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傳統音樂文化特點介紹
摘要:印度音樂是世界音樂史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歷史 遺留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入侵,所以印度音樂鑄造著各種民族文化的精華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同時印度音樂在數千年來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圍中熏陶,又獨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來印度就是壹個篤信宗教的國度,有數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樂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著人們從生到死,事無巨細,而音樂卻能夠讓靈魂超脫塵世,使信仰與音樂的基本精神結合為壹個整體。同時受入侵者的影響,使印度音樂又呈現出多民族特色的特點。其它那綿延不斷的旋律,錯綜復雜的節奏,強烈多變的鼓聲,余音繚繞的琴聲,多樣式的裝飾音,無窮盡的裝飾樂句,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和演奏,構成了壹幅印度音樂美妙的畫面,讓人回味無窮。
印度音樂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歷史上出現過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記載的神有3. 3億個)、多民族和多語言(100多個民族、1650種語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億,其中印度教徒8. 2億人,約占總人口的79.8%;穆斯林1.2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7%;____徒24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 3 %;錫克教徒20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9%:佛教徒8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4% 。[2 ] (P44)
在印度現存有的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歷史最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從《梨俱吠陀》成書時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長期以來,它所形成的經典、教義、哲學、倫理、 法律 、文學、神話和音樂等對印度民族的信仰與音樂文化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也正是在這樣壹個長期的歷史積澱之下,印度音樂也獨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樂文化的基本精神與印度教人生哲學是分不開熱“梵我壹體”為印度教的核心教義。在《愛多列雅奧義書》中,關於“自我”與“大梵”的壹體是這樣論述的:“是為誰耶?我輩敬為?自我?者也。是誰自我耶?是以彼而見色,以彼而聞聲,而彼而聞香,而彼而吐語言,而彼而辯甘苦者耳階“凡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欲也,意欲也?凡此,誠皆般若那之稱也77“世界為般若所領導,安立於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渦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樂彼方天界中,盡得其樂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說,人壹旦克服了自身肉體物欲,流露出自己內心的本質的精神的本質的話,它就會實現“梵我壹體”。在這樣的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印度音樂的藝術成為印度教文化主要內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質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實現“梵我壹體”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
現今的各種印度舞樂視頻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嬈的舞娘,明麗的音樂。宗教特色體現於場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築風格以“多層次”為典型特征。建築屋頂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畫 裝飾及 裝修 大部分采用了印度教風格,充滿濃厚的宗教氣息,高貴大氣神秘。這樣高貴神秘感同樣也存在於舞娘和音樂特色中。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無窮。
印度音樂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壹次是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貴霜帝國;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紀後半期蒙古人帖木兒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剝奪。在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後都給印度的音樂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樣化的氣息。但多民族的文化並沒有影響印度本地音樂,只是在其基礎上進行了豐富。傳統豐厚、特色鮮明、引人註目的音樂,它那綿延不斷的旋律,錯綜復雜的節奏,強烈多變的鼓聲,余音繚繞的琴聲,多樣式的裝飾音,無窮盡的裝飾樂句,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和演奏,在極具特色的環境下,構成了壹幅印度音樂美妙的畫面。
印度在1757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此期間印度的 政治 、經濟落後,而宗教和文化卻相對穩定。印度人從出生、成年、結婚,直到火葬離開這個世界,都少不了傳統的音樂 舞蹈 ,傳統音樂文化根植在印度這塊土地上,並茁壯成長。南印度有這樣壹條格言:“如果藝術和科學能得到保護和滋養,它們就會像金剛鉆那樣發出耀眼的光彩,否則它們就會成為毫無價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樂不是單純停留在傳統音樂形式上,也不全盤照搬西方音樂,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樂風格特點基礎之上,融合來自西方的音樂元素,形成了“東方與西方的交流”。這種交融主要表現在樂曲創作上,例如,南印度著名的小 提琴 家蘇不拉馬尼亞姆與蘇聯列寧格勒基洛夫交響樂隊合作的《吠陀聖歌幻想曲》,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詩歌為框架,創作上運用西方復調的創作手法,旋律變化曲折,裝飾音運用較多,配和交響樂隊渾厚的和聲效果,使這首幻想曲具有輝煌、細膩的特點。在 樂器 演奏上,從歐洲傳來的樂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現得尤為突出,小提琴與南印度古典音樂融為壹體,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狀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變為坐姿,持琴改為放在胸前和右腳問,並形成了壹套完整的演奏系統,演奏時多用滑音,長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還與印度瑣吶、維納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樂器也與西歐樂器合奏。
印度音樂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樂中,聲音被稱為“納達”(Nada)納達是印度音 樂理 論和音樂研究的最初始的問題。印度音樂理論家們把納達分成了五種類型:用手指彈出的聲音、在某種皮膜上敲擊出的聲音、用氣吹出的聲音、金屬物撞擊出的聲音、人類喉嚨所發出的聲音。這五種聲音實際上是五種產生聲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聲和樂器聲,而樂器聲中又包括了彈撥樂器、敲擊樂器和弓弦樂器。古代印度音樂學家哈瑞納亞克(Harinayak)把聲音分成了三種。壹是 生物 之聲音,如人聲;二是非生物之聲音,如樂器聲;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結合之聲,如民間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樂的音階同樣由七個音構成,這七個音稱為“斯瓦亞”(Swam)每個斯瓦亞又有自己單獨的。關於斯瓦亞的來源,印度的音樂理論家們也沒有確切壹致的說法。幾種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1.吠陀說。認為音階中的七個主要的音並不是同時出現的,其中有其發展變化的過程;2. 自然 說。認為音階中的七個音是來源於對 動物 聲的模仿。3. 物理 學的觀點。認為斯瓦亞來源於人的六個器官。這六個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嚨、口腔和頭腔。4.古籍《音樂論》(Sangit Makaranda)中的觀點[5 ] (P38-45)。《音樂論》是壹本有關音樂的書籍,在這本書中也論述了有關音階的來源問題,其觀點具有神秘色彩。書中認為七種不同的聖人(Rishis)創造了七個不同的聲音(Nadas),而且是在七個不同的島上產生的,在七個不同的時間裏產生的,並且用了七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七個不同的神靈。這種理論與中國的 五行 學說有著很相似的地方。
我們知道印度色節奏,音階,節拍,旋律都尤其不同於西方音樂的獨特體系,是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豐富下而形成的,而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樂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樂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斷豐富下,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音樂文化,印度音樂也是世界音樂史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樂形成了獨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義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樂不斷豐富,形成了別具壹格的音樂文化。
猜妳感 興趣 :
1. 民族音樂的特點
2. 印度傳統民俗文化
3. 日本音樂文化的特點
4. 中西方音樂文化特點淺析論文
5. 古巴的文化特點
6. 民族音樂賞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