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巴羅克時期,音樂與建築的關系

巴羅克時期,音樂與建築的關系

巴羅克是直接從文藝復興進步人文主義傳統發展出來、並在約自1600至1750年問在歐洲壹些國家(首先是意大利)盛行的音樂與視覺藝術(建築、雕塑與繪畫)方面的壹種風格的總稱,也指藝術上這壹百五十年的特定歷史時期。這壹個時期在歷史上包括三十年戰爭、新教的傳播、羅馬天主教教堂維護其無上權威的努力,以及新大陸的探險和移民等。政治與社會的基本變化,則反映在封建主義逐漸解體、中產階級在同貴族鬥爭中逐步攫取權力與財富,以及壹些民族國家如英、法、荷蘭和西班牙的建立等方面。這是壹個動蕩、充滿暴力與大膽變革的時代——歐洲人發現並同化新大陸,意大利人發見月球的山脈和木星的衛星,德國人發現細菌和細胞,英國人制定萬有引力定律,還發現光與色的本質——藝術反映了這個時期的種種變革。

巴羅克壹詞源自葡萄牙文barroco。,原意是不圓的大珍珠。巴羅克壹詞之所以吸引人,可能有這樣兩個原因,首先,這個詞匯本身說明了不規則的大型藝術品也是美的,這樣,巴羅克藝術家便得以越過文藝復興時期特別講究的嚴肅、含蓄與平衡,而耽溺於過分誇張的激情和過度豪華與浮誇。其次,巴羅克壹詞的上壹含義,又等於厘定出評價藝術的新原則,即應以藝術品自身的價值、而不是以先人定下的美學原則為據,至於評定藝術品的價值,每壹個藝術鑒賞者、特別是藝術品的主顧,可以各有純屬個人的標準。巴羅克時期的藝術家既為新教改革、也為天主教反改革服務。比方說,他們曾用連接聖彼得大教堂兩側的巨大柱廊,激勵著信徒們欣然走近上帝,或用五彩續紛的石頭雕象(或者彩繪假石)、鍍金的祭壇、繪畫的天頂、精雕細刻的講壇、以及感人至深的管風琴和教堂歌隊,為教堂進行奢侈的裝飾,使置身其間的信徒們油然而生壹種敬畏之情。但他們也為路易十四建造輝煌的凡爾賽宮,使走進比如其中的鏡子大廳的人,對建造這所宮殿的國王的財富和權力產生壹種敬畏之情,正如走進聖彼得大教堂的信徒對建造這座教堂的教皇的權威產生的敬畏之情那樣;他們還為羅馬顯貴營建極盡奢華的郊外別墅和花園,其光怪陸離和巧奪天工,又反映了生活放縱和貪樂的上流社會的奇思妙想。巴羅克藝術為專制制度歌功頌德,也為天主教教會利益服務,但是它又比文藝復興更深入人的內心世界,更實際地進入生活;它宏偉壯觀,富於裝飾性,既有高昂的氣度、神秘的狂熱和感人的情調,也有更加強調此岸性的鋪張、放縱與活力——巴羅克時期的藝術,也象其他各個時期的藝術壹樣,打有矛盾的印記。

音樂上的巴羅克時期,從歌劇誕生的1600年開始,止於巴赫去世的1750年。巴羅克藝術的“首都”在羅馬,巴羅克音樂也發端於佛羅倫薩歌劇。當時由於所有的藝術幾乎都用以歌頌王室,因此毫不奇怪,最大的主顧——國王特別重視集繪畫、雕塑、建築、舞蹈、聲樂與器樂於壹身的歌劇這壹新藝術形式,歌劇從而首先獲得發展的土壤。但是巴羅克音樂的精華最後卻集中在德國,以巴赫和亨德爾為代表。

早期巴羅克音樂風格的壹個主要標誌,是從文藝復興時期多聲部復調轉變為單壹曲調與和聲的單聲音樂(monody)。十六世紀作曲家只關心在壹首歌曲中同時存在和同等重要的若幹條獨立旋律線的進行,以及由此形成的諸聲部之間的相互關系,至於不同聲部同時唱出的不同歌詞是否能夠聽得清楚,卻可以置之不顧。十七世紀意大利壹些作曲家則強調歌詞的感染力,他們把音樂表達的重點突出放在高聲部單壹的旋律線上,另外用壹行低音以支撐整個作品,而在這高低兩條輪廓線當中的空檔,則留待演奏時即興填入相應的和聲。這樣;來,由於作曲家所考慮的音的關系,已經從橫的方面開始轉到縱的方面,即音的和聲組織,以前起同等作用的中間壹些聲部,便全部退居次要地位——這就是所謂“通奏低音“(ba5so cotinMo)技巧。單聲音樂這壹新設計還導致了音樂史上壹個非常重要的變革,即從中世紀教會的八至十種調式減為大小調兩種,這大小調體系主宰著西方音樂約三百年。

