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體制是由其音樂文學的性質決定的,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說:“詞曲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曲以聲言耳。”詞是以燕樂曲調為基礎,“依曲定體”的結果。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第二章講詞體之形成,講詞依曲定體,依樂段分片,依詞腔押韻、依曲拍定韻位與句讀、審音用字,這就形成了具體的詞體及其相應的格律。
可以說,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詞的演唱已經失傳,我們無法聆聽宋詞是如何美妙動人,今天只能按上面吳老提出的思路,結合現代流行歌曲的特點,來壹次“紙上談詞”。
詞調是從曲調發展而來的,符合曲調的歌詞形式,是文字和音韻結構的定式。
今天的流行歌曲成千上萬,作為當時的流行歌曲,宋詞也擁有豐富的體式,例如清朝時王奕清等奉康熙之命所作的《欽定詞譜》就有40卷,***收詞調826調,2306體之多。
如此之多的詞調、詞體,詞人盡可根據其復雜微妙的情感選擇那些節奏旋律相對應的詞體,也可依據其或豪邁、或婉約的獨特的秉性氣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詞調。
每首現代流行歌的旋律、歌詞、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我們評定壹首歌是否具有感染力的標準是,歌曲的旋律、歌詞是否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高度和諧。對於宋詞的評定也如此,流傳至今的那些著名詞章,都是詞調聲請與作者感情高度壹致的作品。
壹首現代流行歌曲往往包含幾個樂段,大致可分為單壹樂思曲式、單二部曲式、單三部曲式等,宋詞也有相類似的分類。
詞體按分段情況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
1、 單調
單調,顧名思義,壹段而成壹首次,作為短小。
2、雙調
現代流行歌曲的單二部曲式,因為有兩個樂段,所表達的樂思和情感更加豐富,兩個樂段可以在情緒、旋律形態、調性、和聲等方面做出變化,從而體現情感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層次。
現代流行歌曲大多數就屬於單二部曲式。
宋詞的情況也是如此,雙調是詞曲的基本形式,現存的詞調大多數都是雙調,雙調的前後兩段,壹般稱為上片、下片,也有人稱為前闕、後闕。
從上下片異同變化來看,雙調又可細分為3種:
(1)、重頭曲
重頭曲上下兩片的字句格式完全相同。這種詞體原先是壹段體單調,依原曲重奏壹遍,便成了雙調。
現代流行歌曲裏的單壹樂思曲式也有壹段奏兩遍的,如《好人壹生平安》這首歌就是同樣的內容唱了兩遍。
但是宋詞的重頭曲不是像單壹樂思曲式這樣至少簡單的重唱而已,因為古人作詩詞最忌重字、重詞,更別說重段了。
重頭曲是上下兩片曲調字數完全相同,但用不同的字詞來表達相近的意思,即曲同意近。
例如歐陽修的這首《南歌子》: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上下兩片曲調相同,韻腳壹樣,用不同的語言描繪了不同的場景,但所表達的都是壹樣的閨趣。
典型的重頭曲有《南歌子》、《望江南》、《浪淘沙》等。
(2)換頭曲
換頭曲上下片大致相同,只是首句稍作變化,稍微增減幾個字,像換了個頭似的,因而稱為“換頭曲”。
例如晏幾道的《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這首詞只是把過片處的壹個七字句改為兩個三字句,而後面的字句格式跟上片完全相同。這種格式便是典型的換頭曲。
常用的換頭曲還有《阮郎歸》、《憶秦娥》、《菩薩蠻》等。
(3)大頭曲
大頭曲上下片不同,壹般前段較短,後段較長,前段仿佛是後段的頭,因而稱為“大頭曲”。
例如戴復古的《洞仙歌》:
賣花擔上,菊蕊金初破。說著重陽怎虛過。看畫城,簇簇酒肆歌樓,奈沒個、巧除安排著我。
家鄉煞遠哩,抵死思量,枉把眉頭萬千鎖。壹笑且開懷,小閣團圞,旋簇著、幾般蔬果。把三杯兩盞記時光,問有甚曲兒,好唱壹個?
這首詞的上片較短、後段較長,上下片不同,為大頭曲。
3、三疊
三段成壹調,稱為三疊。
三疊詞有壹種特殊形式,稱為“雙拽頭”或“疊頭曲”,其特點是前兩段較短,而句法、音韻全同,第三段比前兩段長,因而前兩段看起來就像是第三段雙生的兩個頭,故而稱為“雙拽頭”。
典型的“雙拽頭”有周邦彥的《瑞龍吟》: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裏,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壹簾風絮。
4、 四疊
四疊詞在宋詞中較為罕見,原因是歌詞太過冗長了,要知道,詞是宋代的流行音樂,是用來唱的,太長的詞曲會令歌者望而生畏。
上文周邦彥的三疊詞《瑞龍吟》就有163個字,要唱好需要壹定的功力,更別提四疊詞了。再者,宋詞壹般在宴席上演唱或者閑暇時用以抒發自己的情感,使心情輕松愉快些,過長的詞曲不僅令歌者為難,聽著也容易聞而生厭,沒有耐心聽下去。
吳文英的四疊詞《鶯啼序》,全詞***240字,是詞調中最長的,碼字都覺得累,更別說唱了。這裏就不打出來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們自行搜索吧。
詞調多達八百余調,各調的旋律形態、節奏快慢不盡相同,為了更好地抒發相應的情感,使韻律更加和諧,宋詞的用韻註定要比格律詩更寬,表現形式更豐富。
詞的用韻大概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可壹韻到底
那些與格律詩形體相近的詞調,如《生查子》、《木蘭花》等,其用韻也跟格律詩壹樣,大都是偶句押韻,壹韻到底。
2、? 可換韻
雖然近體詩中的轆轤格,可以換韻,或四句壹換韻,或八句壹換韻,但大體上還是比較規整的,且壹般只是甲乙兩韻部交替互換而已。
而詞的換韻則有多種不同的情況,有上下片不同韻者,如《清平樂》,上片例用四仄韻,下片例作三平韻。
有兩句壹換韻者,如《菩薩蠻》,以王安石下詞為例: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花是去年紅,吹開壹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上下片各四句,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交遞轉換,韻律感更強。
格律詩要求壹韻到底,且韻腳字不能重字。而詞調中卻有壹種特殊的押韻放松,叫做福唐體或獨木橋體,通首押同字為韻,讀來使人感到俳諧有趣。
例如辛棄疾的壹首《柳梢青》:
莫煉丹/難,黃河可塞,金可成/難。休辟谷/難,吸風飲露,長忍饑/難。君莫遠遊/難,何處有,西王母/難,人沈下土,我上天/難。
若幹讀時把“難”字與前文稍稍斷開,作壹停頓,再用感嘆的語氣讀出“難”字,這樣讀起來十分有趣。
3、 韻位疏密變化
格律詩字數固定,韻位也分布均勻;而詞壹般被稱為長短句,大多數詞句字數不壹,更為了適應表達多種感情的需要,詞的韻位分布也疏密不同,錯落有致。
詞的韻位疏密壹般與樂曲的節奏有關,小令的節奏通常較快,韻位壹般較密;長詞慢調,韻位壹般較疏。
詞的韻位疏密還與所要表達的感情有關,龍榆生在《詞曲概論》中就說:“韻位的疏密、與所表達的情感起伏變化、輕重緩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大抵隔句押韻,韻位排列均勻的,它所表達的情感都比較舒緩,宜於雍容愉樂場面的描寫;句句押韻或不斷轉韻的,它所表達的情感比較急促,宜於緊張迫切場面的描寫。”
以上便是宋詞體制與格律的幾個基本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