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跪求 <<2020的幕後>>小說原文

跪求 <<2020的幕後>>小說原文

壹位美國老人走進了上海文藝出版總社。

在人們的指引下,他終於見到了總社社長兼《故事會》主編何承偉。

老人睜著壹雙藍色的眼睛,帶著幾分驚奇地看著面前這位年富力強的出版家。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樣壹個謙遜的中年人,竟然能使他所領導的刊物發行量,在最近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不僅壹直保持在中國九千多種期刊的前例,同時還躋身於國際期刊大發行量的行列,創造了世界期刊發展史上壹個又壹個的神話。

兩個人相見恨晚。

就在何承偉呆了將近三十年的那間辦公室裏,他們酩茶而敘,相談甚歡……

為什麽這位美國老人不遠萬裏地跑到中國的上海,專門要會見何承偉呢?

原來,這位老人是美國專門研究大眾文學的壹位學者。他從美國的傳媒中得知中國的故事文學發展得如火如荼,故事類的報刊如雨後春筍,他踏上了飛往中國之路。

可是,這位美國學者由於對中國報刊的情況還不是很了解,動身之前,有人告訴他壹個消息,在中國的某壹個城市裏,有壹本大型的故事刊物。他按照國際的慣例,在中國眾多的故事類報刊中,先選那些刊名帶有全國性的刊物,結果他第壹站便飛到了那座城市。

交談下來,這位美國學者感到有些隱隱的失望。因為與國際上的同類刊物相比,這家刊物的發行量並不是很大。更為遺憾的是,他的大眾文學觀念與對方也沒有多少相通之處。恰在此時,有人告訴他上海有本叫《故事會》的雜誌,不妨前去看看。於是這位學者便來到上海。

與何承偉的交談使這位美國學者受益匪淺。

當何承偉領著這位遠方的學者走出社長辦公室,來到他神往的《故事會》編輯部時,這位美國學者不覺發出了驚嘆——

兩間狹窄的辦公室,辦公桌壹張靠著壹張,上面除了電腦就是那些堆滿了的稿件,編輯們正在埋頭改著手中的稿子,只有門前過道上那個中國漢代的說書老人,正張開嘴巴朝他微笑。

難道這就是那個創造神話的地方?

北京有壹個小男孩,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他學習之余就愛看《故事會》。

父母親怕影響他的學習,曾勸他不要再看下去了。可他卻對父母親說,看《故事會》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同時有利於幫助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還會懂得很多社會上的事情,有利於了解社會,開發自己的想像力,對作文很有幫助。

父母親後來從老師那裏了解到,自己的孩子不但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同時還時常幫助同學,樂於助人,是個好學生。

這壹下父母親都樂了,每期出版的《故事會》到時都爭著給孩子買。

故事讀得多了,小男孩就被那壹個又壹個的故事吸引住了。他不覺想,這本來自上海的刊物,裏面的故事為什麽能夠那麽生動,那麽叫人喜歡閱讀?這樣好的壹本刊物,到底是怎麽編輯出來的呢?那些負責編輯這本刊物的叔叔阿姨又是壹些什麽樣的人呢?

在這位小男孩的心中,遠方的《故事會》編輯部被罩上了壹層神秘的色彩。

1998年的暑假,小男孩突然向父母親提出要到上海去。

這是孩子第壹次提出遠行,父母親都覺得很奇怪,就問她要到上海去幹什麽。

小男孩的回答竟讓父母親大吃壹驚。原來他到上海不是去玩耍,也不是去看大世界和南京路,而是要到出版那本《故事會》的編輯部去看壹看。

母親帶著孩子登上了南下的列車,在壹個清風吹拂的早晨,母子兩人找到了紹興路74號,走進了向往已久的《故事會》編輯部。

歸依玲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小男孩站在那間小小的辦公室裏,開始怎麽也不肯坐下,睜著壹雙好奇的眼睛,不停地打量著這間屋子。這是壹間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與自己家裏的臥室差不多大小,兩張辦公桌壹擺,剩余的空間也就顯得很狹小了。令小男孩吃驚的是那些全國各地的來信和來稿,不但堆滿了那兩張辦公桌,就連靠墻的書櫃頂上,以及地板上,都被堆得滿滿的。那些信和稿件壹捆壹捆地摞在那裏,如同壹座座小山壹般,厚的有兩米高,就連最矮的也有半尺厚,負責通聯工作的歸依玲阿姨,每天都是在這信海稿山中工作。

小男孩不覺伸了壹下舌頭,天啦,編輯叔叔阿姨們要看多少來稿,才能選出每期上發表的精彩故事呀!

