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音樂與人類的健康有何關系

音樂與人類的健康有何關系

1.音樂與人類的進化密切相關:

最近有科學家提出,音樂如同直立直行和語言功能壹樣,是人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力,它出現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並幫助人們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

首先,音樂是無處不在的。從亞馬遜河的三步舞到阿姆斯特丹的熱舞,不管世界的哪壹個角落、哪壹種文化,都無壹例外地把音樂當做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事實上,科學家們在斯洛文尼亞發現的刻在骨頭上的“Divjebabeflute”就是最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可以追溯到4萬年前,那個時候,整個歐洲和北美的人類還生活在冰雪的覆蓋中。

如果這種最古老的樂器已經存在了4萬年,那麽聲樂存在的時間可能要長兩倍甚至更多,哈瑞教授估計,或許在人種剛剛形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音樂。

另壹個支持音樂具有生物基礎的事實是:有的人在大腦的聽力受損後分辨不出音調,但是當他看到對應的這首歌的歌詞時,他就能聽出十之八九。

當然,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在少數。斯蒂文·平克在1997年寫的壹本名為《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的書中說,與語言、視力、社交技巧、以及體力相比,缺少了音樂,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不會有什麽根本的改變。平克相信音樂是人們發明出來的東西,由於它可以使人的身心都得到極大的愉悅,因而壹直不斷地延續和發展起來,換句話說,人們發明了音樂是因為他們喜歡它。

美國多倫多大學的桑卓·托哈波評論平克的觀點時說,他的說法非常巧妙,但並不正確。托哈波曾經走遍世界,她發現,不管在哪兒,母親幾乎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的嬰兒歌唱:高音調、慢旋律,以及充滿感情的語氣。盡管每個種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搖籃曲,但它們卻是如此相似,即使妳根本不懂這種語言,也不會聽不出那是搖籃曲。

這給了她壹個啟示:音樂並不是人類的發明。如果我們都使用音樂與嬰兒交流,這就是母親與嬰兒之間壹種本能的交流方式。

因此如果在人類早期就顯現出了壹種音樂基因的話,那些擁有這些音樂基因的人就比較容易擁有健康的後代,每壹代人都將享受音樂作為壹種天賦的禮物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音樂使得每壹個個體對異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即使是達爾文自己也對音樂的這個解釋十分滿意,但也有許多學者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從生物界的許多情形來看,孔雀用尾羽吸引異性,駝鹿用鹿角吸引異性,百靈鳥用歌聲吸引異性,但是所有這些現象都表現在雄性動物身上,對人類而言,音樂是兩性***有的。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音樂到底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起來的,但不管怎麽說,音樂都是我們極其寶貴的財富。

2.音樂與人類的健康也有關系

近年來有許多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證實,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還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國壹位醫學家曾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著名音樂指揮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3.4歲,高於美國男子的平均壽命5年。據德、意等國家的調查,經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壽命通常要長5~10年。

音樂治療法已經在很多國家盛行,醫學界通過臨床實驗認定,音樂對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誘發睡眠等,都很有實效。在生理上,音樂能引起呼吸、血壓、心臟跳動以及血液流量的變化。有壹些類型的音樂還能刺激身體釋放壹種內啡呔天然鴉片制劑,可達到松馳身心和紓緩疼痛的效果。

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壹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不久,英、美、日等國有醫院也隨之采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飯後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患高血壓病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松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以至恢復正常。

人體為什麽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系。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的感覺。

西方人士認為聽西方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效果最佳。有的專家指出,舒伯特的音樂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紮特音樂能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說,莫紮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

中國醫學界對於音樂產生的養生療效,也有廣泛的研究。根據中醫的學說,中國五音(宮、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謀而合之處。如宮音雄偉、寬宏,具“土”之特性,可入五臟中的“脾”;商音清凈、肅穆,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屬“木”,可入“肝”;徵音屬“火”,可入“心”;羽音屬“水”可入“腎”。五音和五臟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經由“五行”而彼此產生作用。

西方所謂的“恰當的音樂環境”,東方就是依據個人的體質去選取,如“火”型人宜選“水”樂來減少浮躁的情緒,“水”型人宜聽“火”樂可增強腎的功能,“木”型人處事優柔寡斷,可聽“金”樂以激勵自己。

