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第壹階段由歌謠引入節奏的學習
(壹)念歌謠伴隨多種節奏圖譜。
1. 學習朗朗上口的歌謠、民謠。 2. 邊朗誦邊律動 ( 包括拍手、拍腿、跺腳、走、跑等 ) ,感受動作的節奏性。 3. 朗誦熟練後,用大鞋子、小鞋子,大鼓、小鼓,大實心圈、小實心圈等視覺形象畫出對語言節奏的感受。 4. 把歌謠的語言用象聲詞代替,由此來進壹步體會語言節奏的長與短。 5. 用打擊樂器來表達語言節奏的長與短。
( 分析:通過語言引出節奏。通過畫圖的形式畫出節奏的長短,這種方法在節奏教學初期屢試不爽,已被全世界的音樂教師所采用。但像這本教材那樣,把步驟分得那麽細膩,過程放得那麽慢是很少見的。這樣做顯現了兩方面的優點:( 1 )使全班學生的音樂學習維持最小的差異性;( 2 )唯有這樣,兒童對節奏的感受才能是全面的、深刻的。 )
(二)出現節奏譜。
1. 從大實心圈與小實心圈等節奏圖譜引出形狀相似的節奏譜,例如:
註意每張卡片有意識地安排二拍。 2. 學習只包含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新歌謠,讓兒童自己排 F 列節奏譜。 3. 根據節奏譜,請兒童自編語言。
( 分析;由節奏圖譜自然地過渡到節奏譜,使兒童沒有負擔,而且使兒童對節奏譜有比較生動的認識,不會覺得抽象。 )
(三)用重音,形成有規律的運動,從而引出二拍子的強弱特點。
( 分析:在節奏律動過程中,肯定會出現有很明顯的強弱規律的律動。如表示火車輪子轉動的律動,第壹下手臂伸出去,第二下手臂收回來,這與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正好吻合。利用這種契機,趨熱打鐵,讓兒童體會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
(四)出現帶小節線的節奏譜,同時進入二聲部的節奏練習。
(分析: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帶小節線的樂譜第壹次展現在兒童面前時,兒童容易把小節線的視覺感受擴大化;喜歡在小節線處停頓,影響音樂整體。這本教材充分考慮到了兒童的這壹特點,先出現節奏譜,後出現帶小節線的節奏譜。因為有了上壹步驟不斷重復的強弱規律的體驗,這時在二拍之間插壹個小節線,並告訴兒童小節線的意思只在於表示強弱的秩序,這樣兒童就不會把小節線想人非非了。另外,腳踏節拍,手拍節奏,這樣節奏的二聲部訓練也就自然而然地導入了。 )
(五)出現有簡易 2/4 拍拍子記號的節奏譜,如:
( 分析:這時兒童對二拍子的概念僅是壹個強壹個弱的動作形象,並不涉及時值,所以只出現簡易記號,使兒童的思維保持在簡單、清晰的層面上。 )
(六)四分、八分音符節奏名稱的引入。用 ta 的讀音表示四分音符節奏,用 titi 表示八分音符節奏。
( 分析:對於小學壹年級學生,很難明白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這種概念性太強的名稱。所以用 ta 作為四分音符的節奏名稱,用 titi 為八分音符的節奏名稱,既朗朗上口、容易發音,又生動有趣,非常符合音樂教學重音樂的活動性體驗、輕僵化的知識灌輸的教學原則。 )
二、第二階段進入 Sol 、 Mi 、 La 、 Do 、 Re 五個音的音高辨別學習
(壹)學習 Sol 、 Mi 的音高與識譜。
1. 學習壹首只有 sol 、 mi 兩音的歌曲,結合教材中描繪這兩個音高低走向的生動的節奏譜與節奏圖型。例如:
2. 請學生畫音的高低走向曲線圖。 3. 再學壹到二首只有 Sol 、 Mi 兩音的歌,請學生畫出音的高低走向曲線圖,同時主動辨認曲調。 4. 以鋁板琴為學具,來認識 Sol 、 Mi 兩音在琴上的位置 ( 匈牙利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上音樂課,普通教室裏壹般沒有鋼琴 ) 。 5. 教師用圖型來描繪已學過歌曲的音的高低走向,註意選曲量限制在 La 、 Sol 、 Mi 、 Do 、 Re 五個音範圍,並且盡量是級進音級。 6. 學習 sol 、 Mi 兩音的手勢。 7. 進行 SoI 、 Mi 倆音不帶譜號、拍號的五線譜識譜教學。
( 分析:兒童學習壹首歌曲的心理能量的總量是不變的,當壹首歌曲壹下子出現八、九個音符時,他們就是把全部心理能量用在八、九個音的分辨上還不夠,結果對初學音樂的兒童來說只能放棄對音高的辨別,轉而把心理能量用在非音樂性內容的地方,如歌詞等。相反,如果壹首歌曲只有兩個音符組成,他們自然就能把本部分的心理能量用在如何把兩個音分辨清楚上,這樣對這兩音的感受才是清晰的,對這兩者的分辨能力才能逐漸生成。從音樂認知的角度來說,音高的分辨是有難度的,音高分辨能力不會自動地生成,需要系統學習。而教學方法符合兒童認知特點,是音準教學有成效的重要前提。 )
(二)學習 Sol 、 La 兩音的音高辨別與識譜,統整 Sol 、 Mi 、 La 三個音音高辨別與識譜。
1. 新學壹首只 Sol 、 La 有兩個音的歌曲低走向曲線圖。 2. 學習 Sol 、 La 的手勢。 3. 進行 Sol 、 La 兩音不帶譜號、拍號的五線譜識譜,用鋁板琴輔助教學。 4. 學習幾首以 Sol 、 Mi 、 La 三音為材料的歌曲,請學生用手在空中畫出音的高低走向曲線圖,也請學生主動辨認曲調。 5. 統整 Sol 、 Mi 、 La 三音的音準、手勢、識譜。
( 分析:剛學完 Sol 、 Mi 小三度音程,不是立即進入 Sol 、 Mi 、 La 三個音組成的歌曲學習,而是先學習 Sol 、 La 兩個音組成的歌曲。這意味著,體會了 sol 、 Mi 三度音程後,先體會 Sol 、 La 二度音程,在統整 Sol 、 Mi 、 La 三個音的音準時,才出現 La 、 Mi 四度音程。這種小步子的教學安排,細膩的認知處理,目的就是避免兒童在音高分辨上的過重負擔。這個方面,我國的問題是如何創作出旋律好聽、歌詞生動的兩音、三音歌曲。 )
(三)體會四分休止符,引入四分休止符節奏名稱 “su” 。以 Sol 、 Mi 、 La 三個音為材料,統整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節奏。 ”
( 分析:由於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與對二拍子節拍的體會已有些時間,並且對節奏的多聲部也已反復感受,在這些音樂經驗的基礎上,體驗比較抽象的時值 —— 四分休止符,應該說時機已經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