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汕頭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是什麽

汕頭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是什麽

全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汕頭。

汕頭市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地處韓江、榕江、練江出海口,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之稱,是全國五個經濟特區之壹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全市總面積2064平方公裏,總人口49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面積443平方公裏,人口137萬人。現轄金平、龍湖、澄海、濠江、潮陽、潮南6個區和南澳縣。

汕頭自然條件優越。位於北回歸線與南海交匯處,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1.3°C,日照時間2000—3000小時,降雨量1672.25mm,濕度82%,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之壹。全市海岸線289公裏,天然良港眾多。汕頭不僅是粵東的中心城市,也是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處於“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也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帶的重要連接點,擁有亞太地緣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汕頭港臨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距香港、臺灣高雄均不足200海裏。

汕頭是著名的僑鄉,與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鄉親有335萬人,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和港澳臺同胞家屬200多萬人。與海外交往的獨特人緣、地緣、親緣優勢,使汕頭在對外開放方面具有特殊的優越條件和巨大的發展潛力。1981年,汕頭設立經濟特區,從此進入壹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汕頭對外商貿歷史悠久,經濟外向度高。汕頭於1861年正式開埠,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壹,有“百載商埠”之稱,商貿歷來比較發達,曾出現“商賈雲集,樓船萬國”的繁榮景象。1921年,汕頭設市建制。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吞吐量曾居全國第3位,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潮商目前已成為壹支具有世界性的商業群落,經濟實力雄厚,影響力巨大。

汕頭人多地少,文化傳統獨特。汕頭是全國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地區之壹。以精耕細作聞名,有“種田如繡花”之喻。潮汕地區歷來人文薈萃,崇文重教,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潮汕話、潮劇、潮州音樂、潮菜、英歌、潮陽剪紙、和工夫茶富有濃郁地方特色,別具壹格。以潮汕歷史文化為獨立研究對象的“潮學”研究廣泛深入開展,影響深遠。

改革開放以來,汕頭市充分發揮特區和僑鄉優勢,國民經濟綜合實力躍上壹個新臺階,社會文明程度日益增強。先後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行列。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40.92億元,增長11.6%;工業總產值1469.9億元,增長13.1%;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34.93億元,增長18.6%。

汕頭原是揭陽(後居澄海)海邊的壹個漁村。元代,在現在的光華埠壹帶已形成較大漁村,稱為“廈嶺”。至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現在的外馬路老媽宮壹帶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稱作“沙汕”。萬歷三年(1575年),沙脊積聚成片,稱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現在的外馬路人民銀行汕頭支行所在地建炮臺、煙墩,稱作“沙汕頭”,以後,清政府在這裏設站收取鹽稅,簡稱為“汕頭”。至嘉慶四年(1809年),因商船停泊越來越多,稱作“沙汕頭港”。至開埠前,已建立了“漳潮會館”,商業活動日趨活躍,具備商埠雛型。汕頭開埠後,鴉片和外國商品源源輸入,而大批“豬仔”(契約華工)被源源輸送到各國殖民地充當苦力,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美國、日本等國先後設立領事館,進行經濟、文化、軍事侵略。

汕頭得名於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脊。由於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沖積,並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汕頭老市區壹帶形成壹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汕”,開端處則叫“汕頭”。汕頭又有鮀島的別稱。鮀是種體小而圓、帶有斑點的魚類,屬鯊魚的壹種,稱作鯊鮀。汕頭市區因位於鮀濟河壹側,三面環水,歷史上曾是半島,過去海灣盛產鯊鮀,故稱“鮀島”。

開埠——汕頭市開埠到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這裏原是壹片波濤滔滔的海灣,因近幾百年來韓江所帶泥沙的沖積,才逐從朋海底浮聚起來。元代時,在現在的光華埠壹帶,已初步形成較大的漁村,稱為“廈嶺”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蓬洲禦千戶所於此。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韓江口的沙脊已積聚成片,稱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這裏築煙墩建炮臺,稱為“沙仙頭”。從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間,遷到這裏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魚、耕田之外,還利用海水曬鹽,各地鹽販也常到這裏販鹽運銷。清政府在此設站征收鹽稅。簡稱“汕頭”。汕頭又有“鮀島”。以後,隨著過往商船日趨頻繁,乾隆二十壹年(公元1756年),清政府在放雞山(今媽嶼島)設立“常關”,課收南北商運的關稅,這是在汕頭最早設立的海關。

 潮汕民俗是中華民俗文化的壹支,是漢文化與百越民俗文化及外來文化相融合的結晶,別具特色、自成體系。有農歷正月初七吃“七樣羹”,冬至吃“冬節丸”等飲食習俗;有請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習俗 ;有“吃丁酒”、“出花園”等生育習俗 ;有時年八節祭拜等歲時民俗 ;有“搬塗戲”、“賽花燈”等遊藝民俗 ;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