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三國時期的音樂有什麽

三國時期的音樂有什麽

中國音樂發展到三國時期,已經達到極為純熟的程度,因傳統禮教對音樂的重視,歷朝歷代都把音樂奉為治國安邦的經典,予以發揚光大。先秦的師曠、漢代的李延年等都對音樂的發展有獨到貢獻。三國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也出現了壹些具有時代特征的音樂作品及代表時代特色、標誌著當時音樂發展水平的音樂家及其理論。其中,以嵇康、阮籍、蔡琰等為代表,他們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嵇康及古琴曲《廣陵散》

嵇康除在文學,思想上取得重要成就外,還在音樂方面為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嵇康從小喜歡音樂,並對音樂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極高的天賦。《晉書·嵇康傳》雲,嵇康“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這與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羈、不受禮法約束有很大關系。

嵇康可謂魏晉奇才,精於笛,妙於琴,還善於音律。尤其是他對琴及琴曲的嗜好,為後人留下了種種迷人的傳說。據《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誌》說:

嵇康燈下彈琴,忽有壹人長丈余,著黑衣革帶,熟視之。乃吹火滅之,曰:“恥與魑魅爭光。”嘗行,去路數十裏,有亭名月華。投此亭,由來殺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蕭散,了無懼意。至壹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中散撫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雲;“身是故人,幽沒於此,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然愛君之琴, 要當相見,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曲。”中散復為撫琴擊節日:“夜已久,何不來也?形骸之間,復何足計?”乃手擊其頭曰:“聞之奏琴,不覺心開神悟,況若暫生。”邀與***論音聲之趣,辭甚清辨,謂中散曰:“君試以琴見與。” 乃彈《廣陵散》,便從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與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語中散:“相遇雖壹遇於今夕,可以遠同千載。於此長絕,不能悵然。”

嵇康有壹張非常名貴的琴,為了這張琴,他賣去了東陽舊業,還向尚書令討了壹塊河輪佩玉,截成薄片鑲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則是用玉簾巾單、縮絲制成,此琴可謂價值連城。有壹次,其友山濤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脅,才使此琴兔遭大禍。

嵇康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壹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壹,足見其影響之大、成就之高。

面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嵇康是憤然不平。為表示反抗,他經常逃入山林,與竹林七賢相與邀遊。袁顏伯《竹林七賢傳》雲:“嵇叔夜嘗采藥山澤,遇之於山,冬以被發自覆,夏則編草為裳,彈壹弦琴,而五聲和。”正因嵇康這種憤世嫉俗的表現,使他在音樂創作與演奏上才取得了引人註目的成就。

上文提到的《廣陵散》是古代壹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觀。其內容向來說法不壹,但壹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系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沖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曲同名。

嵇康所彈奏的《廣陵散》是這壹古代名曲經嵇康加工而成的壹首曲子,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正象壹首民歌壹樣,凝聚著歷代傳頌者的心血。據《世說新語·雅量》載: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壹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於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事實上,琴曲《廣陵散》經《神奇秘譜》保存,壹直流傳到今天。

正因為嵇康有著很深的音樂功底,所以,他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同向司馬氏要求“請以為師”,但未被允許,使“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本傳)。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終與《廣陵散》聯系在壹起。

《廣陵散》樂譜全曲***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贊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誌。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壹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壹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壹個***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壹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壹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誌,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壹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嵇康除以彈奏《廣陵散》聞名外,在音樂理論上也有獨到貢獻,這就是其《琴賦》與《聲無哀樂論》。

《琴賦》主要表現了嵇康對琴和音樂的理解,同時也反映了嵇康與儒家傳統思想相左的看法。

《聲無哀樂論》是作者對儒家“音樂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閃爍著嵇康對音樂的真知灼見。

蔡琰及其《胡笳十八拍》

蔡琰字文姬,是東漢末著名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據《蔡琰別傳》載:“文姬,少聰惠秀異,年六歲,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壹弦’,邕故斷壹弦而問之,琰曰:‘第四弦’……”,可見,她從少年時代起便有很高的音樂天賦。

但是蔡琰壹生極其悲慘,最初隨帶罪的父親輾轉流浪,後嫁給衛仲道,不久,丈夫死去,蔡琰又無子歸寧。這時,戰亂頻仍,約在獻帝興平二年(195年),被董卓部下俘虜至南匈奴,嫁給左賢王,留在那裏十二年之久,並生育兩個兒子。曹操統壹北方後,局勢相對穩定,便派遣使節用金璧將蔡琰贖回,,然後又嫁給董祀。這種極端痛苦的生活使她飽受人間磨難,她便把自己的這種特殊感受寫成了長篇詩作《胡笳十八拍》(此詩學術界就是否蔡琰所作壹直存有爭議,雙方均無充分佐證,故無定論,詳情可參考《胡笳十八拍討論集》。但其內容則確為描寫蔡琰的生活經歷)。

