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中學的歷史沿革
澄海中學創建於1915年9月,是粵東地區最早的縣級中學之壹。1914 4月,澄海縣開始設立現代化小學,畢業生人數與日俱增。然而,當時澄海沒有中學,大多數學生無法繼續學業。在時任澄海縣縣長陸的支持下,說服主任李士鐸報請省政府批準在澄海老教工部(現澄海區公共劇院)設立壹所中學。學校於2005年9月竣工,並由縣長陸題寫澄海中學竣工。第壹任校長是李景廉。未來十年,教學樓、禮堂、圖書館、宿舍和操場將逐步增加。1919五四運動爆發後,學校於5月成立學生會,領導學生抵制日貨、反對賣國條約、宣傳新文化。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師生召開報告會,組織宣傳隊下鄉動員農民成立農民協會,11年杜任校長,澄海中學被命名為澄海縣中學。學校聘請了進步教師並開始招收女生,開創了男女同校的先例。1926年春,王接任校長,決心改革,建造更多的操場,並籌集資金擴建校舍和圖書館。1927年4月,國與國的合作第壹次破裂。國民黨軍隊包圍了澄海中學,逮捕了黨員中* * *生產和傾向於* * *生產黨派的師生,學校關閉,師生四散。1930年秋,澄海中學逐步復課,後創辦兩年制師範學校,第二年改為三年制師範學校。1935年,澄海中學改為四年制師範學校,附小。抗日戰爭爆發後,侵華日軍於1939年登陸潮汕地區。澄海縣於6月淪陷,澄海中學的校舍被夷為平地,教室和教具被毀。學校搬到饒平福山設立辦公室,盡快復課。1940年,澄海中學遷回澄海,由校長朱主持,並選擇廟、廣智小學舊址(今澄海區蘇北中學舊址)開學復課。1942,澄海中學創辦的第壹所高中。10月,日本侵略者占領了張琳和東麗,澄海中學停課。1944年,澄海中學再次搬遷至饒平浮山,借用東關鄉十余間祠堂和兩間私房,臨時轉為教室,艱難地繼續辦學。1945抗日戰爭勝利,澄海光復。俞模擬校長回到澄城探索學校舊址,發現已是壹片廢墟,於是臨時借用邊生醫院(現澄海中醫院)作為臨時校址。但由於空間狹小,不足以容納全校師生。為此,成立了新校舍設計委員會,選擇澄海龔雪舊址(即現校址)作為新校址,並委托建築公司派工程師謝先生對校舍進行勘察和設計。6月6日,1946澄海中學奠基開工。但由於資金短缺,直到1949才建成校門、12平房教室和壹個禮堂,學校才勉強繼續辦學。1951年,縣人民政府撥款繼續修建校舍,並將縣政府舊址及與其相鄰的十余間平房劃撥給澄海中學,並將金城巷的幾間華僑房借給城中作為學生宿舍。隨後幾年,解放前修建的教室、禮堂和學校辦公室相繼落成,田徑場、科學館、圖書館、食堂、醫療室和學生宿舍相繼建成。1953,澄海縣中學更名為澄海縣第壹中學。1966,文革開始,澄海壹中更名為澄海紅旗中學。隨後,澄海中學被叛軍打砸,師生被趕出校門,城中停課。此後,學校大樓壹直閑置。1969 65438+10月,紅旗中學撤銷並入澄海延安中學,學生回到城中學校教學樓上課。1969年8月,澄海延安中學更名為澄海中學。1978,澄海中學被定為縣重點中學。65438年至0979年,由於澄海中學實驗室條件差、設備不全,科學樓由政府出資、泰國校友出資興建。但由於資金不足,只建了三層就停止了施工。1984由於20世紀80年代初金城巷的華僑住宅歸還給華僑業主,學校沒有學生宿舍,學校建了壹棟五層宿舍。從65438到0989,政府投入資金繼續建設科學大樓。同年,由城中香港校友會捐贈的退休員工活動室“序樂園”也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1994 65438+2月,澄海中學被評為廣東省壹流學校。1992以來,由於城中學校規模不斷擴大,使用近50年的老平房校舍已破舊不堪。在政府的支持下,城中區重新規劃了校舍布局,並邀請建築專家、原校舍設計者謝先生和林生建先生對校舍改造進行了總體規劃,並開始實施城中區校舍改造工程。政府撥款作為啟動資金,泰國、香港、深圳、廣州等等。到1997,項目壹期和二期工程全部完工。除校門外,大部分舊建築被拆除,並相繼建成了瀛南圖書館、春暉樓、長海樓、澤芳樓、三樂樓、食堂和餐廳綜合樓、第二和第三學生宿舍、景興樓和鳳棲樓。之後,三期擴建工程啟動。1998 9月,澄海中學停止招生。2000年7月,澄海中學最後壹屆初中畢業生畢業。2000年9月,澄海中學停辦並轉型為高級中學。2008年4月,澄海中學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和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確認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