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分類:高原山歌、勞動號子、稻區?“田歌”、城鎮?“小調”、雲嶺?“雙聲”。
特點:
1、高原山歌
節拍、節奏較自由(即便主體部分節奏規整,也往往在樂曲起始部分增加壹個呼喊(如《彌渡山歌》)。旋律進行起伏較大。上下句結構的較多(南方有壹部分五句子體的)。歌詞往往只有壹兩段,並多用對偶句子。
2、勞動號子
音調粗獷有力,常用壹領眾和、領和交替的演唱形式,從而加強勞動者在勞動中的情感交流,保證行動的壹致,提高勞動效率;節奏較為固定,號子節奏與勞動節奏緊密結合,律動感強;領唱者的唱詞多為即興的鼓動性唱詞,眾合者的唱詞多為力量型的襯詞。
3、稻區?“田歌
田歌又稱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等,是長江、珠江流域廣大稻農插秧、除草、車水、挖地時傳唱的壹種傳統民歌。在這些地區,勞動人民壹般要種兩季或三季,勞動強度非常大,為此,他們很自然地產生了以唱歌調節情緒、解除疲勞的自發要求。
然而,所有上述勞動雖然是集體性的,而又不需要相互協作,這樣,田歌壹方面與號子壹樣,同勞動本身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但另壹方面又不需要用唱歌來統壹勞動動作,於是,田歌的歌唱形式也就與號子大不相同。
4、城鎮?“小調”
小調多數屬分節歌形式,壹曲多段詞,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時等時序體,多側面、較細致的陳述內容。為適應多段詞的需要,其曲調則概括、凝煉地表達某種情緒(或柔美、或哀怨、或歡快),曲調性強、旋律流暢、婉轉曲折,旋律線豐富多變,表現力強。
5、雲嶺?“雙聲”
“雙聲”民歌所采用的聲部,大多是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這些和聲的出現和運用,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壹種經過長期歌唱實踐的自覺選擇。它所具有的獨特色彩,已成為中國雙聲部民歌的壹個最明顯的特征。
百度百科-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