根據《胡笳十八拍》而創作的同名琴曲,是我國音樂史上壹首傑出的古典名曲。它以十分感人的樂調訴說了蔡琰壹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抒寫了主人公對祖國、對故士的深沈思念及骨肉離別的痛苦感情。這首曲子在唐宋兩代都很流行,據古琴家查西阜先生統計,琴曲***有39種不同版 本,其中,只有明代萬歷年間(1611年)孫丕顯《琴適》的傳譜是配詞的。

《胡笳十八拍》是蔡琰用胡笳十八拍的音調翻入古琴中而創作的具有新穎風格的音樂,實際上,她是把南北風格溶為壹體而創作出來的,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南北音樂文化的交匯。

“拍”是音樂的段落,十八拍即十八段。下面本文對《胡筋十八拍》的音樂效果予以介紹。

第壹拍是全曲的引子,概括了作者生逢亂世、淪落異鄉的悲慘經歷,開始的曲調如下:

兩個三小節的樂節是全曲的核心音調,全曲的基本曲調均由此衍生而出。第壹拍的情緒起伏很大,也為各段音樂奠定了繼續發展的基礎。第二拍中出現了裝飾性的變化音,使情緒的表現相當強烈。直到第十拍,壹步步地深化離鄉悲情,構成樂曲的第壹部分。第十壹、十二拍是全曲的轉折,尤其是第十二拍是唯壹的音 調歡快明朗的段落,抒寫民族的歡樂,歸國的喜悅。音樂從高音開始,節奏較寬廣,構成壹個舒展的樂句:

這段旋律音區較高,表現了異常激動的情緒。

第十三拍至第十七拍是樂曲的第二都分,仍以抒發悲情為主,主要表現對稚子的思念。第十八拍是全曲曲尾聲,在激情中結束全曲。

[附] 《胡笳十八拍》部分樂段曲譜

阮籍及其《酒狂》

作為“竹林七賢”之壹的阮籍不但在文學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在音樂上也獨步當時。

受其父阮瑀影響,阮籍是壹名彈琴能手,其《詠懷》詩曰: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表現了他在司馬氏黑暗統治下堅決不與之合作所產生的苦悶憂傷。

作為有個性特征的文學創作,阮籍的詩歌表現得隱晦曲折,“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但作為音樂作品,阮籍則可以以這種足以抒發感情的形式表現內心無限情感。相傳他創作的《酒狂》,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阮籍在司馬氏大肆殺戮、排斥異己的黑暗統治下,且恐且憂、且怒且避的真實心態。

據朱權《神奇秘譜》解題謂:“是曲也,阮籍所作也。籍嘆道之不行,與時不合,故忘世慮於形骸之外,托興於酗酒以樂,終身之誌。其趣也若是,豈真嗜於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為俗子道,達者得之。”這段話道出了阮籍《酒狂》的真實底蘊。

《酒狂》載於《神奇秘譜》(1425年)及《風宣玄品》(1539年)、《重修真傳》(1585年)等多種琴譜中。據姚丙炎先生打譜(參考《管樂藝術》1981牢第壹期,姚丙炎《七弦琴曲<酒狂>打譜經過》),《酒狂》采用三拍子的節奏,這在古琴音樂中是罕見的。歌曲的音樂主題是—個不斷向上跳進、又復漸次下行的樂句:

這壹主題的特點是將調式主音和屬音等穩定音作為每拍首尾的支點,中間嵌入大跳音程,從而造成節拍輕重顛倒的效果,刻畫出飲酒者醉意朦朧、步履蹣跚的神態。之後,兩小節反復的過渡句以強調不穩定的調式音和變節奏為特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絕望與痛苦:

全曲通過五個段落的循環變奏,使感情不斷深化,將主人公對黑暗現實強烈不滿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借醉酒者的形象表達得非常充分。樂曲手法簡練,形象豐滿,思想深刻,這也正是文人高度的文化修養在音樂中的反映。《酒狂》稱得上是我國古代音樂中的珍品。

[附] 《酒狂》曲譜

阮籍除了音樂作品《酒狂》之外,還有音樂理論著作《樂論》 。

結臺阮籍思想,可以發現,《樂論》具有明顯的儒家說教色彩,它反映了阮籍內心世界的另壹方面 如他認為:“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律呂協,則陰陽和;音聲適,而萬物類。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觀,九州壹其節。”對於“鄭衛之音”阮籍也壹概斥之為“妖淫之曲”、“淫 亂之聲。”這種思想認識當然與司馬氏黑暗政治有明顯聯系,但是,它並非是孤立的。阮籍的思想深處,其實仍然有著不少他表面上所反對的內容。如他兒子阮渾“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步兵(阮籍嘗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曰:‘仲容(阮籍侄阮鹹字)已預之,卿不得復爾’”(《世說新語》)。這壹點,沈約看得很清,他說:“籍之抑渾,蓋以渾未識已之所以為達也”(《竹林七賢論》)。阮籍是從另壹個角度反抗司馬氏的。即,他本來是維護禮教的,但因不滿司馬氏專權,所以故意表現得放誕怪異,由此可見,他是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楚來反抗司馬氏的。阮籍的這種思想與行為兩面性的表現,其實也正是現實社會中實實在在的“人”的表現。

