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時代,16歲那年因參加革命黨的秘密活動,被官廳拘捕,險些遇難。後來,他開了壹家洋行,自己做大班,把生意交給壹個外國人管理,因經營不善,兩年就倒閉了,他把行裏賣不出去的攝影機扛回家去。雖然做生意賠了本,但從那個外國人那裏學會了照相和拍電影,為後來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創造了條件。當時有人請他為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拍新聞記錄電影,因為他有“開末拉”。於是選擇了壹個晴朗的日子,在軍校門口拍了蔣介石從裏邊走出來的鏡頭,回去沖出來壹看只有16英尺,不能放映。這是他對新聞攝影的第壹次嘗試。黃英愛好戲劇,有表演才能,他自己組織了壹個劇團,到黃埔軍校演出時,校方認為劇情很富於革命精神,受到器重,被留在學校裏工作。1926年參加北伐,當時他是軍校“血花劇社”的演員,壹面沿途為民眾演出革命戲劇,壹面隨軍拍攝戰事影片。他攝取的汀泗橋戰役壹組照片,引起《良友畫報》編輯的重視,認為類似這樣好的新聞照片是“稀少可貴”的。他隨軍活動,沿途攝影,拍了幾百幅照片,這些照片後來被收入《北伐畫史》,是我國現代史上壹部有價值的新聞圖片集。在國民黨中央工作壹段時間後,回到廣州家裏,他不願過養尊處優的清閑生活,壹心想做新聞攝影工作,於是跑到香港,做了攝影通訊員,租借壹家汽車公司停車房的壹角作為棲身之地。後來他曾對友人說,在香港“那幾個月純粹新聞記者生活,是壹生最窮亦最樂的壹段。”以後,他到了上海,繼續從事新聞攝影活動。在滬不久,又到南京中央宣傳委員會任職,負責電影工作,1933年10月創辦國際新聞攝影社,翌年籌建中央攝影廠,對中國新聞攝影做了不少工作。1934年10月24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