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大學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是音樂藝術院校音樂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常設藝術課程。其學習內容包括器樂、聲樂、舞蹈、歷史、文學等。音樂欣賞課作為壹門重要的基礎音樂藝術教育,是創新教育的源泉。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是壹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關鍵詞:音樂欣賞形式1。遵循音樂教學的規律,任何學生的個人發展或知識學習都必然會經歷壹個由簡單到復雜、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也應遵循這樣壹個“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要把知識內容串聯起來,實現“線性知識結構”的建立。要遵循這種教學規律,教師首先需要建立壹個最合適的知識模塊分類規則。壹般來說,音樂欣賞課可以根據年齡和流派進行教學,如巴洛克音樂時期、古典音樂時期、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民族音樂流派等。可以根據音樂的流派來教。比如:民族管弦樂合奏、交響樂、組曲、室內樂等。此外,還有壹種更科學合理的分類,即按照音樂結構對知識模塊的分類。首先,以簡單的壹聲部、壹二聲部和壹三聲部曲式為基礎,為學生建立音樂結構的概念;其次,研究復雜三部曲、回旋曲、變奏曲、民族多節的結構展開教學;第三,大型音樂結構的教學比較困難,如奏鳴曲式結構和回旋式結構;最後通過復習進行系統的知識整合。其科學性體現在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變化,不僅有利於學生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建立,也有利於和聲、曲式分析等相關課程的學習。二、教學內容的四個環節。根據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從第壹至第四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壹)音樂結構的概念。因為整個教學知識模塊是按照曲式結構分類的,所以在教學中放在第壹位,比如單曲三部曲《A+B+A》和回旋曲《A+B+A+C+A+?6?7?6?7”以及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為學生解決“什麽是某種曲式”的問題,明確教學目標,為整體知識結構奠定基礎。(二)代表曲目的作曲家及創作背景。學習曲式結構概念後,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音樂開始教學,講解曲目的構成和創作背景。在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是欣賞曲目的選擇。在曲目的選擇上,老師要選擇能廣泛接觸、容易分析的經典曲目。如果三部曲結構復雜,可以選擇:《拉德斯基進行曲》、《春節序曲》進行教學;在變奏結構的教學中,可以選擇:《鱒魚鋼琴五重奏》、《中亞大草原》等曲目。此外,還可以插入壹些具有典型音樂形象和特點的歌曲,與課程內容的主題相近,如《野蜂飛舞》、《荒山之夜》等。,從而用這樣生動的音樂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說到某壹音樂結構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把內容延伸到音樂體裁上。通過對音樂風格的研究,可以進壹步拓展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專業學習內容。學生需要了解的主要音樂體裁包括:交響樂、進行曲、室內樂、組曲、圓舞曲、奏鳴曲、幻想曲、民樂合奏等等。比如體裁室內樂的教學,可以從室內樂的概念、起源、常見形式三個方面進行。(4)音樂結構和內容分析。這個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學生對曲式結構的掌握、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對音樂情感的體驗都集中在這個環節。比如在《變奏曲的結構——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的教學過程中,將音樂“A+A1+A2+A3+A4+A5+A6”拆解為六個變奏曲,逐壹分析。其中,第壹變奏曲A1,以鋼琴演奏旋律,小提琴演奏6遺系列,充滿歡快暢快的情緒,描繪了鱒魚在河中暢遊的歡快場景;第二變奏曲A2中,中提琴奏響主旋律,歡快的音樂被中提琴暗淡憂傷的音色襯托,預示著接下來的故事中將會發生未知的事情。以此類推,完成全曲目的欣賞教學。三、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音樂欣賞課程通常以專業課和高等院校公共課兩種形式出現。音樂專業的學生有壹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學,輔以PPT課件、音頻文件和少量視頻文件,可以達到壹定的教學效果。但作為高校的公共選修課,學生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藝術素質良莠不齊,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會顯得被動。這時候就要調整教學策略,在課件中少放音頻,多放視頻文件,用音樂視頻向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傳遞更多更直觀的信息。除了聽音樂,還可以觀察整體樂隊配置、民間西洋樂器、樂隊指揮風格等。在視頻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四。結論:在“循序漸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實施教學內容的四個環節,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針對不同的教學群體調整教學策略,才能上好大學音樂欣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