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凡是感知所到之處即為心,心即
理。
? 在《傳習錄》之《黃以方錄》 問王陽明什麽是“心”:心不只是壹塊血肉,凡是意識所及的地方都是心,如像耳朵眼睛手腳,這些意識所到之都是心,沒有心的功能就沒有身體的功能,從充塞全身的角度叫“身”從主宰的角度稱"心”,從心發動的角度叫"念”,就意涉及的角度就叫"物”,“意”不會懸空存在,壹定要附著壹定的事物,意識就是感知的能力,而感知是需要對象的,合壹則是感知對象的過程。 在意識療法裏自我療愈體系中的三個步驟就是從心身合壹到知行合壹再到天人合壹的漸進,從意識到覺知再到觀照的提升!
譬如我們正在吃梨,先仔細觀察這個梨的顏
色形狀有無蟲蛀,這就是將意識轉移到了眼 睛上了,然後用手拿起這個梨,仔細體會這 個梨的重量溫度觸感等,這時將意識轉移到 了手掌上來了,將這個梨湊近的鼻子,仔細 聞它的氣味,妳這時就將意識轉移到了鼻子 上來了,當仔細品嘗這梨的時候,請仔細感 覺它的味道果肉的細膩程度,這就是將意識 轉移到了味覺上,當妳的感知能力越是打開,妳就越能“用心”地去品嘗這個梨!
? 意識就像是電腦的數據,在理論層面上是可
以在不同個體間進行意識的傳導,在抑郁狀 態下人的意思是停留在過去的,而在焦慮狀 態下您的意思是飄向未來的,人的身體留在 當下,渾渾噩噩像是無意識的植物人壹樣, 是否有意識是判別壹個人真正死亡的標準, 所以即便只要意識還在,就不能簡單認定為 死亡,即便是在肉體停止運作後, 意識還會 帶著我們進入純意識的中陰境界,這是壹個恒定的如如不動的境界,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毀江河萬古流的境界。人們生活在無意識之中,那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 無意識是被奴役著,那個無意識就是罪惡, 因為那個無意識是我們所能制造出來的壹切 無知、幻象、暴力和罪惡等無意義之事的背 景與基礎。 罪惡只是壹個無意識的頭腦。人們生活在無意識之中,那是所有痛苦的根源,沒有其它原因導致痛苦。 無意識之人不自覺的做出反射動作,那就是習慣,保持無意識狀態,就是在做壹個受害者。 妳被絲線綁著,透過那些從帷幕後面的絲線,妳會被自己的欲望被自己的情緒被自己混亂的思維操控,自己成為它們的提線木偶。
?
? 平常妳過著壹種非常無意識的生活,因為妳
是無意識的,所以妳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妳開始暴飲暴食,妳開始怨天尤人,妳開始睚眥必報,妳開始怒發沖冠,妳開始後悔自責的時候,這都是無意識的狀態,當妳在盛怒的時候,妳變得幾乎像是被魔鬼附身,妳會做出壹些連妳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的可怕事情來!
? 情緒是深入潛意識下的壹道門縫,覺知可
以引導我們進入 所以內在的動機很有必要被覺知,通過情緒 ,它有跡可循,情緒是深入潛意識下的壹道門縫。 恐懼的情緒讓人開始保護自己,憤怒的情緒讓人開始去對抗他人,悲傷的情緒讓人開始傷害自己。
情緒是壹股能量它只是想穿過妳的身體傳遞妳壹個信號,所以情緒需要發泄,但是出於無意識下的發泄會傷害到別人,所以妳必須通過妳的感受去釋放這種能量,情緒隨著妳的感受被釋放,此刻它改變了釋放的方向,轉向了更為廣大的梵天宇宙,這就是表達情緒的正確方法,情緒的對抗只會加深彼此的怨恨.
