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虻蟻般的農民工在龐大的人潮中擁擠,推搡,尖叫,我突然想起網友的壹句話:“生下來,活下去”,竟有壹絲在夾縫中拼命生存下來的無奈和辛酸。
每年集中於春節前後兩次數量極為龐大的民工潮成為中國最頻繁,也是最浩蕩的人口遷徙。
《歸途列車》這部紀錄片通過壹個有著十幾年打工史的小家庭來折射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
2008年春運期間,受雪災影響,張昌華壹家人和千千萬萬的農民工壹樣被困在廣州火車站,好幾天才等來壹輛火車。
在等車的幾天裏,理智和冷靜逐漸被焦躁不安消磨,歸心似箭的幸福感也被寒冷天氣裏好幾天無法休息的困頓所消耗。
在密閉的人群空間裏,壹個人的不滿總會被無端放大,進而引發群體***憤。
鏡頭裏,在黑壓壓的人群中,壹個中年男子企圖翻過欄桿,找尋自己的兩個女兒,被民警阻止後,這幾天的勞累和焦慮終於有了宣泄口,他對著民警大聲說道:“妳真是沒有體會啊,如果是妳的話妳怎麽辦?都是人來的。今天妳在這裏做事,明天,妳會跟我壹樣的。妳照樣走進社會,妳照樣要做事。”
此時鏡頭拉近,民警扭過頭去,他也很無奈,只是作為執法隊伍不得不去做的維護措施。
故事中的主角壹家人踏向回鄉的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勞累的。
費盡心力地買到車票後,並不意味著就能順順當當地上車。列車因事故晚點,密集擁擠的民工潮都成為他們返鄉途中必不可少的壹道道坎。
到達重慶直轄市後,還要乘坐大巴,接著換乘汽渡,下船後還要走上壹截路,才能到達他們壹路上心心念念的溫柔的故鄉。
原諒我在看到那些人流如織的鏡頭時,不厚道地想到了《釜山行》,竟有壹種萬千喪屍追趕,眾人四處逃竄的即視感。原來,農民工擠列車比電影中喪屍奔跑的場面更加壯觀。
“民工潮”在各地湧現不斷的現象,歸根到底還是 長期形成的二元社會結構巨大的利益反差,是農村社會綜合發展長期滯後於城市的必然結果。
這些僅僅只是城市流動中的萬分之壹的人口,野心不大,要求不高,卻連最基本的保障都得不到。
“春運背後,是農民工,留守兒童,戶籍等諸多盤根交錯的制度頑疾。”
整個紀錄片的主線就是張昌華、陳素琴外出打工,留下壹雙兒女在農村讀書。由於自小就成為留守兒童和青春期裏沸騰的叛逆熱血,麗琴選擇退學離家,從此走上了父母的老路——離鄉打工。
“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壹聲關上後,在這裏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壹個社會的基本面目。”
壹開始的時候,陳素琴給女兒打電話,詢問成績後,解釋買不到車票的原因,可能要遲點回去,女兒那邊就沒了聲音。這個小片段也暗示了女兒麗琴與父母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
後來,故事慢慢發展,麗琴為已故的外公燒紙錢的時候,說了自己壹直憋在心裏的真心話。
她和外公關系非常親近,父母又常年不在身邊,每次和她說的第壹句就是要好好學習。片中父母壹家人強調這個學習的次數,尤為頻繁。
剛從高中洪流中脫離出來的我無比理解麗琴的心情,估計她對這種爛熟於心的教誨,早已厭倦,並生發了許多抵觸情緒。
自小在農村生活,年邁的奶奶幹不了重活,身為長女的她自然承擔起大部分的家務活。務農,餵豬,洗衣,做飯,樣樣拿手,勤勞能幹。
剛開始挺心疼這個女孩的,壹個人承擔起許多責任,後來看她瞞著父母,壹個人去廣東打工,做著與父母壹般無二的流水線工作,還壹個勁兒地說:“自由就是快樂”的時候,我想, 滿腦子天真想法的人到社會上吃點苦頭,跌過跟頭也是好的。
當他們壹家人從廣州歷經舟車勞頓,回到家後,麗琴與父母之間發生了壹次爭執,那是全片的高潮。
麗琴被父親打倒在地,爬起來後,扭頭沖著鏡頭大聲地叫囂道:“妳們不是要看真實的我嗎?這就是真實的我。”
長期壓抑的不滿和誤解,就在那壹刻爆發。
因為缺少溝通,所以理解不足。
自小缺少雙親關愛,動不動就關心她的學習的原生家庭環境使麗琴的童年存在欠缺。向往外面看似精彩自由的大千世界讓她對學習和家庭有無法擺脫的抵觸情緒,這也是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看到後來,麗琴獨自壹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在夜店流光四射的燈光下,穿著暴露的衣服,肆意張揚地手腳***舞,甩動著頭發,身體裏拔節生長的不斷的叛逆。那壹刻,我想,造成麗琴這樣毫無顧忌地“放飛自我”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是她自己的叛逆,是原生家庭,還是整個大的社會環境?
結尾處,張昌華夫婦進行了壹次對話,陳素琴決定回去照顧弟弟,因為女兒的叛逆帶給他們太多擔憂和失望,可又擔心丈夫壹個人在外打工,太過勞累。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常常讓妳陷入兩難的境地。妳要想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想要獲得壹樣,就得舍棄另壹樣。
張昌華夫婦外出打工,拼命掙錢,就是為了給兒女提供更好的經濟來源,可他們必須得舍棄陪伴兒女成長的時間。雙方在壹起的時間少了,自然會越來越疏離,也就有了後來由來已久的矛盾。
這是壹個小家庭的無奈,是萬千農民工家庭最為相似的不幸和悲哀,也是整個社會制度帶給他們的難以逾越的階級固化。
⑴.真實性是新聞紀實攝影的生命。
《歸途列車》拍攝的三年中,範立欣和攝影師孫少平每年春節都要和主人公壹家搶購火車票,感受春運大軍帶來的無奈。
他曾五次往返於廣東和四川拍片,後來女主人公的女兒去深圳打工,他們又追蹤去了深圳。
2008年春運期間,受雪災影響,攝制組和千萬農民工壹樣被困在廣州火車站,壹個星期左右才等來壹輛火車。裹挾在拼命上車的農民工人群中,他們用最真切的心酸捕捉到了最真實的鏡頭。
⑵.人文關懷是紀實攝影的主要旋律,是攝影表達的根本內涵。
只有充分地揭露人性,充分地發揮出人性在現實面前的堅強,脆弱,勇敢,懦弱等真正的情懷,才能體現出紀實攝影的重要性。
《歸途列車》通過抓拍,捕捉了許多瞬間情感溫度的鏡頭。
有時候,攝影者需要的是守候。觀察到壹處色彩或造型絕佳的場景,只差壹個“影中人”在合適的位置出現,為妳的影像畫龍點睛,妳需要做的是等,等出影像的高潮。
《南方周末》曾評論:“影片的風格跟以往人們印象中那種節奏冗長緩慢、充滿畫外音的紀錄片不同,它通過對大量素材的電影化剪輯,使得整個故事節奏很快,很多觀眾看完之後的評價是“很好看”,跟不少類似題材的電影比起來,《歸途列車》似乎更像部電影。”
鏡頭下聚焦的是小人物生活的無奈和辛酸,折射的卻是大時代下的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