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古詩詞音樂教學法

古詩詞音樂教學法

1.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

(壹)

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

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

情,在情境中***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對中國情境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老師認為“

'情境教學'中的‘情境’取自

古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之意,

'情境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

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以促進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為主

要目標的壹種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從我國古代詩詞的“境界學說”中汲取豐富

營養的結果。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情境”進行了論述,提出“心物交融”說。所

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肯定了“物”、“情”、“辭”三者的關系。情境教學則繼

承並發揚了這壹理念,形成了“物”、“情”、“辭”、“思”相互關系的認識,即“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對物的認識的這種相互作用脈絡。

(二)

情境教學與古詩詞的關系

南朝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就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說法;清代王國維

在《人間詞話》中也留下了“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壹境界”的論述;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二十韻》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的名言。這

些精辟的論述都闡明了情境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情境是人與景在情的交融下的產物。

正所謂,壹切景語皆情語。古詩詞教學就是要帶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進入古詩詞所

描繪的情境,體味古詩詞中所蘊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對學生

的學習感悟有極大的幫助。正如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

效地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

2.什麽是詩詞音樂療法

認識了解優雅高效的詩詞音樂療法 好的音樂詩詞,文章歌賦能治病;既非本人獨創,也非那位名家所獨有。

古今中外都有記載。不同的是,記載多是為渲染作品的感人意境和藝術效果。

而本人則是窺壹斑而欲知全豹的研究了幾年後,才運用於臨床實踐。反復實踐再總結,才形成了今天的理法兼備,對多種慢性疾病均有療效的獨特療法。

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既然好的詩詞音樂,文章歌賦能治病。

自然,運用不當時也會致病,發病、加重病情。當年,崔護那首“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不就差點送了壹位青春少女的命!壹代梟雄曹操,讀了陳琳《為袁紹討曹操檄》的檄文醫好了自己的頭風痛病;我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武則天,則從討伐自己的文章裏,看出了國家選拔人才和用人機制中的問題;而高山流水遇知音中那份寂寞惆悵期待,那種淒絕悲傷的結局,不讓我們沈思許多嗎? 可見,能巧妙得當的運用歌賦文章,縱然是唇槍舌劍也能醍醐灌頂般醒人,救人!而運用不當詩詞音樂,縱然真情流露,意境感人,也如秋風瑟瑟使百花雕零!那麽,如何“恰到好處,不失時機”的運用這些療法呢?說實話,這種運用之妙真非三言兩語所能道出。

理論上只能泛泛而談,運用中全在治療師的綜合素質與靈機感悟。 壹 、我們知道,任何有感染力的作品都是作者心性、理性、情感的真實藝術表露。

因此,壹名詩詞音樂治療師首先要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底蘊。能夠熟知,並能悉心研究、體會詩詞歌賦、音樂文章的感人意境,全面感知,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內涵。

凡是好的,感人的詩詞,歌賦,文章作品都有作者的靈魂所在,即,作者的心性,情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和執著追求。臨床中,當妳了解了患者存在的問題,就要針對所存在的問題選擇相應的詩詞,或文章。

進行以情治情,以景對景,以理說理治療。例如,(臨床實際案例)壹個十六七的男孩子,內向,懦弱,缺乏自信心,並且具備詩詞,文章療法的特性。

那麽,我們首先要對他的“內向,懦弱,缺乏自信心”的程度進行等級分析,次要考慮他的文化及理解程度。然後,根據對他的輕重程度等級,組織篩選相應的詩詞,或文章素材。

並要對這些素材進行更細量化的等級劃分後在用於臨床治療。 案例中,我對這位男孩的心理問我***劃分了四個等級。

在詩詞療法的內容組織中***分了五個等級。組合療法內容等級的基本原則是:1、療法內容的最低等級的治療性質,不得高於患者最高等級的百分之十。

這是很關鍵的壹步,因為,詩詞內容中的積極向上精神和對患者起到的激勵程度,壹定要和患者的內向,懦弱,缺乏自信的最高程度相匹配。而這種最初的匹配治療壹定不能落差太大,越微小,越不著痕跡的有所激勵越好。

