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區較多地繼承了楚文化的傳統,表現在民歌的音樂風格上,就是綺旎多姿,詭譎多變,輕妙靈動。
區內普遍存在壹種“三聲腔”的民歌,即壹首民歌的旋律僅由關系密切的三個音構成,或者由兩個以上(含兩個)的三聲腔構成某民歌的核心骨架,前者是單純“三聲腔”、後者是復合“三聲腔。
運用範圍較廣的單純“三聲腔”:
[LaDoRe]
[LaDoMi]
[SolLaDo]
[SolDoRe]
[SolDoMi]
[DoMiSo1]
在較小區域範圍運用的單純“三聲腔”:
[DoReMi]
[ReSolLa]
[ReMiSol]
[LaReMi]
[MiSolLa]
風格獨特的單純“三聲腔”:
[LaDo↓Mi]
[SolMi↑Do](下行)
據考證,單純三聲腔有著久遠的歷史,它或可能是楚地先民遺存下來的壹種行腔作歌的方式,使用單純三聲腔的民歌,壹般都具有古老、質樸的風格,以及厚重的歷史滄桑感。
連接式復合三聲腔[DoMiSolDoRe]
此復合三聲腔來源於[DoMiSolDoRe]
這類復合三聲腔是將數個單純三聲腔混合、結構在壹起,整體觀照,三聲腔的感覺已不突出,但局部透視,三聲腔的存在和對旋律進行的主導作用清晰可見。而有些將單純三聲腔打散重構的程度高的,其融合後形成的旋律音列則已接近音階的樣式,三聲腔的風格更為淡化。下例湖北天門的《車水情歌》中,單純三聲腔還比較容易分辨,而應城的《繡荷包》,就是典型的融合型旋法了。
《車水情歌》的旋律音列為[DoReMiSolLaDoRe),生成方式是[SolDoRe]+[MiSolLa]+[So1DoRe]+[DoReMi]的單純三聲腔混合重組。民歌的音組織結構因此而相當豐富。
湖北應城《繡荷包》的旋律音列為[DoReMiFaSolLaDoReSol],歌中很難從局部看出單純三聲腔,它們已經相互滲透,融為壹體。
中南區的湘風格分區,民歌旋律多以[LaDoMiSol]的所謂湘羽調式為基礎,而民歌手實際演唱時音調中常常出現的微升遊移的徵音(↑5),地方風格最為突出。
客家民歌多以[LaDoReMi]音列為基礎行腔,旋律中比較突出羽、商二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