? 作為觀照者的妳所產生的那個觀照比天空更為廣大的,否則妳怎麽能夠看著天空?要知道身體是狹窄的,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但妳的意識並不是狹窄的,妳的意識跟天空壹樣廣大。
? 這也是整個體系的最後壹個階段:經由覺知成為觀照者,也是天人合壹的狀態。意識是往內的,無意識是往外的,無意識會促使妳的註意力總是落在外在的人事物上,這反而讓妳自己完全處於無意識的黑暗當中,這會讓妳憤世嫉俗,讓妳總是想著如何改造他人,讓妳總是想著如何討好他人,妳總會在這兩個極端中來回搖擺。 這讓妳很難跟他人和諧相處,透過別人,妳只會看到他們的憤怒、 他的貪婪、他的嫉妒、他的占有、以及這個人其它方方面面許許多多的缺點跟負向情緒。 透過別人只會觸發自己潛意識層面的負向情緒跟諸多的限制性信念!並將這些負能量的人吸引到妳的生命中來。
當妳連情緒都沒有,那妳療愈的對象也就
不復存在所以還沒有開始,妳就起了評判心,妳就開始拒絕,妳就開始憤怒,連同妳的命運被拒 絕掉,妳不是對他人憤怒,妳是對內在的自 己憤怒,所以去提升自己的意識, 意識使妳變得內斂,帶著妳日漸深入內在,更深地進入妳的意識,妳進入得越深,妳的自己就開始融解,溶解在極度的內在中,剎那間的意識之光照亮了內在的黑暗,等待頓悟的剎那。
將妳的怒氣以最大的覺知表達出來(前邊提
到的“情緒凈心”)是對情緒的壹種歡慶,如 果過了壹會我們開始笑了,那麽我們就很完 美的讓情緒流通起來了,只需要從"通”的角 度來表達它享受它,以有趣的方式與之***存,這不是發泄,等我們凈心之後,這種情緒其實還在,只是我們已經覺知了它的存在,它為我們深入自己的潛意識打開了壹道門縫,進而可以覺知情緒下邊的思維模式跟
各種各樣的限制性信念,所以首先要恢復情 緒的表達權,它有權利存在。 否則妳壹直在抗拒,壹直在逃避,當妳連情緒都沒有,那妳療愈的對象也就不復存在,只有帶著意識來和看,妳的人生才會開始變得有深度,開始達到壹個新的面向。 這就是屬於神的面向。
意識是本能地充滿著喜樂的。 喜樂不是情緒,不受制於二元,它是恒定的心境,喜樂就被鑲嵌在意識之中。 喜樂不是從外界而來的,它在意識裏開花。 喜樂是意識開花時的芬芳,只有意識能夠帶來喜樂,喜樂總是伴隨著意識而來,它不知道什麽是不快樂,它是純粹的快樂; 它不知道什麽是死亡,它是純粹的生命; 它不知道什麽是黑暗,它是純粹的光。 知道它就是求道者的目標所在。
?
佛陀開始這個找尋,在六年的努力之後的某壹天,他達成了,在“凈土 宗”裏信徒只需要心系壹處,壹輩子只念壹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乘佛願力,往生極樂凈土,都是壹樣的道理,旨在讓妳變得更有意識。
當妳開始覺知,妳就能通過外在的情緒深入
妳的潛意識的內在,把壹切真實(思維模式/限制性信念) 呈現在意識當中,那麽外在體 現出來的壹個片刻接著壹個片刻的行動莫大的睿智開始升起, 妳開始發光,散發出光彩,妳變得明亮動人。 如果妳變得愈來愈對所有妳在做的、所有妳在想的,以及所有妳所在感覺的事變得更有意識,妳就處於覺知的狀態。
? 壹旦妳變得覺知,身體就會開始失去它對意
識的掌控。 壹旦妳變得覺知,妳就不再屬於
這個世界了。 覺知是高意識形態生命的本
質,包圍著覺知的灰塵正是妳的頭腦。 頭腦
累積了幾百萬趟來自旅途上的塵埃,真正的
禪宗大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脫掉衣服,不必費
事去洗它們,反正洗也洗不幹凈,當藉由覺
知壹個全新的自己迸發出來的時候,不如直
接像蛇壹樣脫去老舊的皮,連頭也不必回壹
下。通過覺知,妳可以抵達觀照,像是壹面鏡
子反射壹切欲望情緒思維 。
? 在意識療法的自我心理療愈體系當中,這個 方法就是:靜坐合壹。踐行會提升妳意識的強度。 首先它破壞了妳的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障礙,妳變得更加流動,妳開始在頭腦無意識的世界 。跟當下現實世界不斷來回切換,妳與妳的意
識合而為壹。 其次它破壞了內在的障礙,障
礙的消除意味著妳的意識的擴大,妳的整個
生命都充斥著意識之光,這樣就會提升妳意
識的廣度!
