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略講電影配樂史,順便介紹幾位配樂大師

略講電影配樂史,順便介紹幾位配樂大師

自有電影以來,配樂便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壹個組成部分存在了。

默片時代伊始,創作者便認識到,在影片中於不同基調的情節中加入適當的音樂,對故事渲染,氣氛烘托可起到不可描述的襯帶作用。

但當時技術水平有限,尤其開始膠卷攝制後,默片盛行的原因,無形中便加大了音樂出現的難度,讓聲音(言語、配樂)的存在與發展,都處在壹個尷尬的境地。

由此似乎也可推斷出默片為何最早發展盛行。

壹肯定是當時的客觀的科學技術原因,其未達到電影工業中,聲音制作的標準。

二來,默片確是壹種很難得的藝術形式,仿如啞劇又勝於啞劇,是其與戲劇的綜合體。現當代許多導演仍偏愛這種影片形式,最著名的應屬韓國鬼才導演金基德,其執導的《空房間》,《春夏秋冬又壹春》、《漂流欲室》、《莫比烏斯》等,都是刻意弱化人物對白,僅通過人物行為來推進故事情節,由此表達及升華影片主題。其實有時想想,去掉對白,也就免去了因之而產生的壹些與主題無關或者誤會的東西,所謂說多錯多,著重人物行為動作,確可使影片故事的發展加強,更集中,表達時便純粹而有爆發力。

扯回配樂的問題。

是以,壹開始,電影中沒有聲音,即人物對白。但有配樂。可這裏的配樂是什麽樣的呢?實時配樂。

何謂實時配樂?就是現場樂隊配樂。

膠卷送到影院,影院會配備壹支樂隊。播放影片時,樂隊便根據電影制作方事先約定的曲子來演奏,或歡快灑脫,或滑稽戲謔,或哀傷悲憤,都是以影片裏各個故事情節的基調而定。據說更早,都是樂隊視情節自由發揮,因此時常出亂子,比如影片裏死了愛人,正哭得傷心,樂隊這邊卻歡快地演奏起兩只老虎,觀影體驗很差。

之後有了改進的所謂蠟盤發音。即將音樂刻錄在唱盤上,播放電影時,同時打開唱機,使畫面與音樂同步。這可謂是配樂在電影發展史上重要壹步。

但這裏強調壹點,蠟盤發聲的電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因為這時它仍沒有將之用來做言語對白的聲音上。

下面這段要說的,引自網友,因為我確沒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第壹位正式將音樂觀念引進電影中的是格林菲斯,他在《壹個國家的誕生》(1915年)中,首次與音樂家合作,創作出美國民俗民謠的完整配樂形態,這是電影音樂的壹大轉折點,也顯示了音樂開始屬於電影本身組成的壹個要素。

1910年8月27日,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壹項發明,即有聲電影機。它可以在同壹時間裏把聲音和圖像都記錄下來,實現同步。因這壹神器,之後便迎來了有聲電影的爆發,默片式微,直至今日。電影《雨中曲》,其中講述的便是兩種電影形式更叠交替時期,震蕩下的好萊塢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壹下這部經典影片。必看的經典。

這期間,電影配樂的發展也迎來了史前未有的發展。典型的特征,以前或許是將已有的固定的音樂嵌入到電影裏,作為配樂。而此時,會有專門的音樂家根據電影需要來作曲,進行創作,以為配樂。這些人稱為配樂師。

我們壹些人應該都知道壹些配樂師,像埃尼奧.莫裏康內,行業內高山仰止的存在。我只隨便說幾個知道的其經典配樂作品,《黃金三鏢客》,《無恥混蛋》,《海上鋼琴師》,等等,只說這幾個自己喜愛的了,非要說完,百度壹下,壹摞A4紙不壹定夠用。

另壹個大家比較熟知,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宮崎駿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其配樂。姜文壹再使用的“太陽照常升起”也是其作品。也不壹壹舉例了。要說的壹點,通常認為,配樂為影片服務,但有些配樂大師的作品,通常已經獨立於影片之外,甚至於帶動影片升華了主題表達,更恐怖的,影片故事淪為音樂的表達工具。宮崎駿與久石讓應該就是其中的代表。

兩者同樣優秀,但常常感覺久石讓的音樂有些喧賓奪主,仿佛去掉那些音樂,宮崎駿便變得不再是宮崎駿。提兩個作品,大家感受壹下,《天空之城》跟《幽靈公主》,總感覺,這兩個宮崎駿影片若去掉久石讓的同名主配樂,便會如抽去了靈魂壹般。

