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漢朝末年,各諸侯擁兵自重,最後被董卓控制了朝政。
後來,曹操假借漢獻帝之口,偽造了密詔,殺了董卓,並將他的屍體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讓過路的老百姓羞辱唾棄。
蔡邕是當時的名士,以前和曹操及董卓的關系很好。如今,他見董卓人已經死了,而且親離朋散,想到舊日的交情,不免難過。他不顧曹操的禁令,壹個人趴在董卓的屍體上放聲大哭,這壹舉動嚇得周圍看熱鬧的人四散奔逃。
曹操得知以後,不由勃然大怒。心想,蔡邕呀蔡邕,妳真是不長眼神,我剛剛奪過大權,還沒穩定,妳竟敢當眾和我唱對臺戲。於是,他下令賜蔡邕壹死,並且命人到他家裏把人都抓起來,發配到邊遠荒涼的地方。
蔡邕有個女兒,叫蔡文姬,名琰,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學識淵博,能言善辯,而且精通音樂。當時她的丈夫剛剛去世,而她又沒為夫家生下壹兒半子,正在娘家修養。她父親出事的時候,蔡文姬正在家裏彈琴。聽到下人來通報,說父親去哀悼董卓之後,她不由得仰天長嘆了壹聲,心想,大難就要來臨了。
果然,曹操的大兵飛奔而來,將蔡府團團圍住。全府上下,不分男女,不論老幼,全被捆了起來,被推到了前院,稍有怠慢,就被亂棍打得皮開肉綻。
當時,漢朝北方邊境極不太平,胡人經常興兵前來侵犯。他們每攻下壹座城池,就將裏面的老百姓殘殺殆盡,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壹隊隊胡兵的馬背邊上懸掛著壹串串男人的腦袋,而馬後面馱著他們搶來的女人。
蔡文姬在被發配到北方的路上,遇到了胡兵,被抓住成了俘虜。在和其她被俘的女人壹起被押向北方的時候,壹路上,她們看到到處都是屍橫遍野,惡臭熏天。
到了匈奴以後,因為蔡文姬能文善琴,被南匈奴王看中,當了他老婆,在那裏壹住就是十二年,生下了兩個男孩。蔡文姬人在匈奴的時候,日夜思念著遠在中原的親人,整天以淚洗面,寫出了流傳後世的淒慘哀絕的《胡笳十八拍》。該曲廣為流傳,最後流入了中原,其憂怨哀傷的曲調讓曹操聽了以後也深受感動。曹操回想起自己當年對蔡家的絕情,不由得羞愧難當。他派人來到了匈奴,想用金璧把蔡文姬贖回來。
南匈奴王壹方面希望與曹操保持良好的關系,另壹方面貪戀那些金璧,考慮再三,最後答應將蔡文姬送回中原。
蔡文姬在臨走的時候,她的兩個兒子跪倒在地上,抱住文姬的雙腿,放聲大哭:“娘,您要去哪裏啊?大家都說您要回中原,您還回來嗎?您平常是那樣仁慈,今天為什麽就這麽狠心?我們還沒有長大成人,您怎麽就撒手不管我們了呢?”
聽了這些話,蔡文姬只覺得肝腸寸斷,神情恍惚,她撫摸著兩個兒子的腦袋,痛苦流涕,“為娘又能如何呢?當初妳父親強行把我搶來,今天又是他強行將我送回去,為娘又如何能作得了主呢?”