之後的高與低的匹配治療,壹般不高出百分之二十。2、當等級治療進行二分之壹後,患者還沒有明顯改善時,要重新分析原因,調整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3、運用詩詞補泄療法時要做到巧妙和恰到好處。臨床中如遇到林黛玉那樣的,十有八九要先泄後補才有奇效。

4、如果患者伴隨壹些軀體病理癥狀時,對詩詞的聲韻選擇,要盡可能接近治病六字訣中的“噓、呵、呼、呬、吹、嘻”等六個字的聲韻。以上案例最後(第五)治療內容是嶽飛的《滿江紅》,和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用《滿江紅》那渴飲匈奴血的殺氣根治患者的“懦弱”, 而沁園春《雪》的雄才大略在增強其自信心的同時,約束,修養著前者的殺氣,提高,平抑前幾個等級治療中的整體水平? 二、治療師要有廣泛的醫學知識,尤其是我的國粹中醫學知識。起碼要弄清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與人的五誌“喜、怒、思、憂、恐”的對應關系;明白“思”為何傷脾?“怒”又因何傷肝的道理。

人受到驚嚇時首先表現在腎氣不固,而肝藏魂而肺藏魄,驚嚇又會使人失魂落魄,由此誘發多種不良癥狀。總之,五誌過激不但讓人的心理情緒發生不良變化,更能引起機體病理變化。

明辨了這些基本知識,臨床中不但可以給我們提供科學的診斷依據,也能根據這些機理來組織相應的音樂,詩詞,包括歌賦與文章。如,缺乏責任心,放蕩不羈者可用《出師表》;追求完美而抑郁者,不妨用用李白的《將進酒》? 三、治療師當然要具備豐富音律知識。

如,什麽是五音:“宮 商 角 徵 羽”。五音和人體五藏(五臟)的對應關系等都必須了然在胸。

如脾應“宮”音,其聲漫而緩。臨床中我們不見其人,僅聞其聲便知來者身體虛弱,或是思慮久而過度傷及脾胃致使營養不良等。

肺應在商音,其聲促以清。如果是濁而短,便知此人有氣虛的癥狀等等。

所以,壹名音樂治療師如果不了解這些音律知識,就無法對臨床所用的詩詞音樂,文章歌賦的音韻,聲調按對應的臟腑關系進行分類。更無法在臨床中對癥巧妙運用。

四、要弄清人體的經絡的臟腑歸屬,走向,作用,經絡針灸穴位的準確位置等。因為這些基本知識在臨床中都是要時時運用。

舉壹簡單案例,壹位心境抑郁又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如果在沒有其他治療措施相互配合下,誤用了激情高亢的音樂或詩詞,就有可能讓患者在激情亢奮中而血。

3.3.古詩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古詩教學的常用方法串講法。

小學生學習古詩有壹定困難,需要逐字逐句地串講,掃除語言障礙。壹般詞句可啟發學生串講;古詩中的難點,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省略句、倒裝句等,需要教師串講。

翻譯法。壹般來說,應采取直譯的方法,盡量保持原意和原句結構。

這樣可培養學生準確理解古詩和準確表達思想的能力。具體翻譯的方法,有保留法、增補法、圖解法、移位法、替換法等等。

朗讀法。古詩語言的美必須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所以古詩教學宜采用以朗讀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講解分析課文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有表情地引讀課文。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課文,可從詞語的上下聯系中“發現”某些詞語的意義,然後再進行具體分析和說明。

想象法。詩歌是借助想象創作的,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其方法是,讓學生把詩的藝術形象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壹步理解古詩內容,深入體會古詩意境之美。

自覺法。對短小淺顯的古詩,可采用自覺法,即在教師指點下,讓學生自己動眼、動口、動腦、動手,讓學生口育心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奧妙。

