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漫談音樂(9):扒壹扒樂團裏的聲部和它們的地位

漫談音樂(9):扒壹扒樂團裏的聲部和它們的地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雖大,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卻是統壹:講究地位。位高幾等,敬意便多幾分。我也許不知道妳姓甚名誰,但只要確認妳是八袋長老,見了面壹定也是要上前拱個手的。

樂團也是同樣。動輒就是上百人的編制,個中聲部若幹,誰是主?誰是次?誰是焦點?誰是龍套?

準備好小板凳,我來帶妳看個明白。

-1-

樂團演奏的每壹首樂曲都需要各個聲部的協同配合,而這其中,我們可以按照所奏音樂的性質劃分為旋律型和伴奏型。

顧名思義,旋律型是主角、是紅花,而伴奏型是配角、是綠葉。所以,在樂團中,壹個聲部的地位可以這樣來定義: 所演奏的音樂中,旋律型占比越高,則地位越高,反之亦然。

由此,我們可以把旋律型音樂占比高的稱之為旋律型聲部,將伴奏型音樂占比高的叫做伴奏型聲部。

旋律型聲部作為主角,常常都是演出中矚目的焦點。然而,任何壹項優勢壹定意味著同時也是劣勢。越是容易出彩的,就越容易出錯。因為萬眾矚目之下,每壹個細節都會被放大。

與之相反,伴奏型聲部作為配角,往往都相對不太起眼。但是,每壹個閃亮的主角背後,壹定都有功力深厚的配角,就如同葉子越是鮮綠,才越襯得花紅得耀眼。

然而,在主角燦爛的光芒之下,很多人都忽視了配角的價值。更不曾意識到,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配角的伴奏都要比主角的旋律更吃功夫。

正是因為不是旋律,所以伴奏音樂中多了很多不太動聽的,甚至單獨聽來很詭異的音。對於很多樂器,譬如弦樂器來說,光是找音就已經足夠有難度了,更別提流暢地演奏。

還有節奏,如果說旋律在節奏上大多是連貫的話,那麽,伴奏則很可能都是後半拍,甚至是附點後面的音符等等邊角料。

所以,伴奏型聲部需要有更加深厚的樂理基礎,才能夠做到在旋律正兒八經的搗亂中不偏不倚,演奏到位。

而且,比樂理基礎、演奏技巧更難得的,是有伴奏的意識。十幾年樂團排練生涯教會我,沒有哪壹個樂器是永遠只演奏旋律的,壹定有妳伴奏的時候。

所謂伴奏意識,就是不搶戲、甘當綠葉。這時候,妳不是主角,所以演奏聲音要配合旋律的要求,可能要輕、更可能要弱,還要把自己隱藏於旋律之下。

這並不是壹件易事。因為每個人都樂意亮相的是自己,都擠破了頭想要當主角。假如妳知道自己註定會是分母,那麽妳還願意當嗎?

我猜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會是否定的。

-2-

以民族樂團為例(事實是交響樂團、管樂團、鍵盤樂團我只是旁觀者,沒有真切的體驗,所以話不亂說),壹個完整編制的樂團可以劃分為弦樂、彈撥、吹管、低音和打擊五大聲部。

這五大聲部之間,只有低音聲部相對更偏伴奏型。因為民族樂團的編制是從西洋交響樂團演化而來,而民族樂器中又缺乏低音類的樂器,因此引入大提琴、低音提琴來合並充當低音聲部。由於民族樂團本身有自己的弦樂聲部,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旋律都交給了它們,低音聲部故而退化成為了伴奏型聲部。

其他四大聲部會根據樂曲的不同互為旋律和伴奏,地位不分高低。真正的地位差異,體現在大聲部內的子聲部之間。

第壹,弦樂聲部,下設高胡、二胡、中胡三個子聲部。 從樂器的角度來說,區別主要在於音域,對應高、中、低音。從旋律型占比來說,則三個子聲部比重依次減少,地位隨之降低。

第二,彈撥聲部,下設琵琶、柳琴、揚琴、古箏、中阮、大阮六個子聲部。

彈撥聲部是民族樂團中最具特色的聲部,因為樂器式樣豐富多彩,而且個頂個的都是極具特色,遠非西洋彈撥樂器可以比擬。

其中的琵琶、古箏早已是家喻戶曉,不必多談。就連中阮這樣相對冷門的樂器,也因為近年來得益於馮滿天在《出彩中國人》中的亮相而開始名聲鵲起了。

六大子聲部中,琵琶、柳琴、古箏相對是旋律型聲部,而揚琴、中阮、大阮則更偏重為伴奏型聲部。

第三,吹管聲部,下設笛子、笙、嗩吶三個子聲部。

這三個子聲部之間勢均力敵,而各自還有細分:

笛子:梆笛、曲笛、新笛;

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

嗩吶:高音嗩吶、中音嗩吶、低音嗩吶。

以上各類中的細分,旋律型占比依次減少,地位順次降低。

第四,打擊聲部。 民族樂團的打擊聲部,也是壹大亮點。

壹是包羅萬象,種類繁多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傳統到編鐘,西洋到定音鼓;大到雲鑼,小到小鑔;正常到大鼓,奇葩到彈簧扣。即便老司機如我,也已經在排練中屢次因為打擊樂器的名目而驚掉下巴了。

二是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趨勢。定音鼓是常設主角,雷打不動的打擊之王。排鼓、鑔、鑼等樂器處於二號位置,地位次之。根據曲目不同,出鏡幾率有所震蕩調整,但大體在壹個水平之上。其余像板鼓、三角鐵等,屬於龍套型樂器,不定期出現,定期消失。

-3-

好了,科普完畢。最後,奉獻彩蛋壹枚:

吐槽作為全民熱愛的壹種娛樂方式,在樂團之中壹樣屢見不鮮。樂團內部的吐槽常常都帶有濃郁的聲部特點,大致來說是醬嬸兒的:

弦樂:我們真是命苦,每個曲子都差不多從頭忙到尾。同樣時間排練,打擊的壹直在休息,偶爾敲壹下,我們恨不得倒過來,真是沒天理。

彈撥:我們四根弦,比弦樂多壹倍,壹樣差不多從頭彈到尾,最忙活的是我們好麽?別搶!

吹管:壹樣的演奏,憑什麽弦樂和彈撥動不動就6個人、8個人的,我們只有倆?命苦。

打擊:誰說我們閑來著?我們很忙好麽,忙著數小節呢!不然妳進錯了壹次試試,看指揮會不會罵妳?人多的當然不會懂,反正妳們錯壹下也聽不太出來。

低音:妳們吵,我就看看。因為我身在民樂,心在交響…

好吧,科普過後,以上吐槽妳能看懂多少?

有任何不懂的,歡迎留言來告訴我哦,說不定妳的問題,我會用文章來答妳。

我是芊芊,壹枚立誌用接地氣兒的語言說音樂的女紙。我舉手保證,所有內容皆取材自真實生活經歷,絕不百度。

如喜歡,歡迎圍觀我的專題“ 漫談音樂 ”,來看更多有趣、有料的音樂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