滿足於汽車只是壹種交通工具。於是,壹段超級跑車的激情期開始了。法拉利250?GTO,捷豹E-TYPE,阿斯頓馬丁DB5,雪佛蘭克爾維特等經典車型可以說是妳的處女作。

裝配線的發明者福特汽車公司是亨利·福特二世的掌舵人。他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孫子,林肯的第壹任主席埃德塞爾·福特的兒子。父親早逝後,亨利·福特二世28歲開始接手這個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汽車品牌。通過10年的努力,亨利·福特二世使公司恢復正常,成為1956年的上市公司。在北美業績上升後,福特將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歐洲市場。

當時福特認為要在歐洲揚名立萬,在賽道上拿幾個冠軍是最好的營銷方式。最負盛名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是福特夢寐以求的。此時的勒芒錦標賽被意大利人壟斷,法拉利的接連勝利成為福特征服歐洲的最大絆腳石。就像英文標題福特壹樣?vs?法拉利描述了如何打敗法拉利,開啟了“飛車之王”的故事。

以下是劇透鏈接:

福特壹開始並不想在賽場上面對強大的法拉利。1963年春天,帶著“打不過就買”的想法,福特高管來到摩德納,與大名鼎鼎的恩佐·法拉利見面。但在收購過程中,福特傲慢的條款讓視賽道為生命的恩佐怒不可遏,拒絕交易,羞辱了亨利·福特二世。

綽號“大魔王”(漢克?那個?杜斯的亨利·福特二世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打敗法拉利成了福特當時最重要的目標。次年,福特歷史上最強最大的車型GT40誕生了。但在勒芒,三輛福特GT40第壹次全部看著法拉利以退賽的方式再次奪冠。

為了把法拉利拉下寶座,福特找到了前勒芒冠軍、美國賽車傳奇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飾演)提高了GT40。謝爾比的內心因為多年的賽車生涯已經不再適合賽車,於是他叫來執著的英國工程師兼賽車手肯·邁爾斯(克裏斯蒂安·貝爾飾演)壹起訓練福特戰車。

誰知,因為傲慢的邁爾斯得罪了福特的副總裁利奧·畢比,錯過了接下來的勒芒。不出所料,福特在勒芒再次全軍覆沒。面對擋路的裏歐·畢比,謝爾比別無選擇,只能在本壘板外出招。他先開車?GT40賽車與亨利·福特二世經歷了壹場真正的“勒芒速度”,“大魔王”感動落淚。然後他拿自己的改裝公司當賭註,“如果邁爾斯能贏下下壹屆代托納耐力賽,就讓他去勒芒”。

接下來的情節自然發展。邁爾斯贏得了代托納耐力賽,並以1966在勒芒所向披靡,不斷刷新圈速,徹底擊敗了法拉利的賽車。然而,當邁爾斯向冠軍沖刺時,毫無體育精神的利奧·畢比突然建議亨利·福特二世:“三輛領先的福特汽車同時沖過終點線,那將是多麽壯觀的景象。”亨利·福特二世從公關傳播的角度接受了這個更好的提議。

謝爾比不同意這樣不合理的要求,但邁爾斯真的在賽道上減速了,能夠在勒芒上疾馳。排名對他來說似乎已經不重要了。三輛福特GT40同時過線後,邁爾斯真的因為起跑順序失去了第壹名的位置,隊友布魯斯·麥克拉倫失誤奪冠。(擾流板末端)

《飛車之王》改編自真實歷史,每個玩家都親身經歷了福特vs法拉利的激情歲月。而下面這些名字甚至影響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

卡羅爾。美國賽車文化的創始人謝爾比是著名的汽車和賽車設計師。作為壹名飛行員,他在二戰後玩業余賽車,然後用養雞場賺來的錢開了自己的公司設計賽車。

有意思的是,謝爾比造的第壹輛車是“空手套白狼”得到的。他首先給英國AC公司寫信:“給我壹輛裝有福特發動機的車身,它將是最好的賽車”;同時,他給福特寫信:“給我壹臺發動機,裝在AC的車身上”。著名的AC?眼鏡蛇跑車誕生了。影片中,謝爾比自己開的就是這輛車。