(以上有關嵇康、蔡琰、阮籍的音樂資料,均據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

其他文人音樂家

阮 瑀

阮瑀,“建安七子”之壹,阮藉父。很擅長音樂,曹操聽說了阮瑀的雅名,便征召為官,但阮瑀拒不赴任。後來曹操愛惜其才,接連采取各種方法逼迫他赴任,阮瑀無奈,便逃入山中。曹操仍不放過他,派人燒毀山林,終於找到了他,阮瑀大概也受了感動,便表示願跟曹操,曹操讓他和陳琳壹道管記室。但阮瑀內 心仍是有些不情願,於是在曹操大宴賓客之時,阮瑀壹語未出,曹操發怒,便將他趕入樂工之列,目的是欲羞辱他,但阮瑀能解音律,善鼓琴,並不感到是羞辱自己,於是他便撫弦而歌,即席唱道:“弈弈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青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 士為知已死,女為悅者玩。恩義茍敷暢,他人焉能亂。”曲調和諧美妙,曹操十分高興。

阮瑀後來成為曹氏集團的重要文人成員。

阮 鹹

阮鹹,字仲容,“竹林七賢”之壹,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並稱為“大小阮”。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於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他與阮籍壹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鹹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後來婢女走了,阮鹹借驢騎上追趕,終於把婢女追回來了,並生了壹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

阮鹹妙解音律,善彈琵琶,有壹種古代琵琶即以“阮鹹”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鹹,便極為嫉恨。阮鹹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

阮鹹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解》註。

阮 瞻

阮瞻,字千裏,阮鹹之子。性清虛寡欲,自得於懷。讀書不甚研求,而默識其要。善彈琴,不論貴賤,只要想來聽琴,皆為演奏。確有其先人之遺風。阮瞻仕晉,故此從略。

荀 勖

荀勖,字公曾,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幼聰惠,曾受到鐘繇的稱贊。及長,博學多才,歷任魏大將軍曹爽掾,遷中書通事郎。曹爽被誅,不畏牽連之罪前往吊之,後任安陽令,轉驃騎從事中郎。魏亡事晉,深得司馬昭賞識,任中書監,加侍中,旋進位光祿大夫,領秘書監,官至尚書令。

荀勖曾掌管音樂之職,與賈充***定律令。又修律呂行於世。他早年曾在路上聽到趙地壹個商人牛鈴鐸極為好聽,到掌管音樂的時候,感到音韻未調,認為如果有了趙人的牛鈴鐸就可以了,於是便讓郡國都把鈴鐸送來,終於找到了原來那種聲音的牛鈴。

謬 襲

謬襲,主要成就在文學,但也通曉音律,曾改漢樂府十二曲為魏鼓吹曲。詳參本書文學部分。

左 延 年

左延年,黃初中(220——226年),以能創新曲得寵,多改舊曲,後為協律中郎將。他精通音律,善為鄭聲。詳參本書文學部分。

杜 夔

杜夔,字公良,以知音律為雅樂郎,中平五年(188年),以疾病去官。後避亂荊州,劉表讓他與孟曜為漢帝和雅樂。劉琮投降曹操後,曹操讓杜夔為軍謀祭酒,參太樂事,並令他創制雅樂。杜夔善鐘律,聰敏過人,絲竹八音,無所不能。當時散郎鄧靜、尹齊善詠雅樂,歌師尹胡能歌宗廟郊祀之曲,舞師馮肅、服蕎曉知先代諸舞,杜夔總統研精,遠考各經,近采故事,教習講肄,備作樂器。對於遠古音樂的發掘整理,做出了很大貢獻。

曹丕稱帝,杜夔為太樂令、協律都尉。早在曹操時,漢鑄銅工柴玉巧有才智,形器之中,多所造作,為當時貴族所喜愛。 杜夔讓柴玉鑄銅鐘,但其聲音清濁大多不合要求,杜夔讓柴玉多次毀掉重鑄。柴玉甚為不滿,說杜夔是任意而行,拒不照辦。於是二人相告於曹操,曹操取來柴玉所鑄之鐘,按社夔之要求,反復試聽,然後認為杜夔正確而柴玉不對,並降罪柴玉等人,令其為養馬士。到了曹丕時,曹丕特別喜愛柴玉,他曾讓杜夔與左(馬真)等於賓客之中吹笙鼓琴,杜夔面露難色,不願從命,因此曹丕極不高興。後來因別事牽連杜夔,曹丕讓左(馬真)、杜夔等人跟柴玉學習。杜夔自認為所演習者為雅樂,而且從曹操到現在,屢有成就,便不滿意曹丕的作為。後來曹丕便罷免了他的宮職。

杜夔有弟子邵登、張泰、桑馥等人,各官至太樂丞。弟子陳頑官至司律中郎將。左延年等人雖然妙於音律、善於鄭聲,但對於古代音樂的愛好及成就都不如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