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 2006年11月22日
人們的社會交流離不開語言和行為,人體直接的行為實際上也是壹種語言,所以又稱為行為語言、人體語言,簡稱體語。體語是壹種非語言符號。傳播學家研究表明,人類日常的交流傳播中,非語言傳播隨時隨地都在進行,在人們面對面的談話中,有65%的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符號傳播的,由此可見體語在面對面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作為以面對面交流為重要工具的新聞工作者,如何利用自己的體語並發現解讀被采訪者的體語,對於所從事的新聞采訪報道有著重大的意義。這裏僅就廣播報道中如何運用非語言符號做壹下簡單分析。
非語言符號的傳播
眾所周知,廣播屬於聽覺渠道的傳播,聽眾是看不見體語的,那是不是廣播就不需要體語或者體語在廣播中就沒有多大作用呢?當然不是。我們通過聽覺同樣能夠感受到廣播中的體語,如奔跑中的人氣喘籲籲的說話聲、動作行為發出的聲響等等,還有廣播中播音員或主持人音色的差別、語氣輕重、節奏快慢、頓歇長短,以及被采訪者情感的流露、現場音響、新聞人物的語言特色等,這都是聽覺非語言符號的具體形態。這些非語言符號顯然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聽眾掌握全面的信息內容。
廣播報道中的非語言符號是由類語言、現場音響、音樂等要素構成:
1.類語言。它是壹種具有特定含義的自然流露但有變化規律的情態聲音,如語氣、語調的變化、嘆詞的應用等。這可以算做“副語言”。恰當地運用好類語言,往往有利於創造良好的傳播氛圍,有利於傳、受雙方的情感溝通和移情體驗,也是體現廣播報道口語化和個性化的輔助手段。
2.現場音響。聲音符號是廣播的優勢,在壹定意義上可以說,現場音響是廣播新聞獨特個性之所在。廣播新聞應當重視現場音響在新聞中的地位和作用。現場音響有語言符號也有大量非語言符號。非語言現場音響是客觀事物變動的環境和過程中自然發出的聲音,它比壹般音樂聲響具有更強的時空感和現場逼真性。優秀的廣播新聞報道大多是把現場音響視為報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時,在反映新聞事件的本質特征方面,現場音響可以獲得比文字語言解說更真實、更形象、更具體的效果。比如,遼寧電臺有壹篇題為:《趙副鄉長吃派飯》的獲獎錄音新聞,3分40秒的內容全是記者的現場采訪錄音和現場描寫。在田間炕頭、鍋碗瓢勺的看似閑聊中,就把幹部轉變作風後的新型幹群關系表達得淋漓盡致。
3.音樂。在人物或事件通訊等節目中,音樂可以在報道觸發人們情感因素的關鍵時刻,達到深化新聞主題,渲染現場氣氛,增強審美的效果。
用好非語言符號
首先,要重視非語言符號的運用。人的聽覺器官對非語言符號的敏銳性較弱,因此,廣播報道中的非語言表達要給予壹定的強化。另外,人的聽覺器官生理結構的適應範圍(如收聽時間、聲道數量)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人就會出現聽覺疲勞現象。如果讓聽眾在廣播新聞中長時間、快速地接收多種多樣的有聲語言信息,他就會產生聽覺厭倦,而適當非語言符號的使用則有利於刺激收聽的繼續。
其次,要重視發揮非語言符號的感覺整合功能,提高新聞信息的完整性。這就是心理學中強調的“通感”。廣播新聞雖然以聲音為傳播符號載體,但我們可以利用非語言音響符號傳真性強的特點,調動聽眾的感覺整合潛能,使聽眾產生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現場音響,讓聽眾發揮聯想,在聽覺形象的基礎上,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效果。
再次,要遵循非語言符號和有聲語言符號合理搭配的原則。廣播新聞的特點之壹就是語言、現場音響和音樂等多種傳播方式同時作用於聽眾聽覺器官,使新聞事實的陳述具有立體性、形象性、真實性。這就必須使語言和其他非語言符號之間合理搭配,相互作用,相互補充,使得語言符號傳達的內容和非語言符號表達的意境有機統壹,讓各要素之間產生耦合狀態。如有的被采訪者或記者普通話不標準、有方言等,難以聽明白;或者現場音響沒有特征、太混亂以及錄制效果不佳等,就要正確處理好語言表達和類語言等非語言表達的關系,不能勉強刻板地使用同期聲。
需要註意的幾個問題
記者、主持人運用體語不是壹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對語言表達和體語的相互關系缺乏科學認識,能言善辯者也難做好主持和現場采訪。結合新聞工作實踐,我認為新聞記者、主持人運用體語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1.體語不等同於表演。體語是壹種行為姿勢,不是表演。主持節目、進行現場采訪報道,真實性是第壹位的,絕對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跡。對於綜藝節目,即使節目內容可能需要主持人去客串壹下,那也是因為整個節目內容的需要,是主持人身份的必然活動,沒有任何虛擬性。
2.體語要服從節目,服從采訪目的。體語要考慮節目性質、節目風格、節目特色以及節目對象。如果是對象性節目首先要考慮節目對象;綜合性節目首先要考慮節目特色。事實上壹個記者、主持人風格的形成,主要依賴於對節目宗旨、節目特色、節目對象的把握,這種把握除了由節目內容決定外,主要靠主持人體語的運用發揮。
3.註重感情投入、心靈溝通。在采訪中,對方緘口不語的時候,往往只能依靠心靈溝通、感情交流才能打開局面,這就要靠體語拉近雙方的距離,讓彼此感情融洽。除此之外,廣播的記者、主持人還要重視與聽眾溝通情感,因為主持人、記者的現場采訪,不僅表現在他本人同被采訪者的溝通,還表現在其與聽眾之間的溝通。誠然,溝通是需要技巧的,但更需要真誠、理智和身心的投入。只有如此,體語才是發自內心的、真切的和充滿感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