AC?最著名的眼鏡蛇系列是搭載福特7.0L發動機的眼鏡蛇。427。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維尼·瓊斯在鎖,股票和兩個冒煙的桶結束時開車離開。

謝爾比還和福特合作打造謝爾比?代托納?轎跑?野馬呢?謝爾比。像GT500這樣的經典車型。他還創作了美國賽車上的藍白色條紋畫。

亨利·福特二世,二戰後不僅拯救了福特,還為福特創造了30多年的輝煌時期。也許他不是壹個特別優秀的團隊老板,但絕對是壹個偉大的企業家。

影片中與謝爾比壹起的福特高管李·艾柯卡當時是福特負責營銷的副總裁。艾科卡不僅將野馬帶到了福特,還開創了“分期付款”的汽車銷售模式。艾柯卡在1970年成為福特總裁,他在1978年來到克萊斯勒,拯救了瀕臨破產的美國車企。

法拉利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不僅是壹名企業家,還是壹名賽車手。恩佐·法拉利不僅將法拉利超級跑車帶到了世界各地,他設計的賽車在世界比賽中贏得了超過65,438+000場勝利,是當之無愧的“賽車之父”。

布魯斯·麥克拉倫,那個被邁爾斯推上勒芒冠軍領獎臺的人。沒錯,他就是眾所周知的邁凱輪超級跑車和車隊的創始人。然而,在1970年,布魯斯·麥克拉倫在古德伍德測試賽車時因為車禍英年早逝。

雖然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真實的,但由於戲劇效果,壹些情節與歷史有所不同。比如影片中向邁爾斯脫帽致敬的恩佐·法拉利,那壹年其實並沒有去勒芒;亨利·福特二世確實坐過?GT40賽車,但絕不穿西裝打領帶,是謝爾比邀請的;謝爾比押註公司讓邁爾斯贏得代頓,以換取勒芒的參賽資格,也是簡單的電影情節。

最後,談談影片的主角肯·邁爾斯。毫無疑問,克裏斯蒂安·貝爾這次為粉絲和車迷塑造了壹個經典的角色,通過精湛的演技(以及習慣性的減肥和濃重的英國伯明翰口音)還原了60年代的最佳賽車手。

邁爾斯是壹個純粹的車手,視賽車為生命。無論是在試車中,還是在比賽中,他總是竭盡全力讓賽車突破極限,甚至冒著撞車的危險,只為練就壹輛完美的賽車。就像影片開頭的那句臺詞:“當發動機轉速達到7000轉的時候,壹切都會煙消雲散。”最終,邁爾斯的生命也在壹次試車事故中逝去。

與邁爾斯對立的是福特副總裁利奧·畢比。賽車在他眼裏只是壹個營銷工具,他甚至可以在媒體面前說“每輛賽車的速度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畢比所做的壹切只是為了取悅他的老板亨利·福特二世。讓三輛車同時沖過終點線,就為了拍壹張好的公關照,這完全是官僚主義,毀了邁爾斯的勒芒冠軍。

但是,對於生活在壹個神奇國度的我們來說,利奧畢比的官僚作風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回想壹下妳小學或者中學的院長,妳大學裏的輔導員,妳參加工作後相處的小領導,甚至這個特殊時期出現在電視和微博上的匪夷所思的情節。每個追求夢想和真理的“梅耶爾”背後,似乎都有壹個指指點點的利奧·畢比...

有點遠。飛車王的結局和漫畫《灌籃高手》壹樣不完美。主角雖然沒有奪冠,但還是贏得了對手和所有球迷的尊重。邁爾斯終於明白了“競爭不過是為了賣車”。但在夢想面前,商業利益可能壹文不值。

希望7000轉的浪漫能抵擋住汽車電動化的步伐,壹直流傳下去。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