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音樂欣賞教學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教學上,大多數教師冗長乏味地講解作品,播放音樂,學生被動接受教學。中學生由於受環境的影響對音樂知識積累不多,在被動接受不熟悉的音樂作品同時,難免會產生迷茫,對音樂產生厭倦。於是欣賞的興趣就會大大降低,欣賞教學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有悖於音樂教學之初衷。我認為在欣賞教學中,應采用多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從而達到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目的,下面談談如何培養農村小學音樂欣賞中的審美情感的幾點看法。
壹:音樂課要創設優美的情境,營造優美的氛圍“音樂課的課前引入是個關鍵的環節,設境”就是根據音樂作品的風格情緒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被調動起來,達到如臨其境、如見其景、置身於情境之中的地步。不僅學生營造了壹個美的學習氛圍,也使壹堂課有了壹個好的開端。如:可用故事導入法,小學生都有壹個普遍傾向,那就是愛聽故事。針對這個特點,教師可在傾聽樂曲前講述關於這首樂曲的奇聞佚事等吸引學生註意力。再者也可用視覺沖擊法,用視覺感官的內容(動畫片、影視片段、生動的圖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學習註意力。
二、引導學生在鑒賞中感受美
欣賞音樂就是以學生的聆聽為主要手段,需要學生具有壹定的聲音感覺能力。如:感受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及音樂變化的能力。壹般的,學生都具有這種能力。但是,對音樂的旋律、節奏、調式、力度、和聲織體、等,學生就不壹定具備,所以要求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音樂進行欣賞、感受,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聽覺感受能力,同時也是在培養音樂審美能力。 此外,音樂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對學生而言,有壹定的距離。因此,我們可以從課外補充壹些思想性、藝術性較強,學生喜愛的能體現時代精神的作品去組織教學,同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此外,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演唱歌曲,扮演角色,引導應該用什麽樣的情緒、聲音、形式來演唱,用什麽樂器來伴奏,才能使歌曲表現得更加完美等問題,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活動與練習,使孩子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他們才幹,讓學生理解音樂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及創造力
1、營造民主、自由、寬松的情緒氛圍,充分發揮兒童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壹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是情感藝術,兒童的想象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張。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的前提。 教師如果不註意調動兒童的欣賞興趣,采用講解、說教的方法,那麽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課堂中會出現沈悶、厭煩的課堂氣氛,或者是停留在膚淺的表現層次上,那麽創造意識更是無從培養。 兒童的情趣壹旦調動起來,欣賞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強,個性表現充分,迸發出創造潛能。在組織欣賞《黃河大合唱》時,壹改傳統的“秧田”式的課桌排放形式,將桌椅排放成黃河的“幾”字形流程圖,課桌在裏,座椅在外,並撤掉講臺。教師可在半包圍的中間引導活動,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不妨礙教師操作各種教學設備。學生壹走進教室,變形的座位引起了大家的註意,他們在思索:為何要如此排座位呢?今天欣賞什麽呢?教師請同學在“幾”字外面的椅子上就坐。這樣以來,無論是看學生還是看課桌都是“幾”。上課了,老師的第壹個問題就是:請大家看,今天我們的座位像那壹個漢字?同學們說出了“幾”字。又問:在我國的河流中,那壹條河的流程圖呈“幾”字形?由於在初中歷史中已學過關於黃河的知識,同學們很快說出是黃河的流程圖。同學們很快進入了角色,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是黃河裏的浪花壹朵,聯想到自己是黃河的兒女。由此可見,要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只有教師正確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做學生的向導和引路人,給學生壹個“心理自由”的氛圍和自發表現的空間,才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使他成為學習的主人。
2、開展綜合活動,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動”起來。
在音樂聽賞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壹邊聽壹邊作出身體反應,有節拍感、韻律感;壹邊聽壹邊隨音樂指揮;壹邊聽壹邊模仿演奏,聽到什麽樂器主奏,相應地模仿某種樂器演奏姿勢;壹邊聽,壹邊輕聲地哼唱主旋律;壹邊聽壹邊用節奏樂器敲擊,也可以每人用壹雙筷子來隨樂擊打,這樣的效果非常獨特;壹邊聽壹邊用紗巾來舞動,隨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壹邊聽音樂壹邊詩歌朗誦,也可以為詩朗誦的學生配樂;在音樂欣賞中,也可以通過壹些美術活動,如要欣賞的是作曲家從繪畫中引發的靈感而創作的兩首樂曲。就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完兩首樂曲後,筆者給學生出示了壹幅畫,請同學們將這幅畫用聲音表現出來。要求大家以組為單位討論後再表現出來。如此,我把圖畫、欣賞、語言、形體與創造、表現融為了壹體, 不僅陶冶了學生情操,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人人參與,積極創造音樂提供了充裕的空間。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古往今來,在音樂作品中,總是真善美與假惡醜的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正因為如此,如果老師不加以好好引導,有很多學生就會美醜不會,善惡不辯,正邪不明,文野不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於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並產生心靈上的***鳴,。壹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麽是美和什麽是醜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的基礎。比如在欣賞中學生懂得了慷慨激昂催人奮進的《義勇軍進行曲》,它表現中華民族人民團結壹心、為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和實現***產主義明天而奮勇前進的磅礴氣勢和必勝信念,革命傳統歌曲中有強烈思想性。其效果比枯燥呆板的理論說教更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作為培養新壹代社會道德規範的渠道來研究,從中探索音樂育入的息好的途徑,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果老師的地位“至高無上”,壹味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轉,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和創造性才能。因為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在欣賞過程中去探索、尋找、發現音樂的美,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作品、欣賞作品和評價作品的能力。音樂評論需要勇氣,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勇氣。讓學生明白錯誤才是成熟的起點。這樣每壹位學生都敢於對作品說出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見,讓他們按照自己意願對作品進行藝術評價,把評價當作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這個欄目的形式,首先實話實說就給學生提供了發表自己評價、感受作品的勇氣,所以:在課堂上,每壹小組展示表演之後,我們都要進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教師總結,自我評價主要是由自己小組成員進行設計理念的介紹;他人評價是由觀看表演的同學們發現他們的優點以及不足;最後教師進行總結。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有所認識,也能夠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便於自己發揮自己的優點,吸取別人的優點,從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最終有效地進入音樂審美狀態,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我們應該遵循學生年齡和情感發展的特點,應該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音樂欣賞範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開展各種綜合活動,豐富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情感在音樂欣賞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