然而不是所有的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國外有位心理學家曾對3個不同的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都平穩愉快;以演奏現代樂曲或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成員,70%以上的人患有神經過敏癥,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沈,還有些人經常失眠、頭痛、耳痛和腹瀉。還有人對壹些音樂愛好者作過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裏,人與人的關系相處得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裏,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休。據說是長期聽這種音樂,會使神經系統受到強烈的刺激,甚至破壞心臟和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

3.音樂與孩子關系也很密切

聆聽音樂可增強記憶力

香港中文大學的壹項研究結果表明,音樂訓練除了可陶治性情外,還可增強對語言的記憶力。

在接受測試的中文大學60位女生中,小時候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比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能多記憶17%的文字資料。

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陳瑞燕介紹說,以往腦智能學的研究發現,音樂家的左腦比壹般人大,他們的左腦可能較壹般人發達,而左腦也是主要負責語言記憶的。因此,接受正規音樂訓練很可能令人們的左腦發展較佳;連帶左腦所控制的語言忘記力都壹起提升了。

這項研究對壹些語言能力受到影響的失憶癥患者來說也是壹個喜訊。由於學習音樂毋需語言技能,如果病人有機會學習及享受音樂,他們的記憶力也可能逐漸得到改善。

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創造音樂活動的基礎。

怎樣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呢?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法。在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時,每天應讓孩子重復唱壹些歌曲或跳壹些舞蹈。壹般重復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了。但由於孩子開始遺忘很快,尤其在短時間內遺忘很多,以後逐漸減少,所以重復練習要采取“先密後疏”的原則,這樣就可避免遺忘。

2、形象直觀法由於孩子年齡小,思維方法以形象、直觀為主,而且感情色彩較快,所以成人應采用形象直觀法,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3、在音樂活動中,成人應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進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記憶訓練。

4、寓記憶訓練於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在遊戲中想像是極活躍、豐富的,記憶在反復活動中得到發展,成人應該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愉快並發展記憶力。

音樂可使兒童容貌美

據美國有關科研部門研究發現,常聽音樂能改變兒童的容貌,使孩子變得漂亮。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人的面孔容貌,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容貌,就必須去醫院進行整容手術。然而,專家們指出,利用音樂可以改變幼兒的容貌。

經常讓幼兒聽些歡快的樂曲,用音樂來刺激神經,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對這壹點日本幼兒開發協會曾做過試驗,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把幾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來,壹壹拍照、錄像,作為原始的資料。然後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紮特的小夜曲。開始時沒有引起什麽變化,可四個月以後,這些孩子的面容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情也比壹般的孩子活潑,動作協調,就連眼神都與壹般孩子有著根本的區別。

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讓孩子多聽些優美的樂曲,不僅對孩子的智力有所開發,而且能使孩子的面容變得漂亮起來,可見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

音樂怎樣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壹樣的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樂為什麽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

當人們欣賞音樂時,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常常會有壹種陶醉感。音樂可以使妳忘卻身邊紛擾的世界,進入壹個神仙般的世界。難怪心理學家常常呼籲,要善用美妙的音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性格。對於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開始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後不斷發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能使孩子享受壹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能夠調節血流量和神經系統的活動功能,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想象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不少學者對音樂進行過研究,發現音樂的音品、音調、節奏、旋律、音質的不同,會對人體產生鎮靜、鎮痛、調節情緒等不同功能。人的情緒是壹項復雜的活動,與大腦皮層下丘腦、邊緣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美妙的音樂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能夠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大腦皮層及邊緣葉的生理功能,從而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得更加完善。這種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擬的,這也是那些音樂大師的作品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的原因。

孩子的音樂活動包括唱歌、音樂欣賞、節奏樂器、音樂遊戲及舞蹈等。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增強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擴了知識眼界,這不僅對壹般孩子而言,就是對弱智的孩子也有著令人驚奇的效果。曾有壹名“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學校音樂老師的培養下,從聽音樂到自己參加打擊樂演奏,到伴隨音樂跳舞,孩子的智力因此大大提高。這不能不說明音樂在啟迪孩子智能方面的重大作用。

