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是因為有自己獨特的創造能力,非常善於創造和創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只有這樣,人們才能被記住,流傳,流傳至今。中國的景頗文化也是如此。今天我們要強調的是,“東巴”是景頗族創造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樂。
景頗族雙簧樂器東巴。“東巴”是景頗支的註音翻譯,意為中國的圓號風笛。瓦瓦分支的語言稱為比徹語或比格語。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州瀘西、盈江、龍川、瑞麗等地。
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景頗族的村舍裏流傳著壹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壹個景頗族的農民,無子無女。他們從別人那裏領養了壹個小男孩作為養子。但是這個農民對他的養子很刻薄。在收割水稻之前,他總是早早地趕到田裏去打鳥。
那孩子獨自站在田野旁,痛哭流涕。有壹次,他不小心把壹根吸管放進嘴裏,壹吹就發出了聲音。他覺得很有意思,就隨手在竹筒裏插了根稻草,發出更好的聲音。原來的東巴就是這樣出現的。時至今日,代代相傳。
形似嗩吶,由管身、簧哨、芯和喇叭口組成。大小不壹,普通的大概有52cm長。管體是軟木或銅的,大部分人用的是當地出產的小米或鹵水。頂部細,底部粗,為圓錐形管狀體,長約30cm,頭部外徑2.5cm,尾部4cm。管體上有五六個圓形音孔,都有後孔,現在大多是六孔棒。
蘆笛是用麥稭或稻草做的。頂部是平的,底部是圓的。它看起來像壹把扇子,長約2厘米。核心由木頭制成,呈圓錐形,中空。上端設有簧片哨,下端插入管頭的上端。核心也是由中空的羽毛制成。喇叭口是東巴的***鳴管,用牛角或木頭制成。壹般是10厘米到15厘米長。木制的有略粗的錐形,套在管尾下端,擴大體積。有角有角的東巴也被景頗族稱為“榮東巴時代”。“榮”是牛,“吉元”是角,意思是東巴。
景頗族古東巴長62厘米至72厘米,管身為木質,上薄下厚。它是壹個管狀的圓錐體,由三部分組成,下端沒有喇叭口。每個節點由壹個銅插座連接,不用時可以拆卸存放。管頭和管尾兩端鑲嵌銅箍,銅套和銅箍上刻有圖案或精美雕刻。
在景頗族,每當糧食成熟時,年輕人都要在田裏吹東巴。曲調長短自由,大部分是即興的,人們喜歡聽。它們既是娛樂又是鳥類保護。在景頗族的喪葬儀式中,東巴用深沈悲涼的曲調,伴隨著大大小小的丁咚節奏,表達對死去老人的哀悼。此外,景頗族還在農歷新年、新婚之夜、吃新米或放牧時演奏東巴。東巴可以從秋收前壹直玩到春節後,然後在春耕時節停止玩,這是景頗族的習俗。同時,禁止在家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