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什麽之音?

什麽之音?

靡靡之音 [mǐ mǐ zhī yīn]?軟綿綿、委靡不振的音樂。《史記·殷本紀》:“北裏之舞,靡靡之樂。” 現指含有低極趣味、反映腐朽頹廢情調的樂曲。靡靡:柔弱,頹靡。

弦外之音 [xián wài zhī yīn]?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沒有明說的意思。

繞梁之音 [rào liáng zhī yīn]?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余音繞梁”。

正始之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1.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2,指純正的樂聲。

亡國之音 [wáng guó zhī yīn]?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桑間之音 [sāng jiān zhī yīn]?指淫靡的音樂。

北鄙之音 [běi bǐ zhī yīn]?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絲竹之音 [sī zhú zhī yīn]?指音樂的聲音。

管籥之音 [guǎn yuè zhī yīn]?吹簫奏笛的聲音。

鄭衞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1.春秋 戰國 時 鄭 衛 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於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禮記·樂記》:“鄭 衞 之音,亂世之音也。”2.泛指淫靡的音樂。《後漢書·循吏傳序》:“﹝ 光武 ﹞身衣大練,色無重采,耳不聽 鄭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明 劉元卿《賢奕編·家閑》:“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鄭 衞 之音,未嘗壹經於耳。”3.指靡麗的文風。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梁 孝元 在藩邸時,撰《西府新文紀》,無壹篇見録者,亦以不偶於世,無 鄭 衛 之音故也。”參見“鄭聲”。

濮上之音

[pú shàng zhī yīn]?濮上:春秋時衛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會於其地。用以指靡靡之音。

鄭衛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三:“東坡 近體詩,少蘊釀烹煉之功,故言盡而意亦止,絕無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今 藏園、甌北 兩才子詩,鬭險爭新,余望而卻步,惟於‘情韻’二字,尚少弦外之音。”參見“弦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