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 授權
流行易逝,經典永存。古典音樂雖然流傳百年,依舊有著歷久彌新的魅力。只要妳肯沈靜下來,將心註入,壹定會從中發現炙熱而絢爛的美。 其中聆聽到勝利的喜悅、生活的希翼、情愛的纏綿、莊嚴的歌頌、生死的變遷、西岸的斜陽、街市的喧嘩,甚至森林的朦朧和民族的悅動。 當妳懂得用古典音樂的樸素純凈,去抵禦這個世界的紛繁復雜;用古典音樂的完美和諧,去中和這個社會的混亂秩序;使生活回歸張弛有度,動靜平衡,便是古典音樂賦予妳的最大魅力。能認識到這些美好的人,都是精神世界極為富有的人。
本期精選10首抒情的古典音樂
願在每個渴望慰藉的迷茫深夜
陪伴妳度過每壹秒的刻骨銘心
▼
01
《降b小調夜曲》
Nocturne no.1 in B flat minor op.9 no.1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肖邦壹生總***創作了21首『夜曲』,『作品9』中***有三首夜曲,這首《降b小調夜曲》是肖邦夜曲『最初之最初』,作於 183 0- 183 1年間,旋律婉轉優美,情緒極為豐富。
《降b小調夜曲》為三段形式,第壹段充滿柔和而朦朧的魅力,節奏處理十分自由;中段由八度音奏出降d大調的旋律,異常甜蜜,此曲之所以能使人迷醉,也全在於此。
『夜曲』在傳統上主要用於表現深夜的寧靜,旋律通常如夢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並不只是單純地繼承傳統的表現風格,而是形式趨向自由,內容趨向多樣,更加熱情婉轉。
02
《月光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4, Op.27 No.2
Beethoven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是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抒情曲,也稱《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顛覆『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在首樂章中運用慢板,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沈思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淡淡的傷感。
《月光奏鳴曲》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內心情感的波動,具有夢壹般的朦朧特質和沈思意味。是『古典樂派』開始朝『浪漫樂派』轉變的代表之作。
03
《童年情景》之夢幻曲
Kinderszenen, Op. 15
Schumann Robert
《童年情景》之夢幻曲,完成於 183 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183 8年,熱戀中的舒曼寫信告訴克拉拉:『記得有次妳說:有時在妳面前我真像個孩子。無論是否受此影響,總之我靈感叠起,即席寫了30首有趣的小品』。
《童年情景》之夢幻曲,具有詩歌般層層遞進但又變化微妙的律動感。它是如此輕盈而融情,仿佛內心的旋律流瀉,既敘述了對幻想的追求與希冀,也表達對美好夢幻的期望與摯愛。
04
《G弦上的詠嘆調》
Aria Sul G
Johann Sebastian Bach
《G弦上的詠嘆調》是巴赫的作品《第三號管弦樂組曲》中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原曲創作於1727年-1 73 6年間。傳說宮廷舞會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腳,除G弦外所有的弦都斷了。然而巴赫最終僅用壹根G弦,就即興演奏了壹首《詠嘆調》。
十九世紀德國小提琴家 August Wilhelmj 把這個樂章改編成小提琴和鋼琴曲,低音弦的撥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長而莊重的旋律,最後在靜似祈禱般的氣氛中結束。
百余年來,《G弦上的詠嘆調》以純樸典雅的旋律,G弦特有的渾厚音色,成為巴赫的代表作之壹。如同永恒和諧的對話,又如同內心的律動。
05
《小夜曲》
Serenade, Franz Schubert
樂曲體裁『小夜曲』側重表達愛意,輕柔之中帶著的真摯的誠意。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有『歌曲之王』的美譽。『小夜曲』是舒伯特短促的壹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壹,采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
