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音樂有壹種很明顯的特式,便是使用類似中國民俗唱山歌的“壹呼壹應”的形式進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樂句起初會給人們壹種緊張、哭訴,無助的感覺,然後接著的樂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象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訴,而其後得到上帝的安慰與響應!
所以藍調音樂很著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創性或即興性。(筆者曾向 William Tang討教壹些樂句,但他笑著對我說他自己都記不起那首樂曲當時是怎樣吹的了!因為那是即興的!)
這種即興式的演奏方法,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形的音樂,如Rock and Roll、Swing、Jazz......所以藍調亦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
爵士樂的起源
爵士樂(Jazz)以其極具動感的切分節奏、個性十足的爵士音階和不失章法的即興演奏(或演唱)贏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音樂領域各界人士的認可。它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為源頭,經過整整壹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是異彩紛呈、百花齊放。自從1917年第壹張爵士唱片誕生以來,它便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20世紀初的新奧爾良爵士樂、30 年代大樂隊演奏的搖擺樂、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後的搖滾爵士,而後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壹張張不同風格的爵士唱片匯成了壹部爵士樂發展史。
爵士樂的來源--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爵士樂是在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礎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樂成份,以小型管樂隊的形式即興演奏而逐漸形成的
爵士樂的發源地--新奧爾良(New Orleans)
爵士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於美國的南部城市新奧爾良。19世紀初,法國人統治著新奧爾良。由於管理非常松散,許多非洲黑人從美國南方的奴隸主手下逃到新奧爾良享受"自由黑人"的身份。再因通婚自由,非洲黑人與法國人的結合出現了大量的混血黑人,人?quot;克裏奧爾人"。到了19世紀末,新奧爾良的居民中除了白人、黑人外,剩下的就是克裏奧爾混血黑人。南北戰爭前,克裏奧爾人享有與白人同樣的地位,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古典音樂教育。南北戰爭後,由於實施新的種族隔離法,迫使他們與黑人為伍。黑人的非洲音樂傳統與克裏奧爾人的古典音樂訓練相結合,對爵士樂的產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奧爾良對黑人壹直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當其他城市歧視黑人,壓制黑人音樂發展時,新奧爾良仍然允許黑人在大街上以彈唱謀生。新奧爾良也是美國當時惟壹實行公娼制度的城市,許多妓院、賭場、娛樂場所給黑人提供了大量的謀生機會。此外,新奧爾良曾是美國的管樂器制作中心,管樂器很便宜,幾乎任何黑人都很容易得到壹個二手貨,因而小型管樂隊隨處可見。由於這些原因,使爵士樂在新奧爾良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醞釀,以致迅速地發展起來。
盡管現代的唱片界有時將爵士樂劃分為傳統爵士樂和現代爵士樂兩類,其中傳統爵士樂是指采用了4/4拍的行進性的管樂隊演出相關工作的爵士樂,而現代爵士樂是指采用了貝斯演奏跳舞音樂的爵士樂。這種劃分有時會顯得毫無疑義,如果那這種標準來衡量,人們幾乎無法判斷肯尼·金是否比比賽希爾·泰勒的音樂更應屬於現代爵士樂。其實傳統和現代這兩個相關的概念予以劃分爵士樂的種類並不確切,這造成了壹些既具現代風格又包含了傳統風格的優秀作品無法分類的問題,因為爵士樂將近壹百年的發展歷程是連續不斷的。各種風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聯系,大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以下十九種風格:
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
New Orleans(新奧爾良爵士)
Standards(主流爵士樂)
Classic(古典爵士)
Dixieland(迪克西蘭爵士)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
BigBand(大型樂隊爵士)
Swing(搖擺爵士)
Bop(波普爵士)
Latin(拉丁爵士)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樂)
Avant-Garde (前衛爵士)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後波普爵士或現代主流爵士)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
