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童年經歷
1770年12月17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的貧窮家庭。
父親是當地碌碌無為的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壹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宮廷大廚師的女兒。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但貝多芬常常遭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在5歲時患上中耳炎;8歲便開始登臺演出;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貝多芬在11歲發表第壹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當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仆役”生涯的開始。13歲的貝多芬參加宮廷樂隊擔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
求學經歷
1781年貝多芬跟隨樂隊指揮克裏斯蒂安·戈特洛寶·奈弗學習鋼琴和作曲,貝多芬還跟弗蘭茲·安東·裏斯學習小提琴,在新老師的指導下使得貝多芬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1787年到維也納後,開始跟隨莫紮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剛開始的時候,莫紮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讓他演奏音樂,莫紮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壹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壹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紮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也跟隨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列裏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達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貝多芬在此期間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等。
痛苦經歷
貝多芬三
貝多芬生前用的最後壹架鋼琴
十歲時才開始寫第壹部交響曲,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他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在痛苦中仍然頑強地創作《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著貝多芬精神狀態的轉機,同時也標誌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壹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壹1827年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壹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後壹部巨作《第九交響曲》。
晚年時期
四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完全喪失,依然堅持音樂創作。晚年的貝多芬創作最後幾首弦樂四重奏。1826年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去世。
下葬的那天,所有學校停課以示哀悼,兩萬人參加了貝多芬的葬禮,他的墓碑上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的題詞:“……當妳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妳的並不是誌頹氣喪,而是壹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壹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註,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裏取得了非凡成就。
後世影響
貝多芬的音樂集中了前輩音樂大師們藝術創造的成果,站在時代的前列,以新的素質體現了亨德爾音樂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發展了海頓的諧謔性,繼承了格魯克歌劇的戲劇性,以及莫紮特深刻入微的抒情性,從而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貝多芬通過無比苦難的音樂創作,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他的壹部部傑作像壹盞盞燈塔壹樣,為全人類的團結、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貝多芬曾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
貝多芬生活在18世紀70年代和19世紀30年代之間,他是古典音樂的忠實實踐者,又是浪漫主義的強力開拓者。
貝多芬壹生都經歷著坎坷磨難,然而苦難孤寂的生活沒有打垮他,他始終堅定地守望著自己的信念,在孤獨並失聰的境況下,頑強地遵循著自己藝術的箴言,創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峰,無人比肩!
(1)在交響曲的發展和創新上:將高度濃縮的音樂動機進行擴展,又保持全曲的嚴謹統壹;擴充了展開部,使其成為烘托作品內在的矛盾、動力的張揚和戲劇性沖突的重心;將諧謔曲(Scherzo)引入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取代了具有宮廷典雅氣質的小步舞曲;並將人聲加入到交響曲中擴大了作品的表現力。
(2)在鋼琴奏鳴曲上: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奏鳴曲結構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在鋼琴力度對比、戲劇化因素、不同音區的色彩變化上做出了重大發展,使之成為與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齊名、在音樂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品。
(3)在音樂表現上:解放了音樂藝術,表達了他那個時代的精神實質,作品展現了從鬥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歡樂的精神歷程。他的旋律繼承海頓式動機展開的手法,又吸收莫紮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簡潔、粗獷、質樸、熱情的特征。
節奏上頻繁的變換、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動力性、不平衡感,和聲的不諧和因素與調性的不穩定範圍的逐漸擴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他重視發揮銅管、木管的作用等等,構成了貝多芬音樂那種強烈的感染力和宏篇巨著的氣魄。他音樂中的那種革命性因素,自由沖動的戲劇效果,使他成為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同時,他又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開路先鋒,啟發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
人物評價
這是壹個被命運捉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壹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實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壹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損壞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群索居。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都沒有。但是,貝多芬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因此他也成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羅曼·羅蘭《名人傳》)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於身為壹個音樂家。他有對於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在貝多芬稍前的時代,歐洲樂壇上的大聖是莫紮特。然而莫紮特的音樂的價值,畢竟止於壹種“音的建築”,即僅因音樂的“美”而有存在的意義而已。至於貝多芬,則更有異彩,他的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征。莫紮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