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羅海英校長及十七小的各位老師致敬!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來評價十七小的團隊再合適不過了。
“雙減”背景下,“五識課堂”教學模式及作業設計與優化研究這個課題,總體來說,體現了四個有:課題研究有意義,有載體,有特色,有保障,值得期待。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是教育研究的熱門話題,研究的人很多,但只要我們能夠找準切入點,就能夠帶來豐碩的研究成果。
所以,我們在開題的時候,要把問題想清、想深、想透,避免以後走彎路,想明白才能幹明白。
我認為我們要特別註意三點:
第壹,抓住核心概念進行課題研究。從課題名稱來看,有雙減背景,五識教學模式,作業設計與優化。概念比較多,這壹多,就抓不住中心。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建議改成,“雙減”背景下“五識課堂”作業設計與評價研究。重點是作業設計與評價,兩個前提,雙減,五識課堂。為什麽把設計與優化,改成設計與評價呢?因為妳的課題裏面提到了設計與評價,而且,我們作業設計,肯定是優化的結果,不需要加上這個詞。
第二,抓住創新實踐進行課題研究。我們要弄清楚我們的創新點在哪裏?除了新理念和新概念之外,有沒有跟別人不壹樣的地方?教師做課題跟專家做課題不壹樣,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創新實踐,能夠帶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第三,抓住內在動力進行課題研究。動機=需求×價值。正如斯坦福大學克拉克教授做過壹次老鼠學走迷宮的實驗壹樣。如果老鼠不餓,妳擺在迷宮出口處的食物是沒有價值的。只有當老鼠餓了,它才會去找迷宮出口處的食物,食物才體現出價值。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決定了壹個課題的生命力。
想明白了這三個問題,我想表達三個觀點。
把帽子戴正
我想咱們之所以把五識課堂加進來,就是希望體現學校特色,有辨識度。那麽,這個大帽子如何把它戴正,我覺得作業創新點就要體現在五識的特征上。
五識課堂“學知識、長見識、增膽識、通常識、有學識”,體現的是壹種未來眼光,綜合素養,所以,作業設計與評價,與學生未來的關聯,與雙減的關聯,與學校特色的關聯。
研究背景就要改壹改。
1.從教育規律來看,作業是質量提高的必要方式。
這是談作業的意義。
2.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來看,減負增質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題。
優化作業設計與評價的意義。
3.從社會未來需求來看,需要具有綜合素養的新時代接班人。
五識課堂的意義。
研究內容:
書面作業優化設計研究(作業單設計,緊扣重難點、易錯點、混淆點,15分鐘堂堂清)
實踐作業優化設計研究(金牌小講師,我是講書人,故事開講啦,小小實驗員、表演達人秀)
讓思想落地
每個學習找壹個專題進行研究。比如,壹位老師找壹個小切入點。金牌小講師。
卸下“心理包袱”,讓學生“敢講”;進行“刻意練習”,讓學生“會講”; 打開“活動通道”,讓學生“想講”;搭建“數學舞臺”,讓學生“樂講”。
讓成果多樣
我們永遠要向有結果的人學習,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就在於帶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研究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雙減工作特色彰顯。
1.作業單編印成冊。輕輕松松來學習 五識課堂作業單
2.微信公眾號推出光谷十七小創享作業吧。每天推介壹份創意作業。演講、講書、實驗等。
關於《基於小學生音樂素養培育的鳴鳩琴教學實踐研究》這個課題,我特別喜歡。我都想成為妳們的學生,來學壹學鳴鳩琴。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藝術是壹種享受,壹切享受中最美的享受,這個課題紮實做下去,會讓師生都可以終身受益。
這個課題開題報告很規範,讓我們看到了研究者的細致態度和專業精神。
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三點:
1.小切口,大價值。從傳統器樂進課堂這個小切口,來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還會帶來很多其他效應,比如輔德、陶情、益智、健體等多種功效。
2.思路清,保障全。課題語言的表述很流暢,觀點鮮明,如何去做,壹目了然,尤其是保障這個部分,看到了研究者的深思熟慮。比如,外引內聯的策略保障,設立“專家組—課題組—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網絡,
3.新觀念,多策略。不是停留在會演奏這個層面上,而是把傳統器樂的演奏變成音樂素養培植的最佳載體,
為了更好地促進課題研究,我也提出壹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參加實驗的人員要明確
這個實驗是全體師生參加,還是部分師生參加,從哪壹年級開始,基於什麽考慮?
2.學習鳴鳩琴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困難?解決辦法先要想好。
學生不能堅持練的問題;兩級分化問題;家長不支持的問題;師資不夠的問題
3.通過鳴鳩琴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最好的課題成果是什麽?要站在兒童立場
既要有論文、案例,還要有學生實實在在的成長和發展。
舉辦大型演奏會。個個會鳴鳩,人人愛藝術
十七小公眾號設專欄《每周才藝秀》
社區服務:社區大舞臺
還有幾個細節,商榷以下:
1.加強器樂教學是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是否要增加落實壹詞。
2.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稍微泛了壹些。建議改成,傳統器樂教學的研究。小學鳴鳩琴教學的研究,這樣更聚焦,找到值得借鑒的做法和我們需要改進的空間。
比如,我們發現了重視課外活動,淡化了教學研究。重視了技能訓練,忽視了音樂素養提升,重視了少數苗子,忽略了全員參與。
3.選題的意義及應用價值。培育學生音樂素養,探索鳴鳩琴有效教學模式,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4.研究創新之處。我認為可以更清晰壹些。
第壹,突破新民樂鳴鳩琴樂器推廣的瓶頸,由小特色變成大眾化,讓鳴鳩琴成為更多學生的藝術名片。
第二,突破鳴鳩琴教學傳統模式,由單壹的器樂演奏變成多元化的音樂活動,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