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緝魂電影結局什麽意思?

緝魂電影結局什麽意思?

表面上結局監獄女女是檢察官夫妻換魂,實際上是王世聰和萬博士。片中有深厚感情的只有兩對,壹個是王和萬,壹個是檢察官夫妻。理論上,結局深情對望的女女只可能是這兩者之壹。

導演結局拍的細節模糊暗示。比如萬博士躺床上註射,監獄女子簽字左手換右手,李燕摸對方額頭等。壹般觀眾很容易認為最後女女是檢察官轉移到李燕身上。然而真是這樣。就嚴重違反了幾個主要人物的人物設定了。

說說萬博士,萬是個深情又偏善良的人。就算後悔做的轉移王世聰意識和記憶的事情,也不會同意檢察官配合他進入李燕身體,從而把自己深愛多年的王世聰徹底抹去。

萬對原版李燕是有愧疚感,但不管他們是不是屬於自欺欺人的尋找借口寬慰自己,在他們看來,李燕孤兒,她能活下來本就是王和萬給的,所以愧疚感沒那麽深。或者退步講,愧疚感絕不可能高到能讓他大義滅親抹殺自己的最愛王世聰。

有些人以為他可能在最後聽到王世聰說“萬是王上輩子最信賴的人,但這是上輩子了。現在寧願沒認識他。”。就以為萬博士由愛生恨,會願意徹底抹殺王世聰。但萬是個深愛王世聰的人,聽到那個前半句,就會足夠心軟了,畢竟從王嘴裏親口承認,萬最重要。

如果萬會同意徹底抹殺王,那麽說明編劇顯然沒有深愛過個人的經驗。不知道深愛和普通夫妻湊活過日子的結合到底有多大的不同。何況,片中其實已經明說過很多次,萬博士為了王能瘋狂的突破自己原有善良底線做事。

另外壹點,有些人可能覺得,萬博士認為現在的王思聰是女身,已經不是自己愛得王了。但要知道,畢竟李燕的靈魂是王。對萬博士來說,這是愛的人唯的留存。深愛是不會變的。

王世聰。野心但也不算是純粹的壞人。他在李燕身體裏最後掌權後,發生那麽多事情後,自然會在家裏安排保鏢,這符合聰明富豪的正常邏輯。不會讓壹種可能性裏的檢察官突襲到李燕,控制李燕身體。也不可能被萬博士說動後自我伏法。如果妳站在他的角度看待問題。

他認為自己給了前妻優越生活和高等地位,所以欺騙了前妻的感情只算是對等交換,他也從沒有對前妻惡意相向,所以本質上不能算是絕對的惡人。他看李燕,是他以前給了李燕孤兒活下來的機會。所以他換魂到李燕身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愧疚感。

檢察官男主是個正直有原則的人,也沒有永生的意願。如果他想進入李燕身體,取代王世聰。那他認為王世聰進入李燕身體取代了李燕是邪惡的這個價值取向,就徹底矛盾了。

女主。女主沒有太大的能力和能量。有的是對男主的深情和善良。所以,當王博士問她妳願意用這麽大的代價來換取男主免費用rna新技術延緩幾年生命,實際上代價不是單單作偽證,而是放棄自己身體,她的條件應該是生下小孩,所以,檢察官妻子在壹年後才進入監獄。

這樣落從女主人設的邏輯上也是說得通合理的。並且拔高了女主的形象。女主才是自我犧牲最大的壹個。因為她本身沒有太大的能量,這個犧牲她能換回來最大的成果。男主多活幾年加小孩。

如果最後女女是檢察官夫妻移魂的話,那幾個主角的人物設定全部被毀滅。編劇也會落得個沒有深愛過壹個人的嘲笑。片子結局也構成了壹個普通的臉譜好人戰勝換人的結局。劇評裏排第壹的那個劇評裏對結局的認定就是如此。顯然也符合大多數人隨便壹看就隨便壹作判斷的結果。

結果結局是王世聰和萬博士。即符合所有人物性格也符合他們各自的能量設定。並且結局顯得更像現實,灰色人設的人站到了最後。這片的結局可以比肩唐探壹。算是這幾年國產片最優秀的兩個片子了。當然這片的弱點還是很明顯的,探案本身的推進不唐探壹。所以,只能給四星。

如果說片中誰是惡人的話。其實,王的那個自殺的前妻反而算是壹個。教唆兒子殺爹,學邪法詛咒和試圖殺王等等。如果真是善良之輩,發現被騙,最多也只會索要壹定的財產補償,隨後拍屁股走人,自己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罷了。只是很多人會被她的形象蒙蔽而下意識的認為她只是個單純的受害者。

擴展資料

影片評價

《緝魂》的優缺點都是那麽明顯,優點在於:所有演員的表演都相當從容、克制,貼合角色,也有內在張力。缺點則是劇情看似嚴密卻讓人疑心重重,同時節奏前後不壹,有明顯的割裂感。尤其是到了後面,觀影的不適感越來越強烈,以至於想逃離放映廳,回到陽光下真實的生活。

電影的前70分鐘節奏緩慢,在破案的同時還努力營造梁文超壹家面臨的困境和夫妻深情。這麽做是想挖掘人性的復雜,體現人文關懷。從這個意義上說,《緝魂》的前半部分壹反好萊塢模式,是半部好電影。但之後電影急轉直下,開始玩各種反轉。

不停地反轉再反轉,也是好萊塢電影的慣用套路之壹。但是,不能合情合理地反轉,沒有足夠鋪墊和說服力的時候,就強行反轉。這不但不好玩,還有愚弄觀眾之嫌。從整部影片可以看到《緝魂》在努力地想塑造風格,形成意義,試圖抓住電影的“電影性”或者說電影之魂。

但很遺憾的是,這部電影首鼠兩端,最終靈魂出竅。就像電影中的反派人物壹樣,《緝魂》精神分裂了。當然,退壹步說,《緝魂》的主題雖然被誇大了,導演風格也言過其實,但電影的某些片段卻比市場上的大部分電影顯得有意義很多(《大眾日報》評)。

《緝魂》的風格遊走在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之間,是最難定位的。該片不過是把重點從身體變成“靈魂”,強調A的腦細胞被註入B後,B的思維逐漸A化的過程。但倘若只是如此,該片的所謂創新也只是“換湯不換藥”。

真正讓此片接近“神作”的是編劇兼導演程偉豪讓片中角色進行了不止壹次的“靈魂復制”,這導致該片主線劇情之離奇,最終堪比泰劇。假如壹個人的意識從另壹個人的身體裏“醒”來,其首先要處理的恐怕是自我身份認同問題。

但片中的主人公顯然沒有這樣的心理困擾,無論是男變女、女變男都如換裝般簡單,大腦曾經的主人更像直接被趕出家門般未留下絲毫意識殘跡。電影如此簡單粗暴的設定令人難以信服。但觀眾最終看完了,並且沒有笑場,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張震主導的另壹條主線劇情的接地氣。

張震用他的演技撐住了《緝魂》超現實主義劇情之下的現實主義之“魂”。很難想象如果換個人演,能不能達到他的效果。從這壹點來說,程偉豪的眼光倒是不錯(《 羊城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