這是培養學生自覺能力的有效方法。壹般采用預習、練讀、理解、直譯、欣賞五個步驟進行教學。

朗讀品味。朗讀有教師範讀,學生個讀和師生齊讀等。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過程就是鑒賞的過程,朗讀的作用不可小覷。

它是學習古詩有效的傳統好方法。鑒賞詩歌的第壹步要認真朗讀品味,走好了這壹步,才說得上第二步的分析鑒賞。

古詩絕大多數都是合轍押韻的,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本身具有壹種音樂美,那麽,老師在引導學生討論賞析詩歌思想內容的同時,也就受到了如同音樂壹般的熏陶。古詩又很講究音韻的平仄和諧,朗讀詩歌時節奏感很強,如同唱歌壹樣聲情並茂。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深情朗讀的時候,實際上也就進入了感受鑒賞的階段。當全班師生都搖頭晃腦的朗讀、沈浸在詩歌特有的意境中的時候,就說明初步的鑒賞已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大家壹起來探討吧。(壹)以讀促悟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

經過實踐,本人發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壹定要先好好地備壹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壹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傳統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裏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註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壹方面進行表演,不壹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麽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壹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壹個高難度的挑戰。

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為什麽不讓學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三)以找促思“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壹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裏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壹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壹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六)以唱促記學習古詩應要熟讀成誦,但如何讓學生願意背且背得快呢?在教學實踐中發掘出了以唱促記的方法,就是用唱的方法記住詩歌。古代詩人作詩詞本就是吟詠而成的,郭沫若就說過:“中國的舊時對於古詩詞本來有朗吟的辦法,那是接近於唱,也可以說是無樂譜的自由唱。”

在農村壹個普遍現象就是孩子們只有在課堂上才講普通話,課外所講的每壹句話都是家鄉語,還喜歡用家鄉語編寫。

4.配樂詩歌的學習有幾個方面

詩詞從某種角度說就是可歌而唱的歌詞,如果我們把和詩詞有關的歌曲送到學生面前,詩詞教學將別有洞天。

1、有壹些歌曲的歌詞是從古詩脫胎而來,比如《在水壹方》幾乎就是《蒹葭》的翻譯,《濤聲依舊》的靈感源於《楓橋夜泊》,從過去的瓊瑤到今天的方文山,他們的作品無不沾染著古典的色彩,學生會驚奇地發現,我們詩意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營養,不禁頓生敬佩仰望之心。

2、有些古詩被今人譜上了曲子,旋律動聽,通過聆聽甚至學唱歌曲學習詩詞,學生樂此不疲。鄧麗君有壹盤帶子唱了壹批這樣的作品,非常清雅好聽。如膾炙人口的《幾多愁》就是李煜的《虞美人》,還有《相見歡》《烏夜啼》,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以及範仲淹的《漁家傲》李清照的《壹剪梅》(今作《月滿西樓》),配樂賞詩,師生其樂融融。

3、我們還可以把內容類似的作品放到壹起,讓學生進行比較鑒賞。例如,我教《雨霖鈴》時,就給大家放了李叔同的《送別》,並板書了它的歌詞。大家發現兩首作品非常有可比性,即都有“長亭”“傍晚”“楊柳”等意象,而且都營造了較廣闊的能觸動離愁別緒的環境,不同之處學生也分析得十分到位。

同樣的,講《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也比較了它和《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都是水”,壹邊聽歌壹邊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大家喜歡這種形式。

音樂和文學的魅力都很大,讓它們嫁接到壹起吧。

5.吟誦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1 根據曲調,由聲入境 吟誦區別於朗誦的主要之處就在於:吟誦是有曲調的。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第壹步就應該明確吟誦的曲調。教師在教學時先要作吟誦示範,壹句壹句的地交給學生帶基本調子的吟誦,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吟出模仿的調子來。

