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萬裏長城永不倒,千裏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浪奔,浪流,萬裏滔滔江水永不休”……曾經深入國人血脈之中的這些歌曲,能夠讓不分地域、不分年齡的全體中國人都熱血沸騰、引發***鳴的詞曲旋律,承載了壹代代香港音樂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使命。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壹批內地詞曲作家和歌手為香港初代音樂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梁樂音、李雋青為電影《月兒彎彎照九州》創作的同名主題曲傳唱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福齡的著名作品有《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鉆石》《甜言蜜語》《我的中國心》《獅子山下》等。
上世紀70年代,伴隨著“香港精神”的覺醒,壹代從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的香港青年開始在“獅子山下”團結在壹起,有了新的身份認同,以“中國香港人”的身份去埋頭苦幹、創造屬於自己而非依附於殖民地身份的歷史,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迅速誕生了接地氣的粵語流行音樂。
開粵語流行音樂時代之先河的是許冠傑,他的歌代表了為香港的崛起奉獻了汗水和淚水的草根心聲,而有著深厚粵劇基礎的羅文用他超強的專業功底把粵劇唱腔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其他還有關正傑、徐小鳳、葉麗儀、汪明荃、林子祥等名震壹時的明星人物。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改革開放時代洪流中,香港綻放著勃勃生機,港樂也迎來了全盛期。顧嘉輝、黃沾、鄭國江、盧國沾這樣的港樂大師也在時代浪潮中應運而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港樂的風格越發包羅萬象,既有大氣磅礴又有細膩敏感,既有大時代又有小清新,生活、工作、愛情、婚姻、家庭等等任何社會現實題材都可以融入其中。
香港經濟文化的繁榮和國際化地位反過來也推動港樂沖破方言地域局限揚名海內外,留名世界音樂史冊。港樂的歷史見證者鄭國江回憶港樂黃金年代時說:“那時候的我們將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堅毅包容通過歌曲傳遞到全世界。”
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陳百強、林子祥、張學友、黎明、劉德華、郭富城、葉倩文、李玟……這些魅力四射、熠熠生輝的明星從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舞臺走向東南亞、日韓乃至全球。
這是華語流行音樂以香港為陣地在全世界打出壹片天下的時代,進行著強勢而又優質的文化輸出與國際傳播。香港在層出不窮的巨星“天王”,寶麗金、索尼、華納等唱片業巨頭和各大媒體舉辦的頒獎盛事的推動下成為“東方好萊塢”。
港樂進入內地的時間比改革開放還要早壹點,大概在1977年前後,當時很多香港流行音樂的錄音帶,已經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進入到廣東和福建等地,再進壹步北上。”改革開放之初,作為當時世界華人影視制作中心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壹傳入內地就是萬人空巷的效應,《萬裏長城永不倒》《上海灘》《鐵血丹心》《萬水千山總是情》電視劇主題曲作品“妳方唱罷我登場”在內地得到廣泛傳播。
1997年之後,香港流行歌曲與內地的合作更多。影響幾代人的華語流行音樂人羅大佑2000年前後就把重心由香港轉往北京,譚詠麟、李克勤、梁翹柏,謝霆鋒、容祖兒、楊千嬅等很多香港歌手、音樂創作人和制作人早已經把內地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地,特別是如集作曲、作詞、編曲、音樂監制於壹身的梁翹柏等幕後音樂人,協助內地衛視平臺打造了很多現象級的音樂綜藝節目,他們以其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得到了內地機構和觀眾的廣泛尊重與認同,以更深刻的方式推動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
港樂黃金壹代的作品啟迪了如今在文化產品創作領域最具有話語權的“70後”“80後”的內地音樂人,很多人在不同場合都講過自己曾受到港樂的深刻影響。“我想起了自己沈迷於粵語歌曲的青春歲月。”被稱為“音樂詩人”的李健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他少年時代受到香港文化的滋養很多,當年小夥伴形容壹個人很時髦都會說這個人很“港”,“港樂”內容的豐富與手法的細膩給他的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