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曲式在表形和其依據的原則上都有極大變化。傳統的曲式被認為只是壹個外部因素概念,現代音樂作品的創作在曲式結構上可以壹切從素材中產生,不再遵從對稱性、邏輯性和再現性等傳統原則,人們離棄了傳統的樂思呈示、重述、循環、變奏、衍生、對比、展開和再現等基本原則;在新的邏輯基礎上,傳統的典型曲式結構類型也被賦予新的含義和解釋,被千變萬化、“壹人壹面”式的復雜結構所取代;
20世紀的人類更加理性,思想更加解放,音樂史上曾經由於專業化而使大多數人的音樂權被“異化”——音樂成了音樂家的“專利”,而普通人被排除在外,只是被動地參與音樂“欣賞”——的情況很大程度上被改變,特別是城市化的民間音樂——流行音樂較多地保持了與傳統音樂、與現實社會的聯系,直面生活,直接介入社會,深深融入普通人的情感,加上電聲技術的廣泛利用,具有廣場音樂和聽眾直接參與的特點,成為具有不可忽視的體現社會力量的壹種新文化。
20世紀的音樂被稱為現代音樂、後現代音樂,學者們還用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新方法來解釋層出不窮的20世紀音樂的新創造。20世紀現代音樂,包括專業音樂和流行音樂,音樂創作、表演、傳播和音樂生活都出現與過去有極大差異的復雜狀況。而我們每個人對這種與自己同時出生、發育、長大的現代音樂都應該有主動地去理解它的願望,寬容地承認它的勇氣和客觀地評價它的態度,因為出新和創造壹向都是音樂的歷史傳統,也是現代音樂的靈魂,現代音樂最重要的價值。
曲式結構,是使音樂得以在隨時間而開展的音響布局依附其中的輪廓架構。“曲式作為創造目的和想象力的最高體現,作為所有手段的統治者,是在控制、規範和更高層次的藝術統壹中實現萬千變化並恣肆縱橫的。”在傳統音樂中,長期的積累,使曲式已經形成以呈示、重述、循環、變奏、衍生、對比、再現為原則的音樂語言陳述邏輯,形成相對規範化的典型曲式模式。而受制於20世紀音樂的創作的象征意義和文化映射,20世紀音樂的曲式結構形態也體現出多元化、新創造和新邏輯的特點。
20世紀音樂,在其曲式結構形態中,有兩個主要的傾向,我們可以把它們從與傳統音樂的關系的側面來加以分類。壹個傾向是與傳統曲式結構有較密切的聯系的,另壹個是較遠距離地離開傳統的曲式結構模式、觀念和認識方法的。
在前壹個類型中,有壹些是基本符合傳統結構形式的。這類作品,壹般都需要作曲家在其他因素中有較大的新創造,才能使作品真正具有“創新”價值。如巴伯作品中情感表露的復活、格什溫作品中的流行音樂——爵士樂因素、巴托克作品的新的對稱結構原則、奧涅格在常規樂隊中制造新音響、伯恩斯坦作品中搖滾樂的進入、簡約派音樂中動機性材料的新穎處理、鑲嵌音樂對音樂成品的解構和重構等。在對這些作品的分析中,我們也必須有新的方法性發掘,才能夠在作品傳統的曲式表層下得到如實的新的認識。(這問題太深奧了,應該基本的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