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的曲牌聯套比北曲嚴格是錯誤的。
擴展資料
曲牌聯套體是中國戲曲音樂的壹種結構體制。若幹支曲牌按壹定章法組合成套,以構成壹折戲的音樂。壹本戲若幹折(出),即由若幹組套曲構成。
這種戲曲音樂結構方法,開始於南、北曲,至昆山腔漸趨成熟,而弋陽腔則作了不同發展。在梆子、皮簧出現以前,曲牌聯套體曾是中國戲曲音樂唯壹的結構形式,昆曲、高腔仍在沿用。
套曲又可以依據曲調風格的差異,分為南套、北套、南北套等形式。南套是全由南曲組成的套曲,北套則純用北曲,南北合套則是由南曲與北曲交替運用組成的。
套曲通常分為引子、過曲、尾聲三部分,當若幹曲牌聯成壹套時,其中必有壹曲處於主導地位,稱為“主曲”。
主曲是全套曲中調性最強、最能發揮演唱技巧的曲牌,通常為過曲的第壹曲。為了保持全套風格的統壹,除有賴於宮調的規範外,還需要在唱腔中運用有特點的腔型,以之貫連全套,這種曲調的處理方法,傳統稱為通套相協。
這種特點的腔型,壹般取自主曲。它往往在全套的第壹曲中展示,再在主曲中作充分的發揮。並以之貫穿於全套各曲中。
曲牌連套的結構在中國戲曲形成之時就已出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曾積累了豐實的藝術技巧,對戲曲音樂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戲曲音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體系,即曲牌聯套體和板式變化體。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世界音樂史上較為特殊的音樂現象,它源於民歌、曲藝、歌舞、器樂等多種音樂成分,有著嚴謹的結構方法和表現體制,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