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禮記?學記》漫談5

《禮記?學記》漫談5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xiáng),術(suì遂)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jiào)。壹年視離經辨誌,三年視敬業樂(yào)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yuè悅)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yǐ蟻)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註釋:

①術:是“遂”(suì)字之誤。據《周禮》,五百家為壹黨,壹萬兩千五百家為壹遂。

②離經辨誌:離,指斷句;經,指儒家經書;辨,明察;誌,誌向。

③蛾(yǐ蟻)子時術之:古時候“蛾”與“蟻”是同壹個字,都念yǐ。“蛾子時術之”意思是,螞蟻雖然個頭很小,但是時時練習銜泥,也能堆成大土堆。這是壹句古話,所以說“記曰”。“術”是練習的意思。

解讀:

家,黨,術(suì遂)是上古時期的社會結構,跟現在村鎮縣是壹個道理。塾、庠、序,學都是學校的別稱。

比年入學,中年考校。意思是每年都有新生入學,隔年考試壹次。

壹年視離經辨誌。第壹年考察經文的句讀,辨別誌向所趨。也就是看學生的根性和誌向,將來往哪個方向發展比較好。現代社會教育的選擇已經很多了,只是在很多家長眼裏,上大學仍然是正統。

三年視敬業樂(yào)群。第三年考察學生是否認真做事,是否有團隊精神。

“敬”這個字在中國文化裏很有講頭。在貌為恭,在心為敬。敬是壹種態度,恭是壹種行為。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孝順”這件事兒,要發自內心,態度要好,不是給點兒生活費,請個保姆就算孝順了。

敬業就是認真做事,樂群就是有團隊精神。

道家談到修身的時候講“致虛極,守靜篤”。佛家談到修身的時候講“戒定慧”。宋明理學家也想弄出壹個心法口訣來,於是創造了“主敬存誠”,從而把“敬”的內涵進壹步擡升了,

具體到修身實踐,朱熹說,“敬是戒慎恐懼之義”。“戒慎恐懼”是《中庸》的提法,《中庸》裏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有領導沒領導壹個樣,有人看見沒人看見壹個樣,做事純粹出乎我的本心,沒有絲毫厲害考量,這才叫做”敬“。

五年視博習親師。第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親近師長。

這是《學記》裏第壹次出現”習“字。漢字“習”也是會意字,描畫了鳥兒振翅練習飛行的樣子。

“習”就是強調實踐,就是從知到行。《中庸》裏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走完了整個流程才是完整的學習。

親師,到底誰是老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與不善都是我的老師。

老子也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

可見,永遠做壹個小學生,是學習者應有的態度。

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第七年時考察學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兩方面做好了可以稱之為小成。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友。妳是個什麽樣的人,看看妳都和什麽人交往就知道了。網絡上有句話,妳的身價,是妳經常交往的朋友的平均值。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 矣。” 直是正直;諒是誠信;便辟是善於迎合他人;便佞是花言巧語。

順便說壹下朋與友的區別。看壹下文字的演變就知道了。

友是兩只右手靠在壹起的樣子,暗示誌同道合的人壹起做事。朋是兩串錢連在壹起,《詩經》裏有壹句,“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朋友交往總是要用到錢的,後來引申為朋友。

《說文解字》說,“”同門曰朋,同誌為友“,立場壹致為朋(背後是有***同利益),誌向相同為友。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認知的過程就是分別歸類的過程。知道此物不同於彼物,此類不同於彼類,背後其實是非常復雜的運算。知道了區別也就知道了關聯,定義了名字概念,然後才可以運算推理。知類且通達,那是壹個很高的境界了。

“強立而不反”就是“擇善固執”的意思,這個時候腳跟站得很穩了,即便遇到困難也不會困惑,不會退轉,不會違背原則。反兼有兩義,壹是退轉(返),二是違反。

大成是古代音樂術語,古樂壹變為壹成,九變而樂終,至九成完畢,稱為大成。以鐘(金)聲起音,以磬(玉)聲收尾。所以孟子贊嘆孔子時說,“ 孔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也”

但是這裏的大成顯然沒有達到那樣的境界。

達到大成以後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附近的人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之道”了。

古人把教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學其小者謂之小學,學其大者謂之大學。按照朱熹的說法,小學的教學重心是“學其事”,內容包括"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大學的教學重心是“明其理”,大學教材主要是四書五經,目的是教育學生“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化民易俗”顯然是大學的教育範疇。

蛾子時術之。“學其事”與“明其理”是無法分作兩截的。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學習其實並無小大之分,就好比小螞蟻時時學習銜泥,然後才能成大土堆。

《學記》裏所提到的教育方法與次第,也可以用到企業裏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上面。

新員工入職,也要有個”離經辯誌“的過程。離經就是考察專業知識,了解他對業務的熟悉程度。辯誌壹方面是觀察他是否認同企業核心價值觀,另壹方面是觀察他的興趣所在,人只有幹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離經辯誌“以後再正式安排相應的崗位。管培生就是這樣的實踐。

敬業樂群,就是看他工作是否認真負責,以及是否有團隊合作精神。

”博習“提醒我們輪崗的重要性。人老是呆在同壹個崗位會膩煩的,膩煩了就會變成老油條。為了開發員工的積極性,就需要讓他輪崗。輪崗也有利於培養大局觀,促進跨部門合作。

”親師取友“提醒我們工作場合師友的重要性。蓋勒普員工敬業度調查裏有12個問題,其中第6個問題是,“工作單位有人鼓勵我的發展”,這壹條體現了導師的作用。第10個問題是,“我在工作單位有壹個要好的朋友”,這壹條體現了朋友的作用。

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那就是領導者了,這樣的領導者才能夠化民成俗,也就是做好我們前面說過的兩件事:支持員工成長和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