這樣壹來,先是第壹時間抓住了學生的註意力,同時也通過聲音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了古詩詞的意境中去。 吟誦雖有曲調,但不同於唱歌,因為吟誦的曲調是不固定的。

也就是說,同壹首詩可以用不同的曲調來吟誦。現有傳統吟誦、現代吟誦、自成曲調三種方式。

在學習吟誦的最初階段,我們可以先模仿現有的吟誦曲調。在模仿的過程中,再漸漸感受其中的情感、發掘其中的規律:比如,回環往復——吟誦的曲調大都比較簡單,每句都是同壹個調,句句如此,回環往復;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據詩句中每個字的讀音的高低起伏來拉長聲腔,以此來形成簡單的曲調。

吟誦得多了,自然就會感受到其中的規律。 在學生基本掌握吟誦的曲調之後,應要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走進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老師應帶領學生壹起展開想象,壹邊吟誦,壹邊引導學生去想象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去想象作者當年創作詩歌時的情景。音樂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緒,當學生們用著或低回沈郁或高亢嘹亮的曲調吟誦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會更深的鐫刻在他們心中,讓其感同身受。

2 字正腔圓,感受韻味 在小學階段,要保證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先吟準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謂的“字正”,再通過拖音,使聲腔飽滿,做到所謂的“腔圓”,字正腔圓是對吟誦的基本要求,以此來感受詩歌的韻味。

教學將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2.1 吟準音節,吐字清晰 小學階段,對字詞的掌握屬於重點教學內容。在用吟誦教古詩時,教師以普通話吟誦為主,帶領學生吟準字音,使學生通過吟誦,掌握整首詩的字詞發音。

在吟準字音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漢字的音節是優美的,能夠準確清晰飽滿地讀出來,展現腔調的圓潤,給人以美的感受。

2.2 運用腔音,感受韻味 中國古典詩詞,除了節奏鮮明之外,還要押韻。押韻不僅使古詩詞讀起來整齊、好聽,還可以使古詩詞充滿風韻。

古詩詞的韻味體現在韻尾發音時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鳴,讓人有壹種蕩氣回腸的感覺。在吟誦時,通過對韻尾拖腔的處理,可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味、體會到詩人在創作時的情感,余音裊裊,回味無窮。

6.如何教學古詩詞

我們現在學習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 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 有嚴格的格式和韻律 在新韻中 平:發聲壹聲 二聲的字 如:吃 池 仄:發聲三聲 四聲的字 如:尺 赤 古韻(依平水韻) 平:上平 下平 如:上平:東同童僮 下平:先前千阡 仄: 上聲 去聲 入聲 如:上聲:董懂動孔 去聲:送夢鳳洞 入聲:屋木竹目 中字 平仄皆可 不論 格律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8句要求對仗 絕句4句相對寬松) 又分為5言和7言 無論是哪壹種都分為四種形式 平起入韻式 平起不入韻式 仄起入韻式 仄起不入韻式 註:平起就是 平平開頭 仄起仄仄開頭 入韻就是指押韻 所有的格律詩全部要求押韻 其中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其余奇數句不押韻 偶數句必須押韻 押平韻 即尾字是平聲字 在格律詩中 有這樣壹個基本格律 它包含了格律詩的四種形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韻 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韻 仄仄仄平平。仄起入韻 這個格律的每壹句就是可以分別作為格律詩的首句 格律詩有兩個基本原則 可以根據這兩個原則 推導出格律1.逢雙必反 格律詩的格律形式實質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此交替循環的規律5言和7言只是截取了前面的5字或者7字 其中對於特俗形式 平平平仄仄 表面上看是連續了三個平 實質上 平平平仄仄 應該是 平平()仄仄(平) 因為尾字不押韻所以只能把後面的平 反到中間 變化成 平平(平)仄仄。