小男孩終於見到了神往的編輯部,見到了心中早已崇敬的編輯叔叔阿姨,在這裏他知道了編輯工作的艱辛,知道了勞動的光榮和神聖,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

臨別的時候,他提出要同編輯部的叔叔阿姨們合個影,帶回北京去做個紀念。

於是,編輯們都跟著他,壹同來到樓下的大廳裏。

母親遵照孩子的要求,按動了手中照相機的快門,將編輯們的身影帶向遠方……

這是壹個小女孩與編輯部的故事。

當歸依玲見到這個小女孩時,她不覺楞住了。

這是壹個來自廣西柳州的初中生,當年只有十四歲,長得又瘦又小。她在無人陪同的情況下,身無分文,壹個人獨自爬上火車,每頓靠著向壹些好心人要壹點飯充饑,終於來到了她認為很“神秘”的《故事會》編輯部。

小女孩說,她從小就喜歡看《故事會》,經常是把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省下來買《故事會》的,她特別喜歡“媽媽講故事”和“16歲故事”這兩個欄目。多年讀下來,她的心裏不覺有些奇怪了,現在那麽多的刊物,為什麽這本《故事會》卻辦得與別的不壹樣,幾乎每壹篇故事都叫人愛不釋手?在她的心中,覺得編輯這本刊物的人與別的編輯有些不壹樣,覺得這些編輯都是壹些很“神秘”的人,很想與這些人見見面,親眼看壹看他們。可是,家裏人都說她太小,說什麽也不讓她來。於是,她就自己爬上火車跑來了。

距離產生了神秘,無數讀者的心中由此滋生了向往之情。

歸依玲被孩子的行為感動了,就帶她走出自己的辦公室,讓她“參觀”壹下另壹間辦公室。

《故事會》編輯部只有兩間辦公室,這是壹間比歸依玲的辦公室要大壹點的屋子,裏面並排放著幾張辦公桌,幾個編輯正把頭埋在稿子堆裏看稿子。他們聽見腳步聲,有的回頭來朝小女孩點了點頭,有的連頭都沒有擡,仍獨自看著手裏的稿子。

小女孩輕手輕腳地走了出去。

現在,她感到心滿意足,終於見到了想見到的編輯叔叔阿姨。原來,編輯了那本《故事會》的叔叔阿姨,並沒有她想像的那樣神秘,他們同自己的爸爸媽媽壹樣,都是壹些極其普通的人。同時,他們的辦公條件也沒有壹些大公司那麽氣派,那麽豪華,而是在壹座極普通小樓的三樓上,兩間屋子被稿子和辦公桌擠得滿滿的。正是在這樣的地方,他們竟編輯了那壹個又壹個令人神往的故事,吸引著全國無數的讀者。

小女孩身無分文,壹路上爬火車,吃別人的殘湯剩飯,身體已顯得十分虛弱。於是,編輯部就想辦法給她安排在出版社創作室的小樓住下,讓食堂的阿姨給她燒飯,照顧好她的食宿。同時,打電話與她的家人聯系。

凡是在上海文藝出版社改過稿子的作家們都不會忘記創作室的那棟小樓。十四年前,我的壹部長篇出版時,也曾在這座小樓上住過。有多少作家的作品,就是在這棟小樓裏修改完成的,這棟小樓曾給中國許多作家留下過溫馨的記憶。可是,有誰能夠想到,壹個為了解開神秘之夢的小女孩,也會在這裏受到那些作家壹樣熱情的接待呢?

編輯部為小女孩買好車票,準備送她去火車站的時候,鮑放又從自己的身上,拿出了壹張壹百元的鈔票,塞到了小女孩的手裏。

小女孩終於看到了籠罩著“神秘”色彩的編輯部,看到了那壹張張普通人壹樣的面孔,看到了那壹顆顆真誠善良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