巴羅克音樂的這壹重大變革,無疑是從聲樂領域開始的。起初,

單聲音樂旨在用音樂以強調歌詞的重音和詞義所在,力圖使音樂同詩歌、並通過詩歌同生活本身相聯系,由此便形成壹種在簡單和聲基礎上自由進行的宣敘調(recita6ve)和比宣敘調更為抒情的敘詠調(arioso)——這兩種表現風格是構成歌劇、大合唱和清唱劇的主要因素。隨後,‘通奏低音”技巧實際上運用到包括器樂在內的所有音樂創作,因此,巴羅克時期到後來也被說成為“通奏低音時期”。

巴羅克時期雖然出現單壹旋律的單聲音樂這種新創作方法,但是主調音樂並沒有取得統治地位;巴羅克音樂還處於復調同主調和聲相混合或交替的階段——但這時的復調音樂已經發生根大變化,它同和聲的聯系也更為加強。為了強調明確、強烈的感情表達,巴羅克音樂往往借助於支配全曲(或全樂團的壹種始終不變的固定節拍和明確強調重拍的富於動力的節奏(十六世紀經文歌式的器樂樂句的節奏常常自由飄浮,且常用切分以掩蓋規則的節拍),馬不停蹄似地連續不斷運動和擴展的旋律(古典時期的旋律往往有均衡對稱的樂句和章法分明的終止式),以及統壹的樂器色彩和相當穩定的力度(古典時期則有樂器色彩的不斷更叠和力度的起伏變化)以貫串單壹的感倩色彩。巴羅克藝術特別強調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和內在矛盾以形成緊張度和動態,具體做法則往往是通過調性的轉換、樂章間力度與速度的變化、大協奏曲同壹樂章中獨奏小組同合奏大組的對置等來實現。象這樣多種多樣的對比和統壹,巧妙地把眾多的細部組織在壹個完美的整體之中,酷似地無壹寸不加裝飾的巴羅克建築壹般。

1600年以前,器樂不如聲樂那樣受人重視。樂器主要用作歌唱或舞蹈的伴奏,而且在文藝復興時期最廣泛使用的也只有詩琴壹族,木管樂器還只處於最初的發展階段。但是到了巴羅克時期,器樂同樣獲得很大的發展。隨著樂器制作技術的逐步改善,有些樂器已有演奏嚴肅音樂的條件,特別是在十二平均律調音方法發展之後,鍵盤樂器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所有的調性。在這類鍵盤樂器中最重要的是羽管鍵琴和管風琴;應運而生的鍵盤音樂則有組曲和賦格曲等,後者在巴赫的作品中達到盡善至美的頂蜂。提琴族樂器在巴羅克音樂中取得重要地位,是器樂發展的另壹重要標誌,與此相適應,奏鳴曲大有改善,出現了多種聲部組合的範型,最重要的壹種是所謂“三重奏鳴曲”(三個聲部,通奏低音聲部至少由兩個人演奏)i此外,還有建立在兩組樂器的對比基礎上的大協奏曲等。大協奏曲最早的重要範例,是意大利作曲家科列裏(A.Corell6,1G53—1713)寫出的,另壹位意大利作曲家維伐爾第(A.V5valdi,1669—1741)則把它規範化,定型為快壹慢壹快三樂章結構。巴羅克時期在建立與發展壹些定義清晰的體裁與形式方面做出的貢獻,比音樂史上其他任何時期都大得多。

巴羅克是壹個生機勃勃和充滿活力的時期,巴羅克音樂的演奏切忌呆板和不動感情,當然,巴羅克音樂中的激情同浪漫主義又是迥然有別的。音樂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亨德爾和巴赫為代表。在英國,清唱劇在亨德爾的雄偉的不朽之作中達到了頂峰。亨德爾以《彌賽亞》壹部作品征服了英國人。

巴赫往往被認為是音樂藝術的創始者,而事實上他卻代表著壹個長期演進的終結。他的工作所構成的是壹個建築的穹窿,是加在壹座偉大的廟宇上的圓頂。巴赫在聲樂、器樂的各個領域都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在巴洛克時代,由於認識到人成了衡量壹切事物的標準,所以對人的各種感情和各種內心狀態有過大量的思索,這就是說去探索那些對我們的感情生活起決定作用而又隱藏得很深的力量。人們認識到,各種各樣的感情特別容易從音樂中反映出來。這種“情感論”最初的出現同音樂和詩的出現有關,在這種結合中,通過詩句把人的內心狀態明白地表達出來。巴洛克時期發展了壹種被稱作“音畫法”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作曲技術,這種技術使得音樂能生動地反映詞句的內容。樂思的運動及方向——級進、追遁、跳進、上行、下行——都通過旋律和節奏的運動鮮明地表現出來。巴赫告誡他的學生“要根據歌詞的意義去表現贊美詩”。巴赫用上行的音調表示復活,用可能是沿半音階下行的低音線條象征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的痛苦,那蜿蜒起伏的主題則使人聯想到撒旦的誘惑。壹旦音樂形象確立之後,它那圖畫般的特性就被拋棄了,並將它按照純音樂步驟發展成抽象的音樂材料。簡言之,是由純音樂的想象來發揮作用了。

巴羅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柯列裏(Corelli),斯卡拉蒂(Scarlatti),維瓦爾第(Vivaldi),巴赫(J.S.Bach),亨德爾(Han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