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於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貧困的小學校長家庭。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壹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並住進神學院,成為該校樂隊小提琴手,同時還擔任指揮,這使他有機會接觸維也納古典樂派壹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為該樂隊創作了《第壹交響曲》。1813年因變聲離開神學院,舒伯特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到父親所在的學校裏擔任助理教師,同時繼續創作。
1814年10月19日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格麗卿》譜曲,舒伯特的這第壹部歌曲傑作,打開了他創作靈感的閘門。僅1815年壹年,舒伯特就寫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壹天就寫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還創作了1部交響曲,2部彌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辭去教師的職務,專心從事作曲。由於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較貧困,在他的壹些作品裏也常常反映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盡管這樣,他還是滿懷熱情地創作了大量的歌頌民族解放鬥爭的優秀作品。長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1828年11月19日,年僅三十壹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溘然長逝,他被人們崇敬地安葬在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創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為世界音樂寶庫增添了耀眼的光輝,在音樂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作品賞析]
1.《魔王》D328(op.1)
《魔王》是壹首戲劇性、藝術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演唱者要善於用不同的音色變化和感情處理來表現四個不同人物。這首歌曲創作於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壹。
全曲以德國詩人歌德的同名敘事詩為詞,通過不同的旋律音調,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鋼琴模仿持續不斷的急馳馬蹄聲和呼嘯的風聲的三連音,表現了敘事詩裏兒子、父親、魔王以及敘事者四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和特定的環境。敘述了壹個在昏暗的大風之夜,父親懷抱生病的兒子在煙霧籠罩的森林裏策馬疾馳,黑暗中傳來昏迷的孩子緊張、驚恐的呼叫,兇惡、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誘、威逼孩子隨他而去的故事。這首歌曲雖然是自由發展,但保持結構的統壹和形式的完美。
第壹段:敘事者以口語化的朗誦調唱出。
第二段是父親和兒子的對話。音樂在聲部的低音區,以沈著、平衡的聲調,刻畫父親的關切和撫慰,父親慈愛地問。
第三段魔王的音樂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顯得甜蜜、虛假、狡猾。
接著,父與子再次對話,魔王步步進逼,兒子心裏害怕,壹次次呼喊父親,壹次比壹次驚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軟硬兼施,威逼恐嚇。
最後壹段,敘事者用焦急沈痛的音調描述了可悲的結局:父親急馳到家,兒子早已在懷抱中死去。鋼琴以兩個特強和弦,表現了精疲力竭的父親悲痛欲絕的心情。
2.《聖母頌》
舒伯特的這首《聖母頌》是他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采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凈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歌曲開始的前奏,采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造成壹種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特別巧妙,恰到好處,使歌曲新穎不俗,獨具魅力。
當歌曲唱到第八小節,出現了感情的高潮,然後逐漸平靜下來,輕聲呼喚聖母的名字。
最後,全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3.《小夜曲》
舒伯特於1828年他逝世前數月完成這首小夜曲。原為作者聲樂套曲《天鵝之歌》的第四首,由維也納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題名,意借天鵝臨死才放喉歌唱之說,暗示這壹套曲為作者絕筆。《小夜曲》是作者根據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所作,是壹首膾炙人口的名曲。這首《小夜曲》由於旋律優美、動聽,也被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廣受人們喜愛。
歌曲結構為二部曲式,大小調交替發展。第壹段d小調旋律輕盈婉轉,情緒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現了壹位青年向心愛的姑娘傾訴愛慕之情。
第壹段歌詞是對四周幽靜環境的描繪。接著是8小節抒情而安謐的間奏。
第二段中部轉D大調,運用了變化音,調性的變化使感情變得激動,形成全曲高潮。
尾聲的旋律和節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隨著以D大調為主,帶有大小調綜合傾向的結束句由強漸弱,表現了愛情的歌聲在優美恬靜的夜色中漸漸遠去。
4、搖籃曲
從它寫出來那天起,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國的母親們和歌唱家們傳唱著。如舒伯特創作這首動人的歌曲時,還有這樣壹段故事:
那時的舒伯特生活很貧苦。有壹天晚上,他沒有吃飯,餓著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見壹個熟人,借點錢好充饑。但好久也沒有碰到熟人。這時他走到壹家豪華的酒店門前,他走了進去,在壹張桌子前坐下,他忽然發現飯桌上有壹張舊報紙,舒伯特就拿起翻看著。他見上面有壹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妳,……”這首樸素、動人的詩,打動了作曲家的心靈,他眼前出現了慈愛的母親的形象。是呀,在那寧靜的夜晚,母親輕輕地拍著孩子,哼唱著搖籃曲,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這是多麽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於是,他從口袋裏掏出壹張紙,拿出壹支鉛筆,壹面哼唱著,壹面急速地譜寫著。
舒伯特寫好後,把歌曲交給了飯店的老板,老板雖然不懂音樂,但覺得這首曲子那麽好聽,那麽優美,便給了舒伯特壹盆土豆燒牛肉。
舒伯特在貧困中,以美好的心靈為母親和孩子們寫下了這首甜美的歌曲,這首《搖籃曲》很快在世界各地傳唱開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卻在貧困中死去了……
搖籃曲不僅僅是音樂方面的壹種重要的音樂形式,而且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種藝術手段。每個人壹生下來,就在母親的懷抱中聽母親哼唱著搖籃曲長大。母親通過搖籃曲,把人生的哲理,未來的希望以及母親的愛,深深地埋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裏。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種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心靈中開花、結果,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