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徐如晦筆下的人物生活

徐如晦筆下的人物生活

徐如輝(1910–1987),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是早期流行歌曲、有聲電影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戲曲音樂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民族音樂家。曾用過徐如棠、徐希、水匯、白沙、白水、古牧、福祿等名字。1910 7月10出生於浙江省嵊縣。我小時候家裏窮,在私立學校讀了三年。新昌上蘇學院畢業後,去浙江余姚當學徒。之後,他叔叔帶他去了上海。

1925年,15歲,徐如慧加入上海大同音樂俱樂部,成為俱樂部裏最年輕的成員。他師從中國音樂大師鄭覲文,學習演奏民族樂器。由於他的聰明和勤奮,他很快成為大同樂隊的鼓手,演奏長笛,箏,豎琴,長笛,豎琴,琵琶和琵琶(又稱琵琶,壹種古老的樂器)等古代樂器,他精通100多種樂器。

徐如晦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的開創者之壹,他的歌曲成就主要在廣播和電影方面。

20世紀20年代後期,徐如晦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的開創者之壹,他的歌曲成就主要在廣播和電影方面。1926年寫了第壹首歌《四季》;1927上海私人電臺開播後,以午夜俱樂部為名,在電臺上呈現流行歌曲,配以中國音樂,由中國最早的播音歌手蔣、、於靜、包永貞、王廣安、潘等演唱。1929年,午夜俱樂部更名為午夜音樂俱樂部;同年,65,438+02首歌曲,如告別我的兄弟,賣油炸圈餅,夜月之歌,這次事情太奇怪,樓上的女士,被組裝和出版。由北新書店以《樓上的小姐》為封面出版。徐如晦的流行歌曲有100多首。歷史上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都有灌唱片,蔣、、顏飛等人都有灌唱片。在30年代創作歌曲的同時,他還從事古典音樂創作,並親自指揮《子夜音樂會》在上海電臺和舞臺上演出,如《壹杯酒唱》、《還我河山》、《中華之風》、《上古渡舟》、《錦繡乾坤》等民樂合奏。以及中國的交響樂《有誌千年》《新胡切十八拍》。

30年代初

徐如晦進入中國最大的電影制片廠上海明星電影公司,擔任音樂總監兼作曲,從1932改為《基礎作曲》,直到197年8月明星公司被侵華日軍摧毀。其間,洪深、陳昊然、、張世川、程、徐新富、等導演了《香草美人》、《桃花》、《女權》、《柳墻花》、《劫後桃花》、《女權》、《翡翠馬》、《兄弟同行》、《活力四射》、《金剛鉆》。、顧蘭軍、、、蔣、等。唱徐如晦電影歌最多的是電影明星嗎?

抗日戰爭爆發了

徐如晦先到了南京,然後和他的遠房叔叔、博古作家、時任監察院書記的錢誌秀(原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總編輯)壹起,於1937年底撤回大後方重慶。後赴成都加入“成都皮影戲團”,編導抗日歌舞劇《還我河山》。後來,他加入了陳、、陶進等“上海業余戲劇家協會”。

1939期間在重慶中央廣播電臺擔任古箏演奏家、作曲家,創作了《寒夜的聽覺》、《袁野的田園》、《送別》等器樂,以及《仇人之歌》(於右任詞)、《神雕俠侶》、《大同之聲》等歌曲。1939年,謳歌抗日英雄戰死沙場的第壹部大型話劇《王之死》在央視流傳。1940年為中國電影制片廠何飛光導演的抗戰電影《東亞之光》作曲。

1941徐如晦攜手國樂大師之子鄭。在於右任、、陳、許世英、潘公展、王等民國資深人士的支持和見證下,在重慶恢復大同音樂社,任音樂事務總幹事,創辦大同兒童民族音樂改革研究所(院長)、大同劇社、中國民族樂團。1941年10月,為作曲家張數的追悼會作曲《哀樂》(田漢、王伯聲為總司祭)。這首《哀樂》後來在重慶國民政府已故政要的葬禮上被多次采用。

抗日戰爭期間

徐如晦還多次為郭沫若的戲劇《唐棣之花》、《屈原》作曲。以及由馬作曲的吉磊、編劇、何孟夫執導的《忠君李秀成》、毛編劇、秦怡主演的《董小宛》擔任音樂設計;1943年8月,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同年9月,電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紀實》上映,徐如輝擔任該片作曲。5月1945、1日,由徐如輝作詞作曲,蘇藝、陶金執導,楊威主演的音樂劇《花木蘭參軍》在重慶康健堂進行了為期33天的演出。

抗日戰爭勝利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10年10月,蔣介石和毛澤東分別代表國共兩黨,在重慶舉行談判後,簽訂了《雙十協定》。在此期間,舉行了許多歡迎宴會。65438年10月8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張治中為送毛澤東回延安的數千人舉行歡送招待會,規模最大。徐如晦應邀出席招待會,演奏了《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

1945年底,徐如輝以劉忠浩主持的國泰電影公司特約作曲家的身份回滬,為徐新福導演的《呂四娘》和楊小仲導演的《十步草》、《釵頭鳳》創作了電影音樂。1946年秋,徐如晦任上海《大公報》娛樂版編輯,撰寫《和平調解》、《德祿》、《吹》等雜文。同年,第二部音樂劇《西貢之歌》的劇本和配樂出爐,在報紙上公開招聘扮演“王昭君”的歌劇演員,但因國共內戰未能演出。

解放後

1950年,徐如慧經夏衍、黃源介紹,進入華東文化部戲劇改良改革司任音樂專家;後來轉入上海戲劇圈,從事編劇、導演、作曲工作。作品100多部,涵蓋各種劇種。徐如晦的戲曲音樂代表作有範瑞娟、傅全祥的越劇《真夫人》、袁雪芬的《劉金妹翻身,借紅燈》、齊亞賢的《遊三姐》。肖愛琴丁是娥的滬劇《白毛女》(1952全國首屆戲曲音樂會音樂紅花獎)和羅漢錢;石筱英的《雷雨》、《楊飛飛的奴隸母親》、《妓女的眼淚》、《茶花女》、《陳化成》、《家》、《劉胡蘭》、《破山救母》、《紅籽》、《王魁的心虛》、《龍鳳花與蠟燭》、《兩代人與白鷺》。溫彬彬的滑稽戲《三毛學生意》,楊華生的《好好先生》;顧的陽戲《人往高處走》等。

1986,徐如慧完成了最後壹個話劇劇本《二月》。

1987 65438+10月4日,徐如晦因病在上海逝世,留下了300多部音樂和戲劇作品。

召回

2005年6月25日,“中國電影百年回眸——紀念早期電影作曲家徐如晦誕辰95周年座談會”在上海舉行。來自電影、戲曲、文化、音樂、圖書館等領域的8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緬懷在各個時期、各個領域留下深刻足跡的中國民族音樂學院傑出音樂家徐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