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外文名: Ludwig van Beethoven
國籍: 德國
出生地: 德國波恩
出生日期: 1770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827年3月26日
職業: 作曲家
代表作品: c小調第五交響曲、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愛格蒙特序曲等
目錄
簡介
作風生平
回憶的逸話
大師風範的天賦
激進的性格
貝多芬雕塑
壹生桂光
貝多芬作品年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出生在德國波恩,祖籍佛蘭德。家族是科隆選侯宮廷,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
公認的最像貝多芬Beethoven的畫像
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壹位頗具創造性的作曲家。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壹,也是最後壹位,與海頓、莫紮特壹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這裏離法國邊境不遠,當貝多芬19歲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爆發,給貝多芬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希望。
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壹八零五年,他唯壹的壹部歌劇創作《費德裏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
Beethoven's Parents
歐盟的盟歌。人物照(10張)
貝多芬壹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八歲時聽力衰退,晚年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沈默和隱退,在壹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
、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和理想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