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黃家駒有音樂細胞,有創作靈感,有些人雖然也能創作出歌曲來,但沒有好的靈感,創作出來的歌不適合大眾胃口,沒有靈感再怎麽學也只能創作出壹般的曲子。
有沒有和我壹樣喜歡再見理想和亞拉伯專輯裏面的歌,這兩張專輯聽的讓人入魔,我第壹次聽的時候是16歲那時候吐槽這是什麽歌啊,怪異的音樂,趕緊切歌,過了七八年無意中又聽了,太爽了,現在壹天不聽就癢,跟中毒了似的,現在海闊天空,真的愛妳那些歌都不聽了,只聽這兩張專輯裏的,建議聽壹下。
愛與理想成就了黃家駒,未必科班出身就能成就理想,現在有些上音樂學院的孩子,往往就是為了鍍金而已,或者不是對音樂由心而發,而是受父母之命去學習音樂專業,但這樣很難有造詣。這種野路,半路出家因興趣而喜歡,思路廣闊,天馬行空這樣才能作出更多的經典,那些科考進去專業學府,思想給條條框框限制,只能死板的按套路走,撐死了也只能到達前輩高度。
只要是會吉他,玩樂隊彈過家駒的歌,都對冷雨夜,舊日足跡,灰色軌跡那段精彩的SOLO贊不絕口。特別是冷雨夜那段bass,華語歌裏Bass的solo第壹,無可爭議。
第壹次聽到真的愛妳是從壹盤舊的盜版光盤裏面。那時候在鄉下過暑假,信息很閉塞,每天唯壹能知道外界消息的只有壹臺電視,然後就看到了他們幾十年前的演出,記得那場家駒唱錯詞了,他每次唱錯詞就笑,那場也是很天真地笑了。我覺得也許我是因為小小的錯誤才突然註意到這個人的,從那天就好好喜歡家駒,我把那首歌錄在我不能上網的手機裏面,然後壹遍遍地聽。
那時候我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正是愛意充沛的年紀,我好喜歡那個唱歌的人,在這以前和以後都沒有這樣喜歡過壹個人,那時我還不知他的名字,只是隱約想起是聽過壹個叫beyond的樂隊。當我有機會查到他的消息的時候,我才知道居然這是壹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樂隊,才知道他叫做黃家駒,也才知道他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說實話是很錯愕的,在我短暫的生命裏我第壹次見到壹個像彩虹壹樣的人,但時間錯位了,命運也不仁慈。今天,離那壹天已經過去了好多年,那個模糊的視頻還在我的電腦裏,我仍舊那麽喜歡家駒先生,這是人生奇妙的相遇吧。
天賦肯定是需要的,而且壹定是這樣的!沒有天賦,玩兒音樂就是個誤會,搞音樂的有十幾年經歷的,我們都知道,只能說,好的音樂真不分科班與非科班,分人!說回來,能玩兒音樂的,寫出好聽的音樂人,肯定必須具備壹定的專業技能,是必須的!本人也曾經被誤導以至於相信什麽黃貫中是亞洲第壹吉他手的梗中,但自己學了吉他後才發現其實根本不是如此。但是黃家駒時期beyond的意義是為華語樂壇的原創音樂留下了精神火種。
那個時期的香港樂壇還在流行以譚詠麟等為主打的都市情歌,但beyond幾首流傳至今的經典詮釋了音樂的內在生命力,也就是對生活和美好的思考和歌頌。現在我更多是去分享我自己對黃家駒時期的beyond的理解,而且嘗嘗會把同時期張學友結合起來說,他們二者當然無法代表當年黃金時期的香港樂壇,但他們的作品是可以提現當時華語音樂的水準的。
有人不認同也非常正常,有許多對beyond得批評也不能說不中肯,但因為beyond的《光輝歲月》曾在我人生低谷時期帶給我很不壹樣的意義,所以我還是更多的選擇推崇。喜歡beyond的人應該也不應該是很潮的,當年黃家駒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的評價,其實仍可在壹定程度上用於現在的大陸娛樂圈。我也對黃家駒的死感到無比遺憾,也有壹些幻想。但誰的死不值得可惜呢?
除去那些身份,他也只是壹個普通人而已,死亡是正常的,他音樂的質量和他的死毫不相幹。我相信黃家駒也不希望他的音樂被這些東西所玷汙吧。我不知道發起這個討論的是beyond的真愛粉還是黑粉,我只知道黃家駒他不需要真愛粉也不在意黑粉,他只需要懂他音樂的知己,對他的死感到惋惜,對他的音樂感到敬佩就夠了。至於是不是被過譽了,誰會去在乎呢?真愛粉嗎?
多少人在那個年代是聽磁帶機的,能愛上家駒愛上beyond完全是因為嗓音和旋律。作為閩西客家人方言差異小時候根本聽不懂粵語,但不知為什麽beyond的音樂就有這種魔力。小時候也沒有錢買磁帶更沒有錢買播放機,也不知道beyond是幾個人,不知道黃家駒長什麽樣,每當二樓鄰居播放beyond樂隊的歌曲,我們就靜靜地在樓下聽,不記得是什麽時候開始的,這就是對beyond 最初的記憶。
我眼中的音樂家不是說他壹定要有多麽優秀的創作能力,多少偉大經典代表作品,音樂家是壹種內心述說,而家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語言無法表達真情流露。
香港什麽都缺,但是不缺唱歌的。那個年代,翻唱幾首,包裝壹下就是。當時搞音樂的只次壹家,beyond。回復這段話的時候,真在聽林曉培翻唱的《緩慢》(《冷雨夜》)。還是好聽得爆。我不懂貝斯,不懂爵士鼓,我就是個聽歌的。beyond的歌好聽,詞寫的也大氣(香港的苦情歌歌詞太膩歪了),還都是自己譜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