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莫紮特坎坷的壹生

莫紮特坎坷的壹生

7月,1765,英國倫敦的壹家報紙刊登了這樣的音樂會預告: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是壹個能讓歐洲乃至人類驕傲的神童。這個8歲的男孩讓音樂家和有識之士驚嘆不已。他的大鍵琴演奏、視奏能力以及用各種樂器的即興創作和作曲令人驚嘆。這個天才兒童的父親,根據先生們和女士們的熱切要求,決定延長拘留時間。為此,妳有機會欣賞這位年輕作曲家和他妹妹的表演...

1756 65438+10月27日,沃爾夫岡·阿斯馬多伊·莫紮特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的壹個宮廷樂師家庭。他的父親利奧波德·波爾德·莫紮特原籍德國。他有七個孩子,但其中五個夭折了。只有小兒子沃爾夫岡和妹妹安娜活了下來,頑強地長大。

利奧波德是壹位備受尊敬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莫紮特非凡的音樂天賦壹直吸引著他的喜悅和關註。有壹次,他和壹個朋友回到家裏,看到4歲的兒子在五線譜紙上寫字。父親問他在做什麽。兒子壹本正經地回答:“我正在作曲。”孩子的行為讓兩個大人相視壹笑。面對紙上歪歪扭扭的音符,他們以為只是小孩子的惡作劇。然而,當細心的父親仔細看著兒子的作品時,卻突然熱淚盈眶地對客人喊道:“親愛的,快來看!這是多麽正確和有意義啊!”天才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在歐洲音樂的歷史長河中,從小就表現出音樂天賦的人並不少見。但是真的很難找到壹個像莫紮特這樣早熟的奇才,這麽小就能被公認為“神童”的音樂家。3歲時,他就能彈奏許多他在鋼琴上聽過的曲子。5歲時,他就能準確識別任何樂器上演奏的單音節、雙音節和和弦的名稱,甚至能輕松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的音高...如此強烈的絕對音高概念,是大多數專業音樂人壹輩子都無法企及的。

為了讓莫紮特迅速成長,利奧波德竭盡全力精心培養他。我兒子的學習和訓練極其嚴格。除了復雜的樂理和演奏技巧,還有拉丁語、法語、意大利語、英語、文學和歷史。

從1762開始,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紮特和10歲的妹妹南內爾開始漫遊整個歐洲大陸。他們去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博洛尼亞、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很多地方,所到之處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奧地利的維也納,他們被皇帝邀請到皇宮演出。鮮花、掌聲和歡呼聲的背後,是艱苦的工作、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為了金錢和榮譽,利奧波德要求小莫紮特隨時公開演奏,不管旅途有多累。為了宣傳他兒子的天才,他讓他的孩子不得不滿足觀眾意想不到的異想天開的建議。比如嘗試在從未接觸過的現場演奏高難度音樂;根據觀眾臨時想象的幾個低音來即興作曲,馬上按照指定的調性來演奏。在不影響鋼琴的情況下,用多塊手帕蓋住鍵盤。在演唱會上從頭到尾播放自己的作品,等等。而且,這樣的表演幾乎都會持續四五個小時。

1772年,16歲的莫紮特終於結束了10年的流浪生活,回到家鄉薩爾茨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中擔任首席樂師。

莫紮特雖然是個神童,享有極大的榮譽,但在大主教眼裏,他只是壹個普通的奴隸,壹個可怕的奴隸。因為他有榮譽。莫紮特和他的前任海頓壹樣,每天都要在大廳裏等待主人的命令,隨時都有可能受到大主教的訓斥和辱罵,甚至是嚴厲的懲罰。但是,莫紮特畢竟不是海頓,他有更強的自尊心和獨立大膽的精神。為了擺脫大主教的侮辱和控制,他在1777再次外出演出,希望能找到壹個落腳的地方,永遠離開薩爾茨堡。

令我們大為驚訝的是,這個曾經轟動全歐洲的金光閃閃的寵兒,此刻卻處處碰壁!神童長大了,不再是神童了。曾經的神童消失了,雖然他的才華與年齡成正比增長,但現實社會對他卻是無情的冷淡。他不得不返回薩爾茨堡,這樣,大主教肯定對他更加嚴厲。莫紮特的辛酸與困境,任何有生活常識的人都不難想象。

6月,莫紮特終於在忍無可忍中與大主教決裂。他毅然辭職離開,成為歐洲歷史上第壹個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壹舉動無疑是極其大膽和豪邁的。因為這意味著艱難、饑餓甚至死亡。

利奧波德力勸兒子向大主教道歉,復合,但莫紮特堅決拒絕。在給父親的回信中,他寫道:我再也無法忍受了。思想使人變得高尚。我不是公爵,但我可能比許多世襲公爵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健康甚至生命。我的人格,對我,對妳,都應該是最珍貴的!

