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喜洋洋表達的是什麽? 是豐收時的喜慶嗎?
每當人們歡度喜慶日子時,耳邊總能響起民樂合奏《喜洋洋》。兒時,我就十分喜歡這首曲子,尤其是曲中的笛子演奏,那三吐與花舌技巧的運用,作為初學竹笛的我,更是羨慕不已。《喜洋洋》是享有“中國弓弦樂之聖手”美譽的劉明源先生創作於1958年,這50年來,可以說是風靡全國,深受聽眾的普遍歡迎,被認為是劉明源創作的曲目中最成功的作品之壹。全曲***分三段,是ABA結構。A的主題取材於山西民歌《賣膏藥》,作者以兩支笛子聲部的重疊、頓音和加花的手法,充分發揮了原曲輕快活潑的特點,並增加了熱烈的氣氛。B的主題根據另壹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編,作者保持了原曲舒展的特點,將上下兩句發展成起承轉合的四句;以笛子、二胡與板胡以及各種技巧來潤飾旋律,木魚的清脆節奏襯托曲調,喜悅的歌聲猶聞在耳。第三段完整重復了A的旋律。 中國板胡演奏家劉明源,天津市人。6歲起隨父學習板胡和京胡,11歲加入天津“百靈樂團”、“閩粵會館”等樂社,曾學習江南絲竹、廣東音樂、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1947—1952年在天津勝利、皇宮、永安、惠中等歌舞團及評劇團任樂隊隊員。1952年入北京電影制片廠音樂科任演奏員。1957年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並榮獲民間樂器比賽金質獎章。後任中國新聞電影制片廠民族樂隊獨奏演員。1982年調入中國音樂學院,任器樂系副主任。在他的藝術生涯裏,嘗試改良制造了新型板胡,並創作和演奏了大量的民樂作品,如高音板胡曲:《馬車在田野上奔馳》、《豐收樂》、《節日》、《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月牙五更》等;中音板胡曲:《眉戶聯奏》、《喜車紅馬運糧忙》、《雲雀》、《櫻花》、《秦腔牌子曲》等和高胡、二胡、墜胡、中胡等曲目。由於劉明源先生的特殊貢獻,被譽為“繼劉天華、阿炳之後的又壹位中國民樂的壹代宗師”。 劉明源在胡琴演奏的歷程中,由於長時間與各種不同的戲曲和地方音樂風格的樂隊配合,培養了他日後在各種唱腔與風格形態上精致細膩的表現。劉明源是中國最優秀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之壹,在中國和國際樂壇中,享有“中國弓弦樂之聖手”的稱譽。劉明源精通板胡、高胡、二胡、中胡、京胡等多種拉弦樂器,尤其擅長板胡與中胡,其技巧嫻熟流暢,風格灑脫而細膩,對戲曲及地方音樂風格的充分掌握,堪稱無人能出其右。除了胡琴之外,他還練就了壹手好鋼琴,曾擔任過爵士鋼琴師;同時,亦曾拜師學習蒙古族歌謠,對蒙古族音樂風格掌握得十分到位。劉明源創作、改編並演奏的音樂作品甚豐,這些作品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強烈的藝術魅力,其中尤以民族器樂合奏《喜洋洋》、《幸福年》、二胡獨奏《河南小曲》以及中胡獨奏《草原上》和《牧民歸來》最為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