.同理 仄仄仄平平 實質應該是 仄仄()平平(仄) 因為尾字要押韻 所以把反的仄字放到中間 變化成 仄仄仄平平2.對粘原則 拿5言絕句舉例12句和34句稱為對句 23句可以稱鄰句 參考格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所謂的對指得是1句和2句的格律相反3句和4句的格律相反 註: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的平仄相反 粘指的是2句和3句 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的平仄相同 知道這兩個原則後就可以推導出任何格律 其中特別註意 對於首句入韻 第二句偶數句也是入韻 所謂的平仄相反 我說過只是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即可7言就是在5言的前面加上 平平或者仄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基本上就是絕句X2 絕句是1234 這樣的四句 律詩不是12345678 這樣的8句 而是12341(5)234 這樣的8句 其中 如果1句不入韻 則5句=1句格律 如果1句入韻 則5句變化為不入韻式 例如 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參考變化。

7.高中語文古詩詞講課時如何運用朗誦教學法

清末閱讀學家曾國藩在《諭紀澤》的家書中說“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朱自清亦在其《朗誦與詩》壹文中指出:“語言不能離開聲調,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只有朗讀才能玩索每壹詞、每壹語、每壹句的義蘊,同時吟味它們的節奏”。洪鎮濤先生也說,朗讀是語文的第壹教學法。面對優美的韻文,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過程合理的朗讀呢?

1、“識得廬山真面目”——範讀再現韻文的旋律。

無論是詩詞還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壹定的韻律,或整齊對仗,或參差錯落,或壹氣貫通勢如排山倒海,或似斷還續聲如山泉丁冬。詩文的旋律源自漢語的平仄、壓韻、對仗及句式的變化,因此,準確的朗讀是學習的第壹步驟。而教師的範讀或名家標準朗讀錄音能給學生以示範,解決識字斷句的問題,尤其在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時代的隔閡、語言的變化讓學生學習起來很費力,範讀能有效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後,學生可以自由朗讀,或齊讀或單讀以求知識的鞏固。

2、“用我的聲音觸摸妳的靈魂”——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對同壹首詩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感悟。因此,不同的讀者在朗讀過程中對同壹句的語速、語氣及重音的處理各有不同,如李白的《將進酒》壹詩的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壹句流露出作者時光易逝的感傷、懷才不遇的悲憤,但有的學生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時高昂急促擲地有聲,如挾天風海雨撲面而來,再現了詩人狂放的個性;有的學生讀“君不見”時較從容親切,為下文蓄勢,“黃河之水天上來”壹氣貫通,“天上來”達到語調最高處,“奔流到海”氣勢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復回”則如瀑布飛流直下,深惋悲嘆。個性化的朗讀體現了學生對詩人對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礎上的個性化再創造。沒有充滿個性色彩的朗讀,學生就不會產生和作者的***鳴,不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不可能養成獨立的審美習慣。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配樂朗誦

詩最早是唱出來的,詩與音樂可謂情同手足。詩詞歌賦以其優美的旋律陶冶著、感動著人們,以達到或興或觀或群或怨的目的。因此,在韻文的教學中,萬不可忽視音樂的存在,忽視音樂之於韻文教學的功用。韻文的風格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有的豪邁奔放有的含蓄婉約;有的瀟灑飄逸有的沈郁頓挫;有的輕快明麗有的慷慨悲歌。如能給這些美文配以風格相似的音樂,則如紅花配之以綠葉,藍天點綴以白雲,相互彰顯,互為襯托。精美的配樂朗誦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註意力,更有利於聽者在音樂的渲染中更好的感知的作品意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語言美音樂美雙重的熏陶。例如給《再別康橋》配以大提琴曲《天鵝》,《天鵝》舒緩優美的旋律對表現作者對康橋的無限眷戀起到強烈的烘托渲染作用,湖水之於天鵝恰如康橋之於作者,二者互為襯托,能引起聽者強烈的***鳴。而古琴曲《陽關三疊》的旋律低沈憂傷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離別的傷感相輔相成,催人淚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配樂朗誦比賽,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融入詩文的境界中,讓文學音樂壹起提升學生的思想審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