這時,那些和蔡文姬壹起被從中原抓來的姐妹們來給她送行,她們跪在地上,哀嚎著哭道,“為什麽只有文姬妳壹個人可以回到中原,而我們卻要老死在這荒涼的異鄉,永遠沒有機會再見親人壹面了。”此情此景,連馬都悲傷得忘記了走路,車夫趕車都忘記了轉彎。圍觀的人更是互相抱著痛哭起來。
回到中原以後,曹操將蔡文姬好好安慰了壹番。看到她孤身壹人,曹操下令要將文姬嫁給壹個叫董祀的讀書人,並征求她的意見。
文姬冷冷地說道:“當初妳和我父親是至交,為了悼念董卓壹事,妳殺了我父親,發配了我家人,至今我還不知道他們究竟還在不在人間。十二年後,我已為人母,妳又用金璧強行將我們母子拆散,把我接回了中原。我已經不是我了,還有什麽事情能由我自己決定呢?既然妳意以決,又何必來征求我的意見呢?壹席話說得曹操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後來蔡文姬壹直老死在了中原,她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只能以書信往來,壹生再為謀面。
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壹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裏壹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壹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禦溝止,溝水東西流。淒淒重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壹心人,白首不相離。桿何裊裊,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淒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淩素,琴尚在禦,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 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氣濃厚的家庭裏。 18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 著有《金石錄》,李清照寫了《金石錄序》,詳細的記載了夫妻***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他前期的 詞章,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北宋滅亡後,李清照夫婦倉皇南 渡。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後期的作品多反 映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沈郁淒愴。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於運用樸實的白 描手法,善於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明白如話。在宋代詞人中,卓然自成壹家。有《漱玉詞》。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
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
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壹部紀
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壹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
分紀、傳、表、誌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
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壹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壹點,
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漢書時,卻因竇憲壹案
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準,
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前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前漢書中最棘手的
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誌天文誌,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
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
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還有壹個兄弟是班超,我們現在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語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過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
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隨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回他給
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人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西獻物入塞,及
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表達出壹種濃郁的葉落歸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後,
三年後朝廷仍不加理會。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對年已七十,客居異鄉的哥哥班超,
產生壹股強烈的的依戀、憐憫心情,於是不顧壹切地給皇帝上書:
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
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誌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
道路隔絕,超以壹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固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
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詢生離,不復相識;
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
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其全力,以報答天恩,迫子歲暮,犬馬齒索,為之奈
何?
蠻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好究之原,生逆亂之心。而
卿大夫感懷壹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
下棄忠臣竭身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裏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
省祿。
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
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候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乞超余年,壹得生
還;復見闕庭,使國家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猝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
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書,說得合情合理,絲絲人扣,漢和帝覽奏,也為之戚然動容。特別是
文中的最後兩句,引用周文王徐靈臺,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師田子方,
見君棄其老馬,以為少盡其力,老而棄之,非仁也,於是收而養之。兩則故事明諷暗示,
漢和帝認為不再有所決定,實在愧對老臣,於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
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達任所,班超壹壹予以交代完畢,任尚對班超說:“任重慮淺,宜有以海之。”
希望班超對他治理西域壹些忠告,班超語重心長地說:“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
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
嚴苛,宜蕩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但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親信說:“我以
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經驗,竟以嚴急苛虐而失邊和,
這是後話。
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他離開西域疏勒時本已有
病,來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勞頓,回家壹個月就病逝了,班昭無言以對。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漢書打動漢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歸
洛陽。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
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
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
易。”才能克盡本份。
在“夫婦”篇中,認為丈夫比天還大,還須敬謹服侍,“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婦不
事夫則義理墜廢,若要維持義理之不墜,必須使女性明析義理。”
在“敬慎”篇中,主張“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
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壹剛壹柔,才能並濟,也才能永保夫婦之義。
在“婦行”篇中,訂定了婦女四種行為標準:“貞靜清閑,行己有恥:是為婦德;
不瞎說霸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專心
紡織,不茍言笑,烹調美食,款待嘉賓,是為婦工。”婦女備此德、言、容、工四行,
方不致失禮。
在“專心”篇中,強調“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卻絕對不可以再嫁,
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恩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
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壹切以謙順為主,凡事
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人體、明大義,即是
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壹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皇子劉隆生下來才
壹百天,就嗣位為孝帝,鄧太後臨朝聽政,不到半年,帝又死,於是以清河王劉祜
嗣位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歲,鄧太後仍然臨朝聽政。
東漢皇帝短命,只有開國的光武帝劉秀活過“花甲”,六十二歲時死,其次就是明
帝,四十八歲,再次是章帝三十壹歲,其他多在二十歲以下,包括壹大批娃娃皇帝,造
成外戚專權局面。
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鄧塢以大將
軍輔理軍國,是太後的兄長,頗受倚重,後來母親過世,上書乞歸守制,太後猶豫不決,
問策於班昭,班昭認為:“大將軍功成身退,此正其時;不然邊禍再起,若稍有差遲,
累世英名,豈不盡付流水?”鄧太後認為言之有理,批準了鄧塢的請求。
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
班昭是壹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
還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壹個兒子,幾個女兒,兒子曹成被封為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