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麽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公雞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公雞幼兒園教案1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熟悉樂曲,聽辯敲鑼、打鼓、放鞭炮的音樂。
2、引導幼兒學習模仿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初步跟上音樂節拍。
3、復習遊戲“找朋友”,鼓勵幼兒人人參與遊戲,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準備:
1、圖片敲鑼打鼓放鞭炮、大公雞;
2、電視機、錄音機、磁帶各壹;
3、實物鑼、鼓;
活動過程:
壹、導入部分
1、律動:高人走、矮人走。師生壹起跟隨音樂的高低變化模仿高人、矮人走,自由進入活動室。
師:老師請小朋友去看電視,大家跟隨音樂學高人走矮人走到座位上,聽壹聽什麽地方是高人走、什麽地方是矮人走的音樂?
2、復習歌曲:大公雞。請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兩遍,並提醒幼兒唱出大公雞洗澡時的高興心情。
師:看,電視裏來了誰?對,是大公雞,誰知道大公雞用什麽洗澡?讓我們壹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告訴大家。
師小結:天氣雖然很冷,但我們小朋友也要象大公雞壹樣,要經常洗澡,做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學習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
1、看壹看,想壹想
(1)逐壹出示小朋友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電視裏的小朋友在幹什麽?看她手裏拿的什麽?
幼a:有個小女孩在打鼓。
幼b:小朋友在敲鑼。
幼c:在放鞭炮,聲音很響很響的,她把耳朵都捂起來了。
幼d:有個人在放鞭炮,小朋友高興的跳起來了。
師:鑼、鼓敲了以後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誰願意來試壹試,大家仔細聽,會發出什麽聲音?
幼a:哐哐哐哐
幼b:咚咚咚咚
幼c:嘭啪嘭啪
(2)集體徒手模仿動作。
2、聽壹聽,做壹做
(1)欣賞音樂敲鑼打鼓放鞭炮。
幼兒自由討論後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聽辯慢慢的敲鑼、快快的打鼓、“嘭”、“啪”放鞭炮的音樂。(二遍)
師:老師帶來了壹段好聽的音樂,大家仔細聽,哪裏是敲鑼的音樂,哪裏是打鼓的音樂,放鞭炮的音樂妳聽出來在什麽地方了嗎?
幼a:我聽到了放鞭炮的聲音了。
幼b:放鞭炮的聲音在最後,很響的。
幼c:敲鑼的聲音在壹開始的地方,敲的很慢。
幼d:在敲鑼後面的是打鼓的音樂,打的很快的,我喜歡聽。
(2)幼兒跟著音樂壹起模仿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
a。集體練習(二遍)師:來,我們壹起跟著音樂敲鑼打鼓放鞭炮。
b。弟弟妹妹分組練習(二遍)
c。壹邊模仿聲音壹邊模仿動作表演(二遍)
3、想壹想,找壹找
(1)請幼兒找出敲鑼打鼓的圖片
(2)兩張圖哪壹張象慢慢敲鑼的聲音,哪壹張象快快打鼓的聲音。(請幼兒找出)
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4張圖片,等會兒就找壹找,哪張是打鼓的圖片,哪張是敲鑼的圖片,這裏還有兩張,看壹看哪張象慢慢的敲鑼的聲音,哪張象快快的打鼓的聲音?
(3)集體聽音樂表演(二遍)
三、結束部分
1、復習遊戲《找朋友》。鼓勵幼兒能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遊戲,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師:敲鑼打鼓放鞭炮真呀真開心,讓我們把電視機關掉,來跳個舞吧,趙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來到北珊灣幼兒園,來到小三班,認識了好多新好朋友,想不想找妳的朋友壹起做遊戲、跳舞?好,下面讓我們跟著音樂去找妳的朋友跳起來吧。
2、隨此音樂邊拍手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大公雞是中班幼兒生活中常見和喜歡的動物。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請幼兒說壹說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換洗衣服是誰洗的,接著我出示大公雞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讓孩子們總結出它的羽毛五顏六色就像穿了壹件花衣。然後請幼兒欣賞音樂,仔細聽聽大公雞是用什麽洗澡的。讓幼兒自主傾聽,原來大公雞是用沙洗的。最後引導幼兒在歌唱、表演、做動作以及和同伴的互動中,激發幼兒愛護、喜歡大公雞的情感。
通過遊戲活動,加深了他們對大公雞的熟悉,進壹步了解了大公雞的生活習性,知道了大公雞是怎樣洗澡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的同時,也為以後學習有關動物、了解大自然的活動打好了基礎。
大公雞幼兒園教案2壹、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壹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妳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壹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壹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壹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麽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麽?
