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圓
解釋: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
示例:他的字正腔圓的唱功讓人佩服。
抑揚頓挫
解釋: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折。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出自:宋·張戎《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天籟之音
解釋:與地籟、人籟相比較, 天 籟是音樂的最高境界。天籟就是天上傳來的聲音,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余音裊裊
解釋: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沈醉。
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娓娓動聽
解釋: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語來對答,倒也說得清脆悠揚,娓娓動聽。”
洋洋盈耳
解釋: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出自:《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裊裊余音
解釋:裊裊:宛轉悠揚。余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余音裊裊” 。
出自: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壹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壹回裊裊余音哩。”
黃鶯出谷
解釋:吳儂軟語 亦作“吳儂嬌語”。形容操 吳 方言的人語音輕清柔美。
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他們叫來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壹時燕語鶯聲,盡都是 吳 儂嬌語。” 鄭振鐸 《蘇州贊歌》:“‘ 吳 儂軟語’的 蘇州 人民,看起來好象很溫和,但往往是站在鬥爭的最前線。”
呢喃細語
解釋:形容小聲說話。
出自:《北史·隋·房陵王勇傳》:“乃向西北奮飛,喃喃細語。”
望采納,謝謝~
2. 表示音樂好聽的詞語宛如陽春白雪 ,天籟之音,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
繞梁三日,余音不絕.
歡快灑落在心窩裏,宛如壹些活潑輕盈的精靈,在為心靈進行壹次洗禮.
歌聲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細細聽來,壹種深沈卻飄然出世的感覺會理科占據認得心頭,仿佛壹切塵囂都已遠去,
只有這天籟之音.
讓人陶醉在優美的音樂旋律裏而"沈醉不知歸路".
宛如"又綠江南岸"的春風,悄聲無息
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潤物無聲
更如朗照松間的明月,清幽明凈.讓人深在浮世中,卻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之感
這首歌聲音悠揚婉轉,純潔好聽.
溫暖明凈的歌
返璞歸真的童樂
優美的靈魂,優美的歌謠
擁有陽光般溫暖美好的歌曲
清純不壹般的歌
天籟之音
3. 關於紅梅贊的文言文在歌劇《江姐》中,作曲家運用了多樣化、豐富的音樂手段,對江姐的形象作了生動、細致的刻畫。在《紅梅贊》中,作者采用的作曲方法是音程大跳和壹字多音,這樣可以使江姐崇高的氣質和優美、抒情的性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紅梅贊》這首歌曲是用傲然怒放的紅梅來暗喻江姐的英雄形象,用紅梅傲然挺立的氣質和堅忍不拔的品格來表現壹個女 *** 員的博大胸懷和視死如歸的態度以及對新中國成立的堅定信心。這首優美、抒情的主題歌的音調與昆曲十分相似,同時還帶有壹些四川民歌的曲調特征。
《紅梅贊》是壹首歌謠體唱段的七聲徵調式作品,單二部曲式寫成,全曲的結構方整對稱。它用梅花不畏嚴寒風雪、傲然怒放的堅貞性格比擬江姐堅強不屈的革命氣節,刻畫出江姐崇高的革命形象。整首歌曲在作曲技巧上大量使用八度、七度的跳進音程,這樣使得歌曲更加氣勢磅礴。在歌曲的旋律上采用了四川的民歌曲調和四川揚琴等戲曲音樂素材,並使二者完美的結合在壹起,演唱起來朗朗上口。在歌詞上主要是以紅梅來象征我們的同誌。紅梅的生長環境是十分險惡的,用它來象征著我們革命的艱難與不易。當時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初期 *** 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就設在重慶,也就是在敵人的心臟。紅梅生長在最險惡的地方,這就寓意著我們的同誌像紅梅壹樣也是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敵人展開鬥爭工作的。紅梅開在最危險的地方,但同時也象征著是凝聚了黨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為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下才使紅梅具有了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傲雪淩霜的品質。
