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做音樂,情懷只是附屬品

做音樂,情懷只是附屬品

當蝦米音樂關停的消息還在各大社交平臺奔走,已有相關報道稱,網易雲音樂正尋求在港交所上市,或於明年正式提交IPO。回顧此前,騰訊音樂於2018年12月12日赴美上市,兩年間股價翻倍,目前騰訊音樂的市值已超過500億美元。在騰訊音樂上市前兩個月,百度宣布戰略領投網易雲音樂B輪融資,雙方宣布將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在內容、流量、版權等多維度展開合作,***同抗衡來自騰訊方面的壓力。

壹邊是小眾情懷被現實擊潰,壹邊是音樂應用在力爭上遊,到了在線音樂軟件尋求變現的時機,局面往往會顯得格外殘酷。

蝦米音樂的告別其實是早有預告的結局。2019年6月,由於阿裏大文娛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蝦米音樂便從大文娛劃分至創新業務事業群,在阿裏巴巴的整體業務中已然處於邊緣位置。3個月後,阿裏以7億美元的代價,巨資入股網易雲音樂,並迅速在“88大會員”的享受權益中新增網易雲音樂黑膠會員。這樣的結果是,大量留存及新進的蝦米用戶,選擇解綁蝦米會員而轉投到網易雲音樂,可見頭部平臺的搶食使得馬太效應盡顯。

“EarnMusic & Money”是蝦米從默默無聞的小網站時期便開始堅持的初衷,不同於多數平臺熱衷於拉攏免費音源用戶的好感,在版權意識和監管淡薄的年代,蝦米已經在傳達讓音樂人“吃飽”的態度。

然而商業模式之爭妳來我往,版權之戰沒有盡頭。蝦米音樂、百度音樂已經永遠消失,曾經同樣註重“獨特”、“專業”的網易雲音樂也開始告別小眾化,界面與功能的日漸復雜彰顯出與騰訊音樂亦步亦趨的姿態。讓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網易雲音樂竟然成為阿裏百度在線上音樂,對騰訊最後的戰場。

靠音樂賺錢的路並不好走,“情懷”二字終究只能夠留在音樂世界的理想國。

國內的在線音樂 歷史 ,要從2001年說起。

2001年3月,壹首Flash版的MTV《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互聯網上迅速的流傳開來,此時的百度才剛剛成立,還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2002年11月,百度上線MP3搜索業務,主要服務內容為向用戶提供免費的音樂搜索及下載服務,緊接著各大在線音樂平臺相繼成立,其中包括2003年成立的酷狗音樂、2005年成立的QQ音樂與酷我音樂、2006年成立的蝦米音樂以及2008年成立的天天動聽等。

這壹時期,由於版權不夠規範,由內容提供商(音樂人、唱片公司等)、服務提供商(分發渠道、演出經紀等)、消費者三部分組成音樂產業鏈還沒有開始合理運作。諸多在線試聽網站以及音樂搜索服務的誕生為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盡管推動了在線音樂的發展,但此時平臺鮮少向上遊支付音樂版權費用,數字音樂盜版猖獗,幾乎所有音樂用戶都能夠在免費的基礎上將歌曲下載到本地,平臺也只能依靠廣告、 遊戲 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

這樣的局面很快被打破。

2005年9月,以環球、華納為首的全球七大唱片公司起訴百度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這壹事件標誌著音樂版權的持有人對於互聯網新興的音樂傳播方式納入自身的商業權益,而且在維護版權方面,開始尋求法律方面的途徑來解決互聯網公司可能存在的上傳、下載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最終,百度被判敗訴,這是中國互聯網音樂發展史上,百度距離成為第壹家正版音樂提供商最近的壹次。可惜百度強硬的態度,錯失了與七大唱片公司協商授權的最佳時機,最終這壹機會,被騰訊獲得。

