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民間小調的內容曲目

民間小調的內容曲目

小調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極其廣泛。它不受某個特定的社會階層和具體勞動環境的制約﹐它所反映的不僅包括農民﹐而且還有城市小手工業者和其他勞動者﹑商人﹑市民乃至江湖藝妓﹑販夫走卒﹑和尚尼姑﹑流浪行乞者等各種階層的愛情婚姻﹑離別相思﹑風土人情﹑娛樂遊戲﹑自然常識﹑民間故事等﹐幾乎無所不包﹔《打櫻桃》﹑《繡荷包》﹑《賣雜貨》﹑《小拜年》﹑《磨豆腐》﹑《看燈》﹑《補缸》﹑《采茶》﹑《遊春》﹑《放風箏》﹑《打秋千》﹑《割韭菜》﹑《趕廟》﹑《遊燈》等對於民間風俗生活場景也都壹壹涉獵。其中﹐有不少小調的唱詞﹐往往能夠以高度的概括力和尖銳的批判鋒芒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使主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意義。其中存在著壹部分具有腐朽的剝削階級思想影響和低級庸俗的內容。特別是在茶館酒肆﹑青樓書場等環境中傳唱的壹部分城市小調﹐往往被某些無聊文人﹐紈子弟等加以篡改﹐使其成為矯揉造作﹑輕浮嬌媚的靡靡之音。它們是小調的糟粕部分。

小調分為吟唱調、謠曲、時調三類。

吟唱調如兒歌、搖籃曲、叫賣調等都屬於此類。這是小調中實用性較強的壹類,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種實際需要中歌唱。

謠曲其藝術形式比吟唱調成熟,篇幅不大,樂段結構完整,節拍比較規範。可分為訴苦歌、情歌、生活歌、嘻遊歌等。

時調是小調中藝術形式發展得最為規範和成熟的壹類。其結構嚴謹,旋律發展規範,唱詞考究。常帶有樂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變化發展的“彈性化”表現功能,常被地方戲曲或曲藝吸收為曲牌。十大時調為:孟姜女調、剪靛花調、鮮花調、銀紐絲調、無錫景調、媽媽娘糊塗調、繡荷包調、對花調、疊斷橋調和楊柳青調。

小調又稱“小曲”、“俚曲”、“時調”等,是人們在勞動之余,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婚喪節慶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因有職業藝人與半職業藝人的傳唱,並和曲藝、戲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加工提煉的成分較多,詞、曲即興性少,較定型化,藝術上較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調相對來說流傳面較廣,遍及城市和鄉鎮,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農村小調以反映農村日常生活,特別是反映農村婦女的愛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調則涉及城鎮小手工業者、商人、市民和處於社會底層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娛樂嬉戲、自然風光、生活知識、民間故事等。小調表現感情細膩曲折,情節扣人心弦,形式較規整,表現手法豐富多樣。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小調分為抒情歌、詼諧歌、兒歌和風俗歌四類。 小調的曲目﹐異常豐富。根據其歷史淵源﹑演唱場合及音樂性格等為依據﹐大體可分為3類﹕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如《山坡羊》﹑《寄生草》﹑《鬧五更》﹑《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打棗桿》﹔清代的如《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槳》﹑《鮮花調》﹑《湖廣調》等。它們之中﹐有的仍保留原曲名﹐有的曲調大體相同﹐但曲名已改變﹐如《剪靛花》調﹐使用它的曲目很多﹐如《放風箏》﹑《丟戒指》﹑《十二月觀燈》﹑《四季歌》﹑《大踏青》﹑《摘棉花》﹑《小香戲》﹑《繡五更》﹑《嘆五更》等不下數十種。這類小調流傳較廣﹐有的遍傳全國。地方性小調。指各地群眾隨口編唱﹐並逐漸穩定﹑流傳開來的壹部分小調。它們具有單純﹑樸實﹑情意真切﹑不尚裝飾的特點﹐流傳面不廣﹐多限於壹定的地域﹐曲調的地方特色較突出。如流行於各地的《長工歌》及《婦女訴苦歌》﹑壹部分《對花》以及《小白菜》等。歌舞性小調。指各地民間節日歌舞活動中傳唱的壹部分小調歌曲﹐如北方的秧歌調﹑南方的燈調﹑茶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