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後不久,發現了他未曾問世的絕筆十四首歌,以『天鵝之歌』為名匯編成集,第四首即為《小夜曲》。
《小夜曲》歌詞優美情感真摯,畫面感極強,仿佛內心的傾訴,愉悅,渴望而略帶期盼。音樂裏充滿著空靈與清澈,仿佛不含人間煙火。
06
《F大調浪漫曲》
Romance in F Major
Beethoven
《F大調浪漫曲》創作於 180 2年,是貝芬僅有的兩首小提琴浪漫曲之壹,處處洋溢著優美絕倫的韻律,充分體現出創作方面的天才手筆。
首先,主奏小提琴隨著只有弦樂群的伴奏,呈示出第壹主題,並附有美妙的裝飾音,華麗至極。
第壹主題經過管弦樂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復之後,主奏小提琴又陸續引出下面的幾個主題,經過各種展開、轉調,又復歸於第壹主題。尾奏通過主奏小提琴在漸慢、漸弱的氣氛中結束樂曲。
07
《泰伊斯沈思曲》
Meditation from Thais
Massenet
本曲源自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儒勒 ? 馬斯奈所做歌劇《泰伊斯》,講述公元四世紀埃及絕代名姬泰伊斯,美貌顛倒眾生,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後來受到男主角艾森諾修道士的感化,終於擺脫糜爛生活,獲得心靈的平靜。
《泰伊斯沈思曲》是第二幕第壹場結束時的小提琴獨奏,艾森諾修道士見勸告無用,深夜裏靜靜佇立在泰伊斯門外,靜待她回心轉意。《沈思曲》表現的就是此時泰伊斯內心的轉變。
該曲旋律優美,情感豐富,甜蜜中蘊含著苦澀。圓潤的音色在舒緩的節奏中,表達出靈與欲的激烈交戰,內心的孤獨和掙紮、懷疑和混亂、憂傷和悔恨,直至終獲平靜的心路歷程。
08
《如歌的行板》
Andante cantabile
Tchaikovsky
這首常用於弦樂合奏或小提琴獨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於 187 1年創作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 的主題是 186 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莊園旅居時,從當地泥水匠處聽來的小亞細亞民謠。
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而成。第壹主題為前述優雅的民謠曲調。幽靜的切分音過門後,引出感情激昂的第二主題,鋼琴伴奏以固執的同壹音型連續,卻絲毫沒有單調的感覺。
此後回歸高八度的第壹主題,又反復略帶變化的第二主題。樂曲的結尾是第壹主題的片斷,有如痛苦的啜泣般玩轉哀鳴。
09
《D大調卡農》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Johann Pachelbel
『卡農』曲式出現於14世紀。通常由數個聲部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彼此追逐。
『卡農』中最廣為人所知的,是約翰·帕海貝爾1678至1690年創作的《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歷經300年至今魅力依舊。
作為巴洛克時期的室內樂作品,《D大調卡農》旋律簡約動人,以大提琴啟奏2小節低音, 和聲不斷循環重復28次。之後三把小提琴間隔加入,旋律回旋往復,依舊悅耳動聽。
《D大調卡農》曾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之壹,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旅行者號(Voyager)無人太空船送入太空。
10
《月光曲》
Clair de lune , Debussy
德彪西的《月光》,原屬於1890年所作的鋼琴組曲《貝加莫組曲》第三樂章。但作品太過唯美,以至常常單獨演奏。
印象派音樂鼻祖德彪西的音樂,汲取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繪畫派的技巧,以朦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讓聽者自行進行音畫重構,最典型的便是這首《月光曲》。
《月光曲》采用古老的多裏亞調式,以清談的筆墨、樸素的音調,描繪出萬籟俱寂、月光如洗的圖畫,充滿了畫意詩情的浪漫主義情調。透過音符仿佛能看到皎潔的月色,在暗夜的雲層裏忽明忽暗,靈動而充滿幻想。
壹段段優美流暢的旋律在耳畔緩緩流淌
飽含著充盈的內心對幻想的追求與希冀
也蘊含著腦海對理想生活的熱愛與期待
沈醉其中仿佛時間和空間同時停止流逝
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經久不衰的原因吧
最美的音樂,除了歌頌上帝,還能安慰人心
五個步驟
愛音樂、愛世界的妳
不容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