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通過對話的形式,實現了對於傳統小說敘事方式的挑戰。傳統小說的線性結構模式,又稱之為時間方式,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或主人公經歷事件的因果關系來組織故事情節的。這種方式也被稱之為“轉喻”。
其小說結構就像“糖葫蘆”:以主人公的經歷串起壹個個事件的“糠葫蘆”。而且,只要竹簽足夠長,事件可以被無窮地串下去。因此.傳統的線性結構模式的根基和底部是無數的事件。
主人公K與小說中人物的多重對話——尤其是較長篇的對話,如同給主人公K打開了壹扇扇的窗子,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我們“所見”的和所“經歷”的壹切。不僅如此,“對話”還擴展了《城堡》的時間和空間。
因此,《城堡》以其占到小說壹半以上篇幅的“長篇對話”,形成了對於傳統小說的線性敘事結構的挑戰。這種獨特的對話結構方式給我們打開了無限“隱喻”的空間,使得我們對於小說的線性結構形式的假想受到沖擊。與此同時,對話也不再是傳統小說所假設的消晰、連貫、統壹的形式,而是在悖謬和相互矛盾中跟隨K完成對“城堡”的立體的建構。
《城堡》以相當大的篇幅描寫婦女的遭遇和命運,橋頭客棧老板娘的自述,奧爾加敘述自己和阿瑪利亞的故事,弗麗達的故事,各占了壹整章甚至幾章的篇幅,婦女的故事在壹篇小說中占如此大的比例,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是絕無僅有的。
擴展資料:
卡夫卡的《城堡》的主要內容:
土地測量員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卻受阻於城堡大門外,於是主人公K同城堡當局圍繞能否進入城堡之事展開了持久煩瑣的拉鋸戰。城堡就位於眼前壹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樣冷漠、威嚴,像壹頭巨獸俯視著K。
它代表了壹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那兒等級森嚴,有數不盡的部門和數不盡的官吏,可又有數不盡的文書塵封在那裏,長年累月無人過目,得不到處理。面對這座強大的城堡,K很無奈,直到最後也沒有進入城堡,也沒見到城堡當權者。小說至此戛然而止。
據有關資料說, K在臨死前終於接到城堡當局的傳諭:K雖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據,但考慮到某些原因,允許他在村中工作與居住。
百度百科-城堡