? 但這不是壹件能夠馬上做到的事,它需要時
間,因為妳思維模式跟行為方式的發展已經
有很多很多世了,它也就成為妳生命的壹部
分,如果妳能夠在這壹世裏面改變它,也就
算太快了,覺知使習慣崩潰。 想不以覺知戒
掉任何習慣是不可能的。 想以妳的不覺知戒
掉習慣,是在創造另壹種習慣,另壹種代替
品,比如有人為了讓自己不焦慮,他們選擇
了抽煙,抽煙成了壹種新的習慣。當妳變得覺知,壹個奇跡就開始發生:妳以 前習慣做的許多事情壹下子消失了,妳會從習慣裏脫身而出,妳的身體變得更加放松,妳的身體變得更加協調;壹種深沈的平靜在妳的體內開始呈現,壹種美妙的音樂在妳的體內湧動,妳像是外人壹樣觀照妳的情緒妳
的欲望妳的痛苦,妳已經成為壹個觀照者, 像是鏡子壹樣翔實反射出妳的欲望情緒跟思
維,真正達到"物來則應物去不留”的狀態。
? 壹個覺知的人,當太太跟母親同時落水,無
論他選擇救誰都是對的。 壹個不覺知的人。心理療愈師是不會參與到任何人的思維或者 選擇中去的,只會引導妳去覺知妳的當下困 擾妳的問題下掩蓋的真實, 自我心理療愈是 基於這個理論, 讓妳自己開始扮演心理療愈師的角色!前提是讓自己開始覺知!
隨著妳意識的提升,妳會變得覺知,閉上眼
睛,深呼吸,由身體放松到意識放松,此時 有可能發現壹些平時難以察覺的東西,正是阻礙妳成長的障礙。 譬如,沈澱在心底的恐懼,郁積在心頭的怨恨,啃噬心靈的內疚等等。 當妳覺知以後,帶有意識的來和看著他們,妳會發現這些都是幻象,都是如夢幻泡影般的存在,時間到了,他們就走了,到最後妳會發現沒有什麽是需要擔心的,即便身處最壞的境況,當下壹直都在,不增不減,
不垢不凈,不生不滅。壹個覺知的人做什麽都是對的,因為超越 了頭腦,不存在選擇問題只有臣服意識到,才能覺知,才能改變,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認知直接導致了情緒和行為。 如果妳真正產生了寧靜的覺知,那所有的思維都停止了,妳會從頭腦思維當中超越出來,用第三角度去看待人事物,當妳變得超然就會帶來改變,而全然的 覺知會導致全然的改變。 這就是自我心理療
愈體系的知行合壹階段也是療愈的階段。
壹個覺知的人做什麽都是對的,因為他能看 到了,不存在選擇問題,選擇意味著頭腦的思維意味著遵循限制性信念行事,他不用思考,他直接就能看清前方的道路,追隨自己的內心毫不遲疑的往前走,就像是自己的汽車熄火停在了鐵軌中央,而壹輛列車呼嘯而至,妳也不會擔心因為妳知道該怎麽做,妳不知道為什麽知道,但妳就是知道,覺知狀態下,做任何妳所喜歡做的事都是對的,因為在覺知狀態下這個過程不會讓妳產生悔恨焦慮沮喪等等情緒。 覺知不是讓妳變得警惕,讓妳變得焦慮跟緊張,而是讓妳很放松地看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人事物,就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妳從壹個不清醒的參與者變成壹個清醒旁觀者。
? 盡可能早的通過覺知去達成觀照,就要不斷
覺知,不要等到明天再去覺知,用當下去覺知思維,思維只能存在過去跟未來,用意識去覺知情緒,帶有意識的看清楚情緒之下掩藏在潛意識之中的思維模式,用意識去覺知妳的限制性信念,意識是感知的能力,覺知 是療愈的過程,而觀照就是覺知能達成的狀態,是從心身合壹到知行合壹再到天人合壹,最終達到出離頭腦安在當下活出自我的目的。
? 由覺知抵達觀照的狀態,就是我們療愈的終極目的 。當妳經由覺知抵達這種當下的狀態,就是我們療愈的終極目的,那就是壹種觀照的狀態,我們就成為了壹面鏡子,壹面反射所有 情緒思維欲望的鏡子,在鏡子面前,這些混合而成小詭計小把戲就會纖毫畢現時間到了他們就走了。
? 當妳觀照什麽,妳就能自所觀照的對象中超越,如果妳觀照痛苦,那麽妳就會從痛苦中解脫,我們觀照的對象往往都是由於情緒欲望跟思維結合導致的稱之為痛苦的東西,當妳觀照它,妳就會解構它,看出它的可笑看出它的滑稽,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觀照的體驗,是以壹種更高維度的眼光去看待低維度的事件!把所有的能量投入進覺知。 妳的生命將受到祝福,妳就能自我療愈。
? 如果壹個人沒有找到祝福,他就是生活在挫折之中。 他的整個生命只是挫折和失敗,顯而易見的。 而妳可以在人們的臉上看到它:隨著他們年紀的增 長,他們就更悲哀,出於這種不覺知,甚至 連老年人都想要成為花花公子,它很清楚地顯示壹件事:他沒有很全然地去經歷他的年輕時代。 他錯過了他的年輕時代,而他仍然在想它,現在他已經沒有辦法再對它做什麽,但是他的整個頭腦還繼續在想他沒有好好去過的年輕歲月,那個時候他匆匆忙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