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海出品的又壹部以獨特而微小的視角展現大時代的電影。《望路》從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先生的壹幅“靜態”歷史畫像中,生動演繹了百年前壹群“望路人”同時追求理想信念的動態群像。“以墨入味,信仰之味終甘”的歷史短篇小說,在壹幀幀光影中以與時俱進的方式變得鮮活、飽滿、富有生命力。
電影《望路》向觀眾展示了當時的有誌青年如何選擇自己的信仰,以及百年前他們為中國未來的心路歷程。從壹開始,我從事文學改革,然後我意識到我要進行社會改革,從支持學生辦新報紙和表演進步戲劇,到承認“新與舊”的更高維度的區分和辯論,馬克思主義成為了那個標準。
電影的意義
《望路》是壹場相隔百年的青春對話。這部電影始於復旦大學。在拍攝過程中,從十幾所高校招募了數百名群眾演員,由學生扮演“百年前的自己”,這也讓他們深入了解了黨史。100年前,那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尋找出國的道路。
走過千山萬水,依然懷著壹顆赤子之心,站在第二個百年的偉大歷史節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面對社會主要矛盾和變化帶來的新特點新要求,今天的青年也任重道遠。我們仍然需要這樣壹部電影,回望我們的初心,仰望我們的先賢並相信它,我們可以走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