即使是“三九嚴寒”和“千裏冰霜”的惡劣環境,紅梅也不會畏懼,也暗示出我們黨的同誌不畏懼環境的艱險,與敵人鬥爭在第壹線,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為了革命的勝利甘願把生命獻出的偉大精神。《紅梅贊》非常具有歌唱性,並且根據《江姐》這部歌劇劇情的發展變化貫穿於整部歌劇的音樂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盛唱不衰的經典之作。此曲在整部歌劇中壹***出現了四次,每壹次的出現都很恰當的根據劇情的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而加以變化,不拘以簡單和壹般的旋律重復,可以稱得上是歌劇主題曲創作的典範。《紅梅贊》旋律第壹次出現是在第壹場江姐要奔赴川北時,在朝天門碼頭與孫明霞壹起唱的;第二次是在第二場中由男聲伴唱唱出的,江姐正痛苦悲傷的回憶自己的丈夫老彭;第三次出現是在第七場江姐在刑場就義前,這時二胡獨奏《紅梅贊》主題出現;第四次是在劇終,江姐在準備就義時昂首挺立,面帶笑容,視死如歸,眼裏充滿了對新中國成立的向往,這時雄壯的合唱又壹次將《紅梅贊》主題曲引出。《紅梅贊》曲調的每壹次出現,都是作曲家根據劇情發展精心別致設計的,它會恰到好處地以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出江姐當時的內心感受與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所以說《紅梅贊》從主題思想上及音樂主題風格上都是全劇的集中體現者。
4. 說到音樂 閱讀答案說到音樂
憶明珠
說到音樂,我沒有聽西洋音樂的福分,壹竅不通。至於中國音樂,也弄不清什麽是“陽春白雪”,什麽是“下裏巴人”。不過只要是中國音樂總還可以聽得進去的,而且,很喜歡,我是十分醉心於“西北風的”。那回蕩在黃土高原上的“信天遊”的激越清亮而憂傷的旋律,就像是從我自己的心頭升起的,是發自我肺腑最深處的聲音,是我的靈魂的閃爆,生命的升華。而江南絲竹則將我帶入另壹個世界,不,也許這本來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聽瞎子阿炳的琴音,聽他的《二泉映月》,聽著聽著就會情不由己地淚流滿面。聽這支曲子要閉上眼睛用心去聽,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樂典聲中只有心兒在跳動,在低昂,在徘徊,那是壹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廣陵散》。當我第壹次聽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見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壹下被攝走了①。從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卻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師的樂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纏綿婉轉,難分難舍,欲絕而不可絕,欲了而難能了②,壹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無可奈何,有至於此者。
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奮發,燃起我同仇敵愾之義憤的卻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時我還在讀小學,小小年紀,壹聽到“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便不由熱血沸騰,恨不能立時殺上疆場,馬革裹屍,為國捐軀。抗日戰爭掀起了中華民族亙古無二的全民歌曲運動,男女老幼哪個不會唱壹句:“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那發自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發自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的最後的呼聲,真足以使貪夫廉,懦夫立,驚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現在,除被定為國歌的那支《義勇軍進行曲》,我們的青少年有幾人還能唱上幾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學校的音樂課上還教唱這些歌曲嗎?那些歌手們、歌星們為什麽對自己這壹行最輝煌的壹頁歷史丟得這樣快,忘得這樣幹凈呢?
……
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運動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之後,我們這個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發壹次精神的、靈魂的救亡運動?
1、第①段加橫線的“江南絲竹”中“絲竹”作“音樂”解,在妳讀過的文言課文中出現過兩次,請任舉壹例(2分)
2、給第①段中兩個標紅的“了”字分別註上拼音(2分)
3、解釋第②段中加橫線的句子“使貪夫廉,懦夫立”(2分)
4、細讀原文,我們可以作這樣的概括:“信天遊”具有激越清亮而憂傷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奮進的旋律。“江南絲竹”具有什麽樣的旋律?請妳也用壹句話進行概括(2分)
5、評價壹首歌曲的好壞,不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諧自然,還要看它的歌詞是否健康優美。請根據括號裏的要求簡評下列歌詞,每條在15個字以內(4分)
①(簡評思想內容)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節自《愛江山更愛美人》)
②(簡評語言特點)
“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節自《真心英雄》)
6、作者在談到當今音樂的現狀後,表達了這樣壹個觀點:“需要再爆發壹次精神的、靈魂的救亡運動”。妳是否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請簡述理由(字數在50個左右)(4分)
四、品讀《雨的隨想》,然後答題(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