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報道了貧困地區教師應邀來京訪問的消息。講禮儀的把教師帶到京城壹些閃閃發光的地方參觀訪問。當客人們在壹家五星級飯店裏面對制作考究的酒席時,他們感到茫然無措。此時攝影師把鏡頭對準了壹位在暗暗抽泣的女教師。好心的記者告訴她,這壹桌酒水至少要兩千多元。女教師哭著說:“這等於我兩年的工資,太浪費了……”。
奉獻
深秋,黃葉紛紛從枝頭上落下來。有位哲人看到了說:“落葉並非隕落,是勝利凱旋!”
表裏
日本所編《歐美逸譚》中,有壹則藝術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將用文藝復興時期流傳下來的最珍貴的提琴演奏,這張琴價值連城。壹曲終了,那寶貝樂器的美妙樂音使聽眾如醉如癡,壹致驚嘆昔日提琴制造師超群絕倫的手藝。這時,提琴家壹揮手,竟將琴摔了個粉碎,頓時四座皆驚。
此刻,主持人上場宣布:“剛才打碎的,只是壹把價值壹元多的琴。提琴家這樣做,是為了告訴諸位,音樂之妙,並不在於樂器好或歹,而在於演奏它的人。現在,請大家欣賞以真正珍貴的提琴演奏的樂曲。”於是,提琴家再壹次操起琴,同樣美妙的樂音悠然而起。聽眾再不去註意琴的價值,而專心致誌地進入了藝術境界。
治本
梟遇到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譯文:
梟遇到鳩,鳩說:“妳要去哪裏?”梟說:“家鄉的人都討厭我的鳴叫聲,所以我要向東遷徙。”鳩說:“妳(若是)能夠改變自己的鳴叫聲,還可以;如果不能改變鳴叫聲,向東遷徙,(那裏的人)仍然會討厭妳的鳴叫聲。”
尺度
壹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熱情款待。為他的到來主人準備了豐盛的午餐,特別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紅燒鯉魚和鮮美可口的鮑魚湯。客人吃得十分滿意,臨別時主人盛情相讓,讓客人喝了壹大碗鮑魚湯,之後還嫌接待不周,於是又送上了壹大碗,還十分熱情地說:“再喝壹碗鮮魚湯吧!”於是客人盛情難卻,勉強喝了下去,沒想到主人又端來壹碗,又說:“再來壹碗吧!”最後客人只好婉言謝絕,心想:“以後再也不能到這裏來做客了……”
思考(習慣)
防凍秘方的不同價值
《莊子》中的寓言:宋國壹個家族能制造壹種防治皮膚凍傷的藥,因此,這壹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為業。後來有壹個十分精明的商人探聽到這壹消息,出資百金,買下了他們的秘方。此人拿著這個“專利”來到南方的吳國,他知道當時吳越兩國正在大動幹戈,吳軍將士若使用了這種藥在水戰時便不會發生凍瘡,於是就將此秘方獻給吳王。吳王得到這種藥後,如獲至寶,在嚴寒的冬天向越軍發動進攻。越軍雖奮力抵抗,但因將士生了凍瘡,戰鬥力銳減,終於潰不成軍。後來,吳王封給這個商人壹大片土地,頓使壹個小小的商販富敵王侯。然而,原來發明這壹秘方的宋人家族卻只能依舊給人家洗布為生。
磨練
範仲淹兩歲喪父,後隨母親改嫁,幼時讀書連稠壹點的粥都難以吃到;司馬光也出生寒門;明代大學士宋廉家中壹貧如洗;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荷蘭畫家梵高也曾是壹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濟;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身於鞋匠家庭;居裏夫人剛剛滿十歲就去打工,供姐姐讀書……
規律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自然保護區內,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狼全部消滅了。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飲食林中。十幾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發展到四萬只,但體態蠢笨,沒有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踐踏而雕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動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人們只好把狼再引進來,不久,鹿與自然保護區又恢復了生機。
長短
當虹看到弧形的石橋時,對它說:“我的大地上的姐妹,妳的生命比我長。”
石橋回答說:“妳那樣美,妳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成材
相傳美國巨富洛克菲勒的小孫子站在高處往下跳時,洛氏先是做出擁抱的樣子,待孫子撲過來後,洛氏卻讓他撲了個空,摔在了地上。洛氏就此對孫子說:孩子,什麽事都要靠自己,別人是靠不住的,包括妳的爺爺。這樣妳才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家。
自立
美國著名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中學畢業時,向父親求助。父親送給他壹枚硬幣,並告訴他:“用這枚硬幣買壹張報紙,壹字不漏地讀壹遍,然後翻到廣告欄,自己找壹個工作,到世界上去闖壹闖。”後來,戴維·布瑞納經過艱苦奮鬥取得了成功。這個明星在回首往事時,認為父親的那枚硬幣是“最好的禮物”。
可惜的是現在有許多做父母的不懂這個道理。
據報載,某壹位暴富起來的家長,將5萬元人民幣劃入他那還在讀初壹的獨生子的賬上,造就了壹個小“款爺”。於是,這孩子上學路上雇同學代背書包,作業也雇成績好的同學代做。結果在學校占了兩個第壹:存款第壹,學習成績倒數第壹。
古代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這真正的“計深遠”,乃培養其獨立的真本領。林則徐也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麽?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麽?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確實值得世人深思。
鼓勵
1985年,我在聯邦德國給壹批年輕的鋼琴家上課時發現,如果我在某個學生的背上輕輕拍壹下,他就會表現得更為出色。於是,我便在全班同學面前對每壹個學生傑出的演奏予以贊揚,使學生大為驚奇的是,他馬上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我這樣做,緣於自己的經歷。16歲時,由於與我的音樂教師發生分歧,我處於某種危機之中。後來著名的鋼琴家艾米爾·馮·薩爾——李斯特的最後壹個活著的弟子,來到布達佩斯,要求我為他演奏。他專心地聽我彈了巴赫的壹首曲子,又要求聽了更多的曲子。然後,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貝多芬奏鳴曲的彈奏之中。最後,馮·薩爾起身,在我的前額上吻了壹下。“我的孩子,”他說,“在妳這麽大時,我成了李斯特的學生。在我的第壹堂課後他在我前額上親了壹下,說:‘好好照料這壹吻———它來自貝多芬。他是在聽了我的演奏後給我的這個吻。’我已經等了多年準備傳下這壹寶貴的遺產,而現在我感到妳應當受得起。”在我的壹生中,沒有別的什麽可以比得上馮·薩爾的贊揚。“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從危機中解脫出來,幫助我成為今天這樣的鋼琴家。不久,將輪到我把它傳給最值得領受這份遺產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