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為什麽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麽?然後做了什麽?
④大公雞為什麽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麽兒歌?
⑥小弟弟為什麽哭了?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麽?
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壹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麽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壹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壹首兒歌:壹手扶小碗,壹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壹口菜,壹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壹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壹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壹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壹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壹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壹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壹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壹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壹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壹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壹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麽在進餐的時候怎麽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壹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壹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麽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壹手扶小碗,壹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壹口菜,壹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幼兒園教案3運動目的:
1.開端學慣用唱與默唱瓜代的要領演唱歌曲。
2.引發幼兒敬服、喜好至公雞的情緒。
運動預備:
1.歌曲灌音。
2.鋼琴。
運動過程:
壹.溫習部門。
1.溫習歌曲《丁冬小門鈴》。
2.引導幼兒唱出歡迎客人和做客痛快地心境。
3.舉行簡樸地歌演出,重點提示幼兒左手行動。
幼兒手工制作二.進修歌曲《至公雞》。
1.觀賞歌曲第壹遍,聽聽歌曲的旋律奈何?
2.進修按歌曲的節拍用左手打拍子。
3.學唱歌曲《至公雞》,邊唱邊鼓掌。
4.分小組繼承進修對唱歌曲,如壹組唱“至公雞”。另壹組唱“穿花衣”。
5.幼兒園教育隨筆開導幼兒把每句歌詞的末了壹個字處置懲罰為默唱,並用鼓掌表示。
6.開導幼兒把每壹樂句的前半部門或後半部門處置懲罰為默唱。
大公雞幼兒園教案4活動目標:
1.在反復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會唱歌曲。
2.嘗試用動作表現公雞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點難點:
反復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會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教學電子資源:《大公雞》。
2.歌曲:《大公雞》
3.鋼琴。
活動過程:
壹、組織教學。
二、教師清唱歌曲兩遍,請幼兒仔細傾聽,並說壹說歌曲的主要內容。
歌曲裏面唱了誰在洗澡?它是怎麽洗澡的?
三、播放教學電子資源中的歌曲,請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公雞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請幼兒討論用什麽動作表現歌詞內容。(如果有個別幼兒創編的動作很好,可以請個別幼兒示範;如果幼兒沒有更好的想法,教師可以示範。)
2.請幼兒嘗試伴隨歌曲做動作。(提醒幼兒關註歌曲的節奏,要隨音樂壹下壹下地做動作。)
四、教師鋼琴伴奏,請幼兒學唱歌曲。
五、播放音樂,鼓勵幼兒邊唱邊表演。
六、分組表演。
七、小結。
大公雞幼兒園教案5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壹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妳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壹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壹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壹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麽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麽?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為什麽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麽?然後做了什麽?④大公雞為什麽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麽兒歌?⑥小弟弟為什麽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麽?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壹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麽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壹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壹首兒歌:壹手扶小碗,壹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壹口菜,壹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壹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壹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壹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壹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壹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壹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壹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壹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壹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壹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壹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麽在進餐的時候怎麽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壹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壹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麽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壹手扶小碗,壹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壹口菜,壹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沈,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大公雞幼兒園教案6目標:
1、引導幼兒巧妙的使用各種材料,根據外形特征制作美術作品。
2、通過制作動物,表現和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內容:
大公雞
準備:
紙杯、吸管、壹次性手套、膠帶、記號筆。
過程:
壹、聽音樂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壹段非常好聽的歌曲,我們壹起來欣賞壹下吧。
2、欣賞音樂。
二、引導幼兒認識大公雞,並且分析制作材料,從而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
分析與材料:
紅紅的雞冠、尖尖的嘴巴、圓圓的眼睛(手套),
身體(紙杯)、尾巴(吸管)。
三、教師示範,逐步講解制作過程。
四、指導幼兒操作。
表揚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鼓勵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
五、小結幼兒作品。
六、引導幼兒要愛護、保護小動物。
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