國外的就說這兩個吧,因為本身我知道的大師不多,關鍵是我特別喜愛這兩位。

中國的配樂大師,我較國外的多了解些,但也只說幾個自己喜愛的。

第壹位,胡偉立。

其人真真是仙風道骨,出世入世,高人壹般的存在。這麽說,不僅僅是因為我搜索大師時,圖片上的長相,確實是聽了音樂後的感想。

胡偉立配樂作品,幾乎貫穿整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東方不敗,鹿鼎記,醉拳,龍門客棧,太極張三豐等,壹摞A4紙也寫不下。尤其周星馳電影裏,配樂大多出自先生之手,如國產淩淩漆,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審死官,九品芝麻官,回魂夜。額,簡單截個圖。

這是百科裏老爺子的主要作品介紹。作品好,但不知名的更多,比如李衛當官的配樂。很多都鮮為人知。

上述隨便壹部影片裏的音樂作品,拎出來都是響當當的存在。也許妳不知道這些配樂的名子,但當音樂想起時,妳壹定會驚嘆道:“哦哦,這個曲子某某電影裏有。”最不濟也是“這曲子聽著好耳熟。”

且老爺子出名的的作品中多以中國傳統樂器為主。這壹原因,除了老爺子深諳中國傳統音樂外,暗自揣測,也應與上世紀香港影視繁榮期,尤其古裝題材作品的爆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傳統樂器的作品,顯然與古裝影片裏的氛圍基調更加契合,無形地擴大這種古典意境的渲染,觀感自然,渾然壹體。影片的質量明顯會上壹個層次。上世紀的古裝武俠片的推陳出新,經典頻現,老爺子的音樂作品於其中起到的作用絕對舉足輕重。當然,也不絕對非傳統樂器不可,李安的臥虎藏龍,張藝謀的英雄,很多。

這些無所謂的事不糾結了。

我崇拜老先生的壹個地方,不在於他的作品於影片的利害關系。而是他似乎於每每完成的壹部影視的作品中,通過壹系列的音樂作品,不僅幫裏面的人物完成了壹次的刻畫描述,同時也完成了壹次自己人生感悟的表達。

很多東西不大能說得清楚,比如那首東方不敗裏的“孤獨”,妳把它單獨拎出來後,細細的品味壹遍,便能明白個壹二。亂了,亂了,衷情堪繭緒,欲語筆難成,不說了。補壹句了,胡大師,小子很崇拜您,對您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冀望能見您壹面,聽您壹番教誨。

最喜歡的,僅代表個人。東方不敗裏的:孤獨,雪千尋。九品芝麻官裏的:抒情。國產淩淩漆裏的:美麗拍檔。李衛當官裏的:往事堪憶。

第二位,陳勛奇。

陳勛奇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個個有名。墨鏡王的東邪西毒裏的配樂,俱出其手。其中的“天地孤影任我行”被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用來作至尊寶與紫霞生死訣別的背景音樂,與影片開頭紫霞出場的背景音樂,即趙季平的“蘆葦蕩”,同為奠定影片感情基調的主配樂。

貌似天下無雙裏也有其音樂作品。與胡偉立壹樣,不只是純粹的同樣偏重於個人表達的配樂大師。

其主要作品壹覽。

第三,趙季平。

國內首屈壹指的音樂大家。亦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其配樂作品:霸王別姬,活著,水滸,喬家大院,笑傲江湖,大宅門……說不下,隨便上幾個截圖感受壹下。

剛剛說的蘆葦蕩。上壹次有印象見趙季平署名的作品貌似是馮小剛的1942,之後沒怎麽關註了。

如果胡偉立的音樂作品貫穿了香港影視繁榮時代,那趙季平的作品則更廣袤地貫穿、見證了內地影視的興起,繁榮,到如今的迷茫。

趙季平的作品多與歷史片掛鉤,是以多渾厚悠遠的風格。典型如霸王別姬裏的配樂,選擇的樂器多蒼涼悲壯系列。(就不說樂器名子了,因為我不知道。)

或許是真的跟影片的類型真的有關系,我總覺得情感表達上,趙沒胡、陳二人來得濃烈。像陳勛奇與王家衛合作的東邪西毒,濃得化不開。而胡偉立的既能融進去,又出的來。但妳要說音樂這東西不傳遞個人感情,那肯定不可能。而且個體的偏愛不同,所以僅個人之言。兼且本身站著說風涼話就不對,我這裏需要壹個解釋兼道歉。最喜歡趙大師的作品,仍舊是其以為偏小資體些的蘆葦蕩。

文章到這裏應該算是完了,打算還要寫黃英華,譚盾,黃沾,特別是黃英華(想說他似乎跟自己的周星馳情結有關。)但作為壹個門外漢,很難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欣賞,我也是寫著寫著才發現這些東西避不開。比如簡單的樂器的特性與好處,我就寫不出,因為從沒接觸過,寫到最後就變成了純粹的統計的東西,毫無意義。徒惹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