還有些家庭為孩子準備了樂器,讓孩子自幼開始學習音樂。這種演奏活動,使孩子的雙手更加協調。正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教授阿特拉斯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學習彈樂器的人,由於左右手指神經末梢經常運動,能促進大腦兩半球的發展。”因為彈奏時,視覺、聽覺、觸覺及整個肌體,都必須處在協調壹致的積極狀態下,所以就能訓練孩子的思維、註意和記憶,啟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實驗證明,學音樂的孩子學其他課程都比較快。

由此可見,父母不應該忽視音樂的力量。這種力量,或許在短時間內並不顯著,最後,那潛藏的能力終將表現出來。

4.音樂是生理與心理感受上的統壹

音樂所以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是因為音樂對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況能起到某種特殊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來實現的。

在心理作用方面,音樂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我們知道,音樂有各種不同的節拍、節奏,人體也具有各種生理節奏,如脈搏、呼吸等,它們之間如果配合好了,音樂就可以調節生理節奏。又因為人體對於音樂節奏具有明顯的跟隨本能,音樂節奏的快慢還可以帶動肢體動作的節奏,民歌中的“號子”就可以體現出這種作用。作為壹種治療手段,音樂的作用可通過藝術感染力作用於心理,以情導理,既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又可以消除精神上的阻滯。節奏鮮明的音樂能振奮人的情緒,如軍樂曲、進行曲,壹般都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可以使人興奮、激動、熱血沸騰;旋律優美悠揚的樂曲,則能使人情緒安靜和輕松愉快。另外,音樂還可以通過音調影響人的情緒。這種現象早在古希臘就已經被註意到了。他們認為,E調安定,D調熱烈,C調和緩,B調哀怨,A調高揚。

我們知道,人的情緒活動不僅與大腦皮質有密切關系,而且與人的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下丘腦和大腦邊緣系統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大腦邊緣系統是調整和支配人內臟器官活動的最高中樞。這樣,引起人們輕松、愉快、舒適和歡快的音樂,就能改善和加強大腦皮質、大腦邊緣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控制和增進人體各種內臟器官系統的正常活動。然而,音樂治療並不是單純地從欣賞中取得療效的,它是作為壹種活動來達到治療效果的。因為音樂的樂曲本身是壹種結構,是壹個由各種音符組成的、有實踐性的、有規律的組織。患者要參加音樂治療的活動就要學習,要從頭至尾地註意樂曲的全貌。這樣,患者就必須集中註意力並作出壹定的努力,也就是通過音樂的活動訓練患者專心致誌的精神和集中註意力的能力,而許多患者,特別是精神病和神癥患者,恰恰缺乏這種能力。同時,音樂活動還能培養患者掌握或者恢復壹些新的技能,如通過演唱掌握各種樂曲的旋律、音調、節奏、和聲,以及與人協調壹致的能力等;通過樂器演奏掌握各種樂器的性能、演奏方法和相互配合的能力等;這樣就可以促使患者增加生活樂趣和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增進對生活的能動性和自信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在物理作用方面,音樂可以通過音響的作用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聲音是聲波的振動,是壹種物理能量。而音樂則是壹定頻率的聲波振動,它作用於人體內各個振動系統使之產生有益的***振,使各器官節奏協調壹致。這種協調壹致,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壹方面,優美的音樂聲波作用於大腦,提高神經的興奮性,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促進人體分泌壹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與乙酰膽堿等物質,起著調節血液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及唾液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從而使人精力充沛,洋溢青春活力。國外用音樂代替麻醉藥物做剖腹產和拔牙手術,絕不是單純靠轉移患者註意力或是暗示作用取得效果的。它像針刺壹樣,具有生理和生化基礎。人們對針刺鎮痛的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已發現它與人體內的內啡呔增多有關。因此,樂曲節奏旋律、速度、協調等的不同,就可表現出鎮靜作用、興奮作用、鎮痛作用、降壓作用和情緒調節作用等不同的效果。

由於音樂能影響人的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特別是情緒的活動,因此,人們就能夠用音樂來改善和調節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養生健身、增進健康的目的。

(復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