走出牢籠,莫紮特定居在音樂之城維也納,開始了他的自由藝術家生涯。那時候他才25歲,但距離他的生命終點只有10年。

莫紮特在寫作上的輕松和快速,讓他同時代的人和後代都把他當成了壹個不學無術地向老師學習的天才。終其壹生,除了小時候父親的嚴格教導,他真的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老師指導。天才是不可否認的,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天才也離不開努力和勤奮。1787年6月的壹天,莫紮特與歌劇《唐璜》的指揮庫查爾茲同行,他說:“認為我的藝術是不勞而獲的想法是錯誤的。我確切地告訴妳,親愛的朋友,沒有人會像我壹樣花那麽多時間和心思在作曲上;我沒有多次研究過壹個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在莫紮特身上,處處都有典型的藝術家的本性。他是壹個熱愛生活,充滿詩意和情感的人。他相信窮人是最忠實的。“世界上只有窮人才是最好最真的朋友,富人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友誼。”。他天真、單純,總是興高采烈。他容易感動,愛流淚,有女性的溫柔。他童心未泯,像個孩子壹樣充滿好奇心。他似乎永遠長不大。

莫紮特愛他所愛的人。每當他說起父母和妻子的時候,臉上都會情不自禁地閃過幸福的光芒,語氣也特別動聽。在神聖的婚禮上,他和妻子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所有人都被深深感染,和他們壹起哭了。因為他沒有固定收入,妻子康斯坦斯也不擅長管理家庭和財務,所以他的婚姻生活非常貧困。為了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莫紮特努力工作——教學、表演、創作,無止境。盡管如此,生活還是挺尷尬的。

莫紮特晚年生活每況愈下,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他不得不經常向他的朋友求助。當他的最後壹部優秀歌劇《魔笛》第壹次首演時(17965438+9月30日),他已經身患慢性病。

有壹天,壹個看起來很冷,穿著壹身黑衣的陌生人前來朝拜,請求大師為他寫壹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後,莫紮特含淚對妻子說,這部作品要寫給自己。”他帶著狂熱的絕望開始寫他的最後壹部作品《安魂曲》...莫紮特處於過度勞累的狀態,他無法擺脫這種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是為自己而作的想法。他認為他不能活著完成它。他鞭策自己寫出這部充滿死亡場景的傑作,開始了與時間的慘烈競爭。”壹個永恒的遺憾是,這場比賽的贏家是死神。在安魂曲進行到壹半時,莫紮特再也拿不住他的筆了...這壹傳世傑作的最終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門生忒修斯·邁耶。

魔笛的巨大成功給瀕臨崩潰的莫紮特帶來了難以形容的最後解脫。1791 65438+2月4日深夜,他躺在壹張空蕩蕩的病床上,喃喃自語著魔笛的表演:第壹幕現在結束了............................................................................................................此時,奢華的威登歌劇院燈火通明,舒適的包廂座無虛席,維也納各界人士齊聚壹堂,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大師的新作《魔笛》。

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天氣迫使幾個親友中途返回,只剩下壹個老掘墓人開著靈車獨自行走。這是壹個埋葬罪犯、流浪者和窮人的墓地。埋葬的墳墓裏有兩具他人的棺材。康斯坦斯重病在床,無法出席。幾天後她去掃墓時,找不到確切的墓地。就這樣,人類文明史上壹代巫師消失的無影無蹤,留下的是1682弗羅林的未償債務。

相比海頓的長壽和大器晚成,莫紮特恰恰相反——短命和早熟。然而,在他36歲之前的壹生中,他為人們創造了數量驚人的音樂寶藏。其中包括:22部歌劇;最著名的是《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交響曲41,以第39、40、41交響曲最為著名;共有27首鋼琴協奏曲,其中以第20、21、23、24、26、27首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首,其中第三、四、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和聲樂作品。

莫紮特的音樂優雅優美,像珍珠壹樣精致,像陽光壹樣溫暖,充滿青春活力。因為他平易近人的音樂語言和清晰嚴謹的結構,“最復雜的音樂創作也看不到斧頭的痕跡。”這種誤導性的簡單,才是真正隱藏藝術的藝術。”

美國音樂學家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音樂史上有那麽壹個時刻,所有的對立都是壹致的,所有的緊張都被消除了。莫紮特就是那個輝煌的時刻。”

莫紮特死後,他的屍骨被安葬在聖麥克斯公墓(當時進行了簡單的安葬)。地址:維也納Leberstrasse 6-8,St. Marx Friedhoff,1110。

1891年,他的墓碑從聖馬克思公墓移到中央公墓名人公墓32A的55號墓。壹座莫紮特的大理石雕像創作於1896年,現在它坐落在城堡花園裏,這是壹個遊客樂於參觀的地方。

*本段真實性有待考證。鐵托的善良K.621和魔笛的演奏都是成功的,莫紮特死時也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