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古典音樂的欣賞不僅僅是對音樂本身的欣賞,更是對音樂所表達的內涵的鑒賞和探索,通過古典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可以了解到音樂家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性格。因此,沒有深厚內涵的音樂家是不可能寫的出偉大的作品的,最多只能成為優秀。我想這也是音樂家要的達到的目的吧,要把他對人生,對社會,對藝術的理解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表達給聽眾。當他們作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貴族和聽眾的時候,偉大的作品才會誕生,盡管可能在當時無人問津。正因為如此,我在聽古典音樂的過程中,壹定要先看這個曲目的背景和來歷。否則只是欣賞其旋律的話,可能會無所收獲。
《莫紮特傳》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不愧為奧斯卡的獲獎影片。這部電影重點突出了莫紮特的天才和薩裏埃裏的嫉妒(電影為了個性鮮明和矛盾的突出,醜化了薩裏埃裏)。莫紮特極具音樂天賦,當薩裏埃裏看見他的手稿的時候,薩裏埃裏驚呆了,莫紮特竟然沒有壹處修改,而每壹處也無法修改,因為太完美了。薩裏埃裏認為莫紮特不是在創作音樂,他所要做的僅僅是把自己腦中的樂符抄下來,同時也感嘆為什麽上帝不賜予自己這樣的天賦。
而薩裏埃裏對莫紮特的嫉妒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更多的是因為莫紮特的張狂和自信,還有他對傳統的宮廷內部制度的藐視,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曲家,他不受任何人的束縛和控制。
還有就是莫紮特的《安魂曲》真是震撼靈魂的偉大的作品。它把莫紮特去世前的那種心理狀態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有無奈,有苦悶,有悲涼,那種復雜的心理狀況讓聽者無不為之感到惋惜。難怪有人說世上怎會有如此悲傷的旋律!
可以說貝多芬始終是壹個與命運抗爭的人。由於他長得醜,幾次被心愛的女人拒絕,這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而他後期的失聰更說明他不是上帝的寵兒。在這樣的困難之下,他還能創造出第九交響曲這樣的作品,則更加體現了貝多芬的偉大。要知道,失去聽力對壹個作曲家來說意味著什麽。這就好比廚師失去了味覺,畫家失去了眼睛壹樣。而正是這樣的貝多芬創造了後人無法超越的交響樂的頂峰。所以貝多芬的音樂是不能不聽的。他的《田園》,《命運》《第九》都被我請進了電腦。
後來便是圓舞曲大師施特勞斯,他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的森林》《皇帝圓舞曲》和《春之聲圓舞曲》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反復的聽這些曲子。
同樣是這個時候我聽到了我認為最好的交響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陸》。尤其是那氣勢磅礴的第四樂章,令我百聽不厭。
總之,我對自己能夠接觸到古典音樂而感到慶幸,也感謝古典音樂給我帶了快樂,希望更多的人也能與分享這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