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本身就是智慧和靈感的碰撞,二者缺壹便不會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音樂創作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壹定創作出的都是民歌。有交響曲、協奏曲、器樂獨奏曲、藝術歌曲等等……
要說音樂創作和民歌最根本的區別那就是,民歌是勞動者真實感情的自然流露,它的產生並不是勞動者有意識的創作;音樂創作則是音樂創作者有意識有目的的創作活動。如果說民歌的產生是偶然的,那麽音樂創作出來的作品則是必然的。
第壹,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眾.是他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意誌、願望而創作的。在過去,勞動人民被剝奪了掌握文化的權利,不識字、更不懂譜,但他們卻用口口相傳的方式編唱著自己的歌曲,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如《長工苦》《攬工人兒難》傾吐了遭受欺詐壓迫的長工的悲苦情懷;《繡荷包》抒發了少女對情人的思戀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號子》、《川江船夫號子》等,表現了勞動者在與自然作鬥爭時的豪邁氣概;《花蛤蟆》、《冬絲娘》等,唱出了兒童們遊戲時天真無邪的性格。但“有假詩人,無假山歌”(明,馮夢龍)。民歌所表現的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實、最深切的。
第二,民歌是經過廣泛的群眾性的即興編作、口頭傳唱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無數人智慧的結晶
民歌的創作過程和演唱過程、流傳過程是合而為壹的.在傳唱的過程中即興創作,在編創的過程中演唱、流傳,當然,傳統民歌的創作和發展過程是緩慢的、自發的。
第三.音樂形式具有簡明樸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的特點。
民歌的音樂形式短小精幹, 大多以樂段為基本結構單位,單樂段反復而構成分節歌的結構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樂材料和表現手法都很經濟、洗煉。民歌的音調大多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它與方言語音結合緊密,音樂表現很生活化,形式靈活、生動,沒有固定的格律.善於變化.對各種不同的內容、唱詞、演唱場合與條件有很強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