Hard Bop(硬波普爵士)
Free Jazz(自由爵士)
Fusion(融合爵士)
Crossover Jazz(交叉風格爵士)
Vocal Jazz(人聲爵士)
POP音樂 POPULAR的縮寫
就是音像店壹直放的音樂
通常稱為流行樂
基本就是帥哥美女唱歌,近期醜男也出來了,最近醜女也多見了
壹 、搖滾樂的產生
1、背景
回顧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歷史,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歐美發生經濟危機,出現了經濟大蕭條;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直到1945年戰爭才結束。再看50年代以後,50年代,美國是壹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也經常被視為美國人的繁榮時代。6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動蕩的年代之壹。由於出兵參加越南戰爭,遭到人民的反對,使全國處於社會、政治極不安寧的狀態。
恰好在50年代,特別是1952年艾森豪威爾就任總統後,美國經濟開始穩定,整個社會也處於安居樂業的狀態。於是,中產階級逐漸增多,他們養兒育女,出現了壹個生育高峰期。青少年的數量空前增長,壹下子這個世界成了青年人的天下。當時,孩子們在課余生活裏,壹般都與家人呆在壹起。電視節目也比較健康,在音樂趣味上也沒有太大的鴻溝。青老年人欣賞的音樂也基本相同,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樂隊"演奏的音樂,還有就是延續了幾十年的叮砰巷歌曲,歌詞經常表達單純的愛情,音樂也不帶威協性,盡量給人壹種舒適、安寧的感覺。
到了50年代中期,這批青少年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戰爭和苦難,同時又倍受家庭的寵愛,因此,他們開始不理解父母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不願意走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他們有了自己的追求和愛好,而且由於人多勢眾,形成了壹股強大的力量,他們不再跟隨父母欣賞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這時,他們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2、搖滾樂的出現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出現了壹個三足鼎立的現象。黑人欣賞的音樂基本上以節奏布魯斯為主,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聽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農村聽眾所喜歡的都是與農村生活有關的鄉村音樂。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約1954~1956年期間),唱片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現象,即"市場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現。"市場交叉"是指原來在壹個市場發行的唱片,同時在另壹個市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有些歌曲在節奏布魯斯銷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時在波普(指當時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續)榜上也倍受歡迎。看到這種有利可圖的市場交叉情況,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據正流行的節奏布魯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導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現。這個時候,原來隔開的三個市場突然間感覺中間的圍墻倒了,在這片廢墟中壹種新的風格--搖滾樂正式誕生了。
搖滾樂的正式產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這個名詞卻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現。1951年,克利夫蘭電臺唱片節目主持人艾倫·弗裏德(Alan Freed)從壹首節奏布魯斯歌曲《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創造出了"搖滾樂"(Rock n' Roll)這個名詞。1955年,電影《黑板叢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對搖滾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講述的是壹群學生造反的故事。壹位中學教師面對這群學生唱起了壹首歌,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55年7月,《晝夜搖滾》在波普排行榜上獲得第壹名,標誌著搖滾時代的到來。它的演唱者比爾·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壹個搖滾樂偶像。從此,搖滾樂開始風靡全國。
1、 搖滾樂的來源
節奏布魯斯(Rhythm&Blues)
