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接觸》虛構了壹次人類接觸地外文明的奇特經歷,雖耗資不菲,特效出眾,但絕非炫耀視聽效果的爆米花。影片充分運用各種富於象征性的畫面,表現出極高的科學素養。開篇氣勢恢宏的三分鐘長鏡頭模擬了無線電信號的旅程;按照外星人圖紙建造的交通工具,以及其航行的過程,是對人類受精孕育新生命的壹種比喻。片中科學的成分遠大於幻想,即使幻想元素也都建立在現有科學認知的基礎上。每壹處科學概念的闡述,不但細微而且合情合理,推動劇情無可替代。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影片的小說原著者、已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科學與宗教,哪個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如此嚴肅的議題,搬上銀幕極可能淪為沈悶的說教,更別提以結論服眾。然而影片不但找到了這兩個爭鋒相對的觀點之間的交集,更拍出了豐富的娛樂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軌跡。朱迪福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克服重重挫折壹圓太空之夢,與“父親”重聚以及意味深長的演說,均令人難以忘懷。(網易娛樂評)
作為史上最嚴謹的硬科幻電影之壹,《超時空接觸》與《星際迷航》、《星球大戰》之類多少帶有狂想曲性質的太空科幻風格迥異。該片改編自天文學家出身的卡爾·薩根的小說,講的又是從天文觀測、地外生命探索壹直到蟲洞穿越的故事,與其說這是科“幻”,不如說它是壹次嚴謹的科學假設。
影片的第壹個亮點,是反映了許多尖端科研計劃的根本困難:不僅要不分晝夜做著概率遠小於大海撈針、彩票中獎的事情,而且還要親自和各路贊助商打交道磨嘴皮拉贊助,壹旦失敗即遭遇滅頂之災。主流影視作品純粹的實驗室科學家形象,在此被還原為活生生的個體。影片的第二個亮點則是科學的限度。愛羅薇以完全的理性姿態看待生命之間的關系,認為任何既定的界限都可被科學方法逐步突破,不需要宗教來解釋。然而,當她最終在織女星上見到了兒時去世的父親、理解了生命的融合和宇宙演化的奧義時,猛然發現這壹切無非就是喬斯所講的東西。(《新民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