2009年,文化部《關於加強和改進網絡音樂內容審查工作通知》姍姍來遲,《通知》目的是規範網絡音樂市場秩序,這是官方第壹次強調加強網絡音樂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文件。面對監管的收緊,平臺的版權費用大大增加,變現效率的低靡使得在線音樂平臺在2010年發生了壹陣關門潮:好聽音樂網、Song Taste等相繼關閉,包括與谷歌合作、以提供正版音樂試聽的巨鯨音樂網,也在這壹時期內停止提供服務。

2015年,國家版權局出臺的最嚴版權令使音樂軟件面臨了真正的轉折點,監管進壹步加強了對音樂版權的管理,各大網站紛紛下線未授權作品,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得到整治。

為面對新的監管政策帶來的版權壓力,各大平臺開始上下而求索,不遺余力地投入於版權的資源采購。版權資源的稀缺性,導致這樣的競價行為使音樂版權的價格急劇擡升,產業鏈下遊的用戶的消費體驗也壹定程度上遭受了損害,原本收藏夾內昨天還在試聽的歌曲,也許今天就變成受保護的灰色曲目。想要獲得相對完整的曲庫,需要用戶進行多個APP的下載,甚至購買會員以獲得權益。

在國家版權局約談相關平臺及唱片公司的背景下,平臺之間得以版權互授,從分裂割據轉向彼此的聯合,達成99%的合作版權***享,僅將剩余的1%留作獨家差異化競爭的籌碼。

也正是由此開始,用戶習慣從P2P(點對點)傳輸下載改變為雲端在線播放,逐步完成了今天從數字音樂時代到音樂上雲的流媒體時代的變化。行業正版化的進程同時加速了頭部公司的用戶聚攏,壹個明顯的例子是,2016年,QQ音樂和中國音樂集團(包括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兩大平臺)合並成騰訊音樂 娛樂 集團。

通過大規模的整合,市場格局雛形漸顯,以騰訊、網易、阿裏為頭部主要玩家的局面也延續至今。

就當下而言,經過了野蠻發展階段、規範洗牌後的在線音樂行業,已經步入了成熟穩定期。

騰訊音樂集團和網易雲音樂以“壹超壹強”形態攻占超過90%以上市場, 頭部與腰部斷層較大,中長尾難以望其項背。

根據2018年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國內在線音樂平臺活躍用戶數和使用總時長排名前四分別為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和網易雲音樂,MAU分別為3.54億、2.70億、1.32億和1.13億,對應滲透率分別為63.8%、48.6%、23.8%和20.4%。

從使用時長看,四大平臺9月使用總時長分別為882億、368億、231億和186億分鐘,市場占有率分別約為50.2%、21.0%、13.1%和10.6%,CR4市場占有率約94.9%。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MAU維度還是使用時長的維度看,四個平臺已經幾乎壟斷所有音樂用戶。

完成合並後的騰訊音樂擁有環球、華納、索尼、華誼兄弟、韓國YG 娛樂 等在中國的獨家版權和數字分銷權,另外騰訊音樂2017年先後與阿裏音樂、網易雲音樂達成轉授權協議,雙方授權的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數量99%以上(頭部作品除外),這還是在國家版權局出面協調的基礎上取得的。

然而真正影響用戶流向的,可能正是那沒用交叉授權的1%,比如打開網易雲音樂之後,變成灰色了的周傑倫。

自此,騰訊音樂旗下的音樂平臺曲庫擁有來自超過200家國內外唱片公司超過3000萬首的歌曲,且騰訊音樂擁有絕大部分頭部音樂內容的獨家版權。

憑借著對版權的壟斷性優勢,騰訊音樂成為了行業內的領頭羊。

在移動音樂行業TOP3皆為TME旗下產品,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以差異化定位,爭取用戶覆蓋度最大化,數據顯示用戶重合度均低於26%。