美國的種族隔離壹直很嚴重,在住宅區、學校、教堂和各種社會設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開的。在種族隔離的政策下,黑人保留著自己的宗教、語言、服飾、舞蹈和音樂。節奏布魯斯像其他黑人音樂壹樣,擁有自己的群體。它被稱作"種族唱片",與白人音樂市場是分開的。
節奏布魯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布魯斯音樂繼續發展的結果。它在城市布魯斯的基礎上結合了搖擺樂和鋼琴音樂布吉-烏吉的特點,聲音變得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續不斷、向前推進的節奏。它還保留了黑人音樂即興演奏的傳統,合奏時仍然采用可以不斷反復的12小節布魯斯曲式與和聲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魯斯唱片壹直由小唱片公司經營,戰後,由於黑人社會地位的改變,幾家大唱片公司對黑人音樂產生了興趣,此時,排行榜也開始用"節奏布魯斯"來代替原來"種族唱片"的稱呼。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1908~1975)、喬·理京斯(Joe Liggins)等。節奏布魯斯的特點在很多搖滾樂中得到了直接的體現,特別是早期的搖滾樂,好多都是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70年代,節奏布魯斯與福音歌(Gospel)相結合之後,使它的發展步伐逐步加快。以致70年代所有的黑人音樂都帶有壹股濃烈的節奏布魯斯氣息,特別是索爾音樂(詳見索爾音樂部分)有時和節奏布魯斯幾乎難以區分(如馬文·蓋伊、傑克遜五兄弟等人的作品)。80年代以後,節奏布魯斯融進了更多的流行音樂成分,使其變得更加商業化。比如當今的節奏布魯斯,好多都已經失去了原有布魯斯的特征,而強調反拍的律動成了它的主體,有時偶爾在演唱中還能找到幾個由滑音而帶出的布魯斯音符。像近幾年出現的所謂的節奏布魯斯歌手白蘭蒂和莫尼卡(Brandy&Monica)、布萊恩·麥克奈特(Brian Mcknight)等人的音樂,其實已經不是真正的節奏布魯斯了,如果硬要從理論上分析的話,只能把它看作是壹種被商業化了的,被流行音樂市場漂白過的節奏布魯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節奏布魯斯都是如此,比如1997年的兩首格萊美獲獎作品:埃裏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改變世界》(Change The World)和翠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給我壹個理由》(Give Me One Reason,例17)就是既融進流行音樂成分又保持布魯斯特征的現代節奏布魯斯佳作。節奏布魯斯作為搖滾樂的重要來源之壹,已成了歷史的見證,它在影響了搖滾樂之後,自身的不斷發展,又使其變成了當今流行樂壇最受寵愛的樂種之壹。
什麽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壹般譯作"節奏怨曲"。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來和搖滾來的基礎,Billboard雜誌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範圍是多麽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
Rock & Roll(搖滾)
從最純粹的形式來講,所謂搖滾,就是三和弦加強硬持續的鼓點加上口的旋律。早期搖滾的音樂來源非常廣泛,主要的包括布魯斯、R&B、和鄉村音樂,其它還有福音音樂、傳統的流行樂、爵士、以及民間音樂。所有的這些影響加在壹起構成了壹種簡單的以布魯斯為基礎的歌曲結構,它是快速的、適於跳舞的、而且容易讓人記住的。第壹批搖滾明星們 — Chuck Berry, Elvis Presley, Little Richard, Jerry Lee Lewis, Buddy Holly, Bo Diddley, Bill Haley, Gene Vincent, the Everly Brothers, Carl Perkins,還有好多其它的明星 — 確立了搖滾樂的模式,並且在以後的四十年內都壹直為人們所追隨。在每壹個十年當中,總是有很多藝人復制著第壹批搖滾樂手們的音樂,而剩下的那些藝人,有的擴大了搖滾原先的定義、有的則徹底打破了這種流派被限定的模式。從英式入侵、民間搖滾、迷幻搖滾,再到硬搖滾、重金屬、華麗搖滾,再到朋克,事實上每壹種搖滾的分支流派在產生的最初都是忠於搖滾最基本的結構的。但是壹旦這樣的改變發生,傳統的搖滾就從流行榜上漸漸消失了 — 當然,也有壹些藝人始終都保持著光芒。有壹些樂隊,比如 the Rolling Stones 和 the Faces,他們始終堅持著傳統搖滾最基本的規則,但他們把音樂做得更加快速更加自由。其它的壹些樂隊,比如原型朋克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New York Dolls, 以及 the Stooges,他們保留了基礎的音樂結構,但他們的行為中有了更多威嚇性的元素。還有壹些藝人成為了搖滾的傳統主義者,比如 Dave Edmunds 和 Graham Parker, 他們寫的歌出的唱片,從來就沒有離開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搖滾模式。雖然在搖滾出現後的這幾十年裏,搖滾這個詞已經開始指代越來越多不同的音樂風格,但是這種音樂的本質從未改變過。
HipHop則是將說唱中加入了RNB的音樂類型,並有搖晃殿部,腿部,加上腳步踩踏的Party式音樂類型,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在歐美和韓國十分勝行!)總之HipHop是加入電子舞曲,RNB的綜合式樣音樂類型,比較適合很多人的聚會場合~而Rap則比較單壹為說唱而以,音樂比較單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