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是壹個英雄氣質的時代。此前,延續近400年的漢朝,因為選擇了學儒、學蔔的思想體系,成為了壹個經學時代。貧於經典,恪守師夷長技的學術氛圍壹直被籠罩著。中國在戰國時期曾經有過的那種強烈的英雄氣息,在漢代已經被嚴格的文化控制所壓制。直到東漢末年,隨著黃巾起義和董卓進京,大壹統的儒學崩潰了。正所謂“天下之爭,當英雄再造”,充滿業績和遠大抱負的英雄氣質再次萌發。其中加入了亂世人生短暫無常的悲劇意識。反映在文學領域,就成了引領風騷壹時的“建安體”。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插曲《臥龍吟》,曲調風格濃厚,是對歷史精神的成功再現。
《臥龍吟》的歌詞大致分為三段。第壹段描寫諸葛亮出山前的生活和思想,從“讀詩”到“天下大亂之時深思已久”。“擡頭看低頭看,韜光養晦,藏在胸中”勾勒出壹個好學聰明的年輕人形象。“不忘憂國憂民,熱血在山”,把握住了《三國演義》原著中諸葛亮的形象:我完全正直,不要文達,誌存高遠建功立業。看似矛盾的心曲,其實才是諸葛亮綽號“臥龍”的真實內涵。
“馮馮”這句話,說到《論語》,是楚國壹個狂人嘲笑孔子寫的壹首歌:“馮馮,何德之衰。過去的不要諫,來的還可以追。只是今天的政治家們處境危險!”在這裏,“鳳凰”是壹種美麗卻不合時宜的動物。另壹方面,西漢司馬相如的名作《鳳凰乞鳳》出版:“馮馮回鄉,周遊列國,尋其鳳。什麽都沒遇到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麽辦。他意識到我今天升了四商。”本義是指戀愛的失望,也可以比喻為政治上見不到主人的沮喪。
《三國演義》原著中,用司馬徽、徐庶、諸葛來形容諸葛亮出山前的許多生活——“當人們問其誌向何在時,孔明只是壹笑置之。每次拿自己和管仲、樂毅比,都沒法衡量。”“或泛舟江湖,或山上訪僧道長;或在村寨間尋友,或在洞府中奏樂下棋。不知何去何從。”這些內容在電視劇中是很難表達的:借助人物說話顯得蒼白無力,再開壹條主線寫諸葛亮的過去又顯得太過笨拙,而不寫又少有精彩的點綴。94版《三》劇,以《臥龍傳》第壹段的旋律,穿插了諸葛亮年輕時讀書、交友、制作農具、請教先賢的諸多場景,可謂別出心裁。
第二段歌詞以“草堂三顧”開頭,以“猿鶴聽我言,然後撫琴”結尾。主說諸葛亮和劉備會在風雲中相遇,他那種感恩和誌同道合的感情。“明朝我隨身帶劍,羽扇去收塵。”從此,諸葛亮正式走上了漢末三國的歷史舞臺。壹直在風雨中耕耘學習的青年學者們,將上演壹場氣勢恢宏的“龍Xi龍Xi雲風會”的現場大戲,不愧為“長嘯悠然”。這位詞作者非常熟悉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心態。
94版《三》劇裏,有壹個原著裏沒有的情節:三顧茅廬的那個晚上,諸葛亮離開劉備住進臥龍村,深夜不睡,彈琴唱歌抒發心聲。即將出山的諸葛亮,滿懷感恩之心,雄心壯誌,卻深知命運的艱難,會悲壯地努力。這張照片生動地展示了他。這也是《臥龍吟》歌名的由來。
在《三國演義》原著中,諸葛亮的心態是這樣的——早知天命不福,漢朝疲憊,人力難支;我高興地犁了半天鋤頭,也不想讓文達做諸侯,但還是毅然選擇和劉備壹起出征,壹是為了拯救天下,二是為了報恩。另外,沒有名利觀念。所以,當妳成功了,妳就該退休了。這種心曲在《臥龍傳》中得以還原。當諸葛亮唱到“長嘯壹聲,悠然自得”的高潮時,內容發生了變化,接著他表達了退隱的願望:“去而復來,我的夙願,我要做壹輩子的龍牧市民。清風明月在懷,鶴聽我言,然後撫琴。”
《臥龍傳》第三段,男獨唱改為女和聲,鏡頭中顯示的內容是諸葛亮告訴家人,告別婦孺,第二天天亮後跟隨劉備上路的情節。歌中女性的溫柔和諧,從壹個淺層次來說,象征著諸葛亮的妻子或家人對他的叮囑:“我的丈夫要在人間有出息,為百姓播下和平的春天。”。但像“天道常變,運氣難求”這樣的話,雖然像是來自妻子兒女的勸誡語氣,卻不像是那個時代的婦孺所能擁有的“覺悟”。所以,從更深的層面來看,《臥龍吟》第三段的女聲和聲,也象征著千百年後歷史圈內人和遠方觀眾的心——即使天道不斷變化,運氣渺茫,但依然是“成敗在人”,更何況丈夫還活著,還有事。所以,去吧,努力,做到最好,這就是價值!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真心,不要忘了自己的清高純真,不要忘了自己退休下鄉的夙願。諸葛亮深知這壹點,諸葛亮的家人、諸葛亮的讀者、後人也是如此。所以《回家再來》這首歌是我的夙願,我將壹輩子做壹個龍牧市民。清風明月入懷,鶴聽我言再撫琴。“在循環中結束。除了主旋律,男聲旋律還在回蕩,像諸葛亮說的“我懂了。“我什麽都懂。”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壹位重視法治、行事如山的治國大師。後世的知識分子以自己渴望相知、長久而崇高的文人心聲,為這個人物添加了太多的筆墨。壹代又壹代的普通讀者,在對智慧和正義的向往的驅使下,把諸葛亮塑造成了壹個“智者近妖”的形象。這兩種歷史心態的疊加,就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形象的歷史來源。從影視劇的劇情安排、人物塑造、呼喚歷史精神等各個角度來看,《臥龍》的故事都是成功的,不可替代的。但因為歌曲本身完全從屬於文學人物和電視劇,所以湮沒在歷史中。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更別說被它感動了,除了“三國迷”和“孔明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