其中,QQ音樂定位Gen Z新世代年輕群體,使流行音樂為重點,並服務音樂人促進其與粉絲進行互動;酷狗音樂專註於大眾群體,以男性用戶和下沈用戶為主,增加較多 娛樂 元素;酷我音樂專註特定類型的音樂,例如DJ混響帶和兒歌,其典型用戶為已婚已育男。由此TME完成了各個年齡層的覆蓋,並且壹二線城市和下沈市場也毫無遺漏的包攬了。

不同於騰訊的財大氣粗,利用版權營造起不可逾越的壁壘,網易雲音樂版權相對稀少的問題壹直被樂迷所詬病。

2013年4月上線的網易雲音樂無論是對於世紀初的在線音樂發展,還是其他平臺已經具備的用戶數量都存在著壹定的差距。與QQ音樂、酷我音樂等產生的版權之爭,也帶來了多次波折並深受負面影響的損害。

於是,網易雲音樂放棄了版權為王的戰略,轉而利用獨特的用戶體驗殺出了重圍。

QQ音樂與網易雲相見,分外眼紅。

作為雙方最大的競爭對手,用戶重合度達到四成。網易雲通過社交突圍,為此需要長期保持話題熱度,在年輕群體中獲得***鳴和分享。其亮點也正在於其較高的用戶粘性,近壹年,網易雲月新安裝量超過600萬,月均留存率為46.8%,能留住近壹半新用戶;月均使用時長為16.0小時,行業均值為8.7小時,前者近乎達到了後者的兩倍。其中,超五成用戶來自壹二線城市,95後占比超過五成,社交音樂顯然博得了來自Z世代的喜愛。

但僅靠忠誠的用戶並不能安心的走上壹條長遠之路,蝦米結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需要註意的是,即便是騰訊音樂集團,其最大的營收來源也並非音樂,而是直播。

拆分收入結構看,社交 娛樂 業務為騰訊音樂貢獻了70%以上的營收。騰訊音樂收入主要來源於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 娛樂 服務及其他,包括直播、在線K歌、音樂相關產品銷售等。

純音樂平臺的成本是高居不下的,坐擁1.44億付費用戶的Spotify,其歸母凈利潤也大多為負。

真正埋伏在音樂平臺前進路上的,也不是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而是頻頻出圈的短視頻平臺。

據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顯示,在線音樂使用時長環比下降>50%,其他文娛應用如抖音、快手,環比增長達到72.9%。

與其逆風而行,不如乘勢而上。

當短視頻成為流量新貴,固然對BGM的需求與日俱增,版權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音樂行業正是以此抓住機會與短視頻行業頭部玩家聯手,達成互惠互利的局面。TME與快手,網易雲與抖音,都正在以“音樂+短視頻”進行內容生態度建設。

TME除了移動音樂領域,發展了包括在線K歌領域的全民K歌;泛 娛樂 直播領域的酷狗直播(聚焦音樂直播)、酷我聚星、Fan直播、情天直播;音樂短視頻的酷狗短酷;長音頻領域的酷我暢聽、企鵝FM。同時,依托天然流量池開設短視頻、長音頻等其他領域入口,完成流量互通。學習網易雲的社交屬性,增加QQ音樂中的撲通板塊,以明星與粉絲互動的方式提高用戶粘性。

網易雲依托原有的社區文化,進行社交領域的橫向擴展。持續發揮自身社交音樂優勢,上線了雲村板塊,以熱評墻來激發用戶評論,打造綜合社區;推出Mlog,增加音樂的故事性和場景性,激發二次創作;壹起聽功能,增加互動性和分享性。同時發展K歌社區的在線K歌軟件音街;直播領域的LOOK直播;交友領域的聲波、心遇。

不僅限於成為音樂產業鏈的中遊,音樂平臺不斷向版權上遊挺進。

從線上音樂平臺,逐漸向全能型的音樂服務商轉變,毫無疑問成為了在用戶體量穩定基礎上的新壹輪博弈。音樂行業的競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壹個個音樂軟件的倒